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选择了化学?他的迷人之处在于……
5岁的时候,在楼下玩油漆,用手指沾着油漆画画。后来弄得手上也是,脸上也是,衣服上也是。那时候想,嗨没事儿,水龙头配香皂/肥皂/洗洁精,什么洗不干净。结果!水洗油漆竟然洗不掉啊!然后记得我爸不知道怎么变出来一瓶跟水一样的液体,巨臭,然后分分钟就擦掉了那些油漆。我还记得那时候我的惊奇,那个东西叫做煤油。很多年后,我知道了相似相溶原理。
8岁的时候,一直以为尿里面黄黄的东西是金,然后偷偷趁家人不在的时候,在家里煮尿,炼金!然后失败了无数次(那是当然!),我还记得那时候自己还有一个小本记录什么室外的天气,仿佛那个会影响我的实验结果…在拼命了一个暑假之后,我不服气的终于放弃了,我还记得失败原因是我认为我没有足够多的尿。
11岁的时候,自然课教我们认识空气,一瓶氧气,一瓶二氧化碳,一瓶就是空气。老师那意思是让我们看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的木条熄灭啥的。我却一直好奇那个排水集气法的装置。以及偷偷的分别吸了一口纯氧,纯二氧化碳。那酸爽……纯氧“咸”,劲儿大,而纯二氧化碳没呛死我!
15岁,初三第一次开始学化学。觉得这门课好神奇,东西不用记会自己往脑子里跑,以至于化学中考考了满分…跑题了,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个方程式:
箭头上面是催化剂,当时他说:“谁找到这个催化剂,必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结果那天晚上失眠了,做了好久自己怎么怎么像爱迪生失败了几千次,然后终于成功了的白日梦。
16岁,当很多人纠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我却觉得这个东西怎么那么make sense!电子飞来飞去的,总量不变,还出来这么神奇的化学物质。看元素周期表的时候觉得这东西真美。长得很怪,但是仔细想想很有道理的样子,仿佛整个宇宙就锁在这么一张表里啊!更别提什么焰色反应!银镜反应!
结果不出意外,高考化学也拿了满分(此处存疑,只是我对了答案觉得是满分……),大学学了化学,搞了一段时间二氧化钛的光解水研究,发现用纯化学思维角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效率太低),比较期待谁人来整合一下光合作用里电子传递链的各种酶,人造植物光解水。
后来大学的绝大多数时间放在了实验室。纳米合成,分子设计,吸波材料。
所以先来点儿具体的公式推导?看看吸波是怎么算的?
算了吧,我觉得那个可没意思了,咱们还是看点儿好看的吧。
这是来自一个哈佛的大牛博士后Dr. Noorduin做的工作(Rationally Designed Complex, Hierarchical Microarchitectures)2013年发表在Science 上面,微观世界的花朵,很震撼的。不过你问我这有什么用?目前我只能说:没用。不过掌握这种可控的合成方法还有条件会为未来的分子设计提供有效的工具啊!
同在2013年,我在实验室里也合成了纳米玫瑰。说实话这种多层的结构吸波效果特别好。
2014年,大学毕业设计写的是树枝状硫化铅分子的吸波性能研究。这些硫化物,尤其硫化铅,便宜啊,要真能应用那就厉害了。可惜事实证明不能应用。
目前在美国读物理化学的博士,做Quantum Dots,博士的导师是Prof. Bawendi的学生,哈哈我也算大牛的徒孙了。其实也就那样,用她的话就是红绿灯而已。配了一个Bawendi学生录制的合成视频。大概就是这样,但愿我自恋的回答没有毁了你对化学的兴趣。哦化学,你真美!
来源|知乎(作者:ChristianCLu) 编辑|化学加
点底部阅读原文可访问 化学+网
投稿合作邮箱:cs@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