查看原文
其他

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瞧我校新能源工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三新与三性”

校党委宣传部官微 福建师范大学 2019-05-25



依托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我校物理与能源学院紧密对接新工科建设理念,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通过与北京海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的深度合作,结合企业、行业标准和专业特色,构建并实践了“一体两创三应用”新能源工科实践教学体系,该成果获得了福建省2017年教学成果特等奖。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新三性”。


何为“三新”


新工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属于“新兴”工科,它对接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福建师大是全国第一批该专业的招生高校,全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所以团队一开始就思考如何建立这个新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如何发展特色工科?


新理念

▲ 构建了“双轮”驱动、协同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协同创新和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有效探索了新能源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形成一种新兴工科建设的范式。

协同创新,与厦门大学通过校校协同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平台和队伍建设之中,实现高端引领

产教融合,福建师范大学丰富的教改经验与北京海瑞克在新能源专业设备研发及推广优势有机结合,实现立地示范


“双轮”驱动,协同引领了新能源工科的改革与创新


▲构建“一体两创三应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创新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工程化评价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了 “一体两创三应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体两创三应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新途径

利用厦门大学学科优势、福建师大的教学改革优势、北京海瑞克设备和技术推广优势,实现校—校—企高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教学体系。


校—校—企协同创新


以“一体两创三应用”实践教学体系为指导,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集“教育、培训和研发”功能为一体的三个富有特色的工程化实践教学平台。

假期开放运行的锂离子电池工程化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共同开发了53种实践教学仪器,1400多台套设备被推广到70家高校使用;编写了6本教材、400多个工程教育案例、120个光伏微课,开发了系列虚拟仿真项目。


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

新能源虚拟仿真项目


以项目训练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先后有500多名学生参与了145项课外科技项目研究,231人次获学科竞赛奖励。



何为“三性”


协同性

通过与具有深厚学科底蕴的厦门大学校-校协同创新,形成了校-校 “黄金结合”通过与北京海瑞克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校-企“黄金结合”。凭借这两种黄金结合,建立了新兴工科专业的“高端引领”、人才培养过程的“工匠塑造”、教改成果的“立地示范”协同推进的教改新模式。


协同推进新能源工科建设


创新性

创新性提炼出新能源工科人才培养的精髓--做、学、特、实。“学中做、做中学”是工科教育的灵魂,“做”是提高工科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前提;在“做”的基础上必须强调“学”的重要性;“三应用”是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精髓,为了做好“三应用”,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建成了三个富有特色的融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为本,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第一要务的理念,把服务学生的工作抓到实处


示范性

先后有30多所省内外高校到我校参观学习,实践模式已被25所高校借鉴;已经为全国77所高校提供了咨询服务,为43所高校开了200多场专业讲座,有1400多套新能源设备在全国推广使用。


成果服务全国高校的分布图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社会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更是本项目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项目将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新机遇、聚焦国家新需求,不断谋划新能源工科教育发展新模式,持续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和实践,为学校和社会新工科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近期热文



🔗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看我校这项大格局思政课如何协同创新


🔗@福建师范大学2018级新生,录取通知书礼包等你来拆


🔗传承与奋进,我校教学成果巡礼之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巡展


🔗跨越半个福建,师大 er 深入基层寻访、重温榜样的力量


🔗趣味课堂、模拟法庭、法治游戏,一起走进中学生法治夏令营


🔗如果告别有时间,你说会是多久?

-  fjnu1907 -

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教务处 物理与能源学院  

封面:陈良俊 

编辑:赵麟烨 张勋铭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