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三 再创历史新篇章——北京积水潭医院5G远程“操控”新津冀机器人手术
上午9点,三地手术正式开始。院长田伟首先通过与当地医生交流和CT片了解病人病情、病史。天津的病人腰椎滑脱,河北张家口的病人和新疆克拉玛依的病人腰椎骨折,其中张家口的病人伤势较重,需要固定4个节段。
北京积水潭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的墙上有两个大屏幕,右边屏幕四格实时显示四地场景,当田伟与其中一所医院远程交流时,左边屏幕大图切换该医院手术台场景。记者注意到,异地间影像、声音传输都很顺畅,两地医生基本是在实时交流。
田伟的桌上还有个稍小的屏幕,显示术中扫描的三维图像,“第一步,我们通过这些图像进行手术设计规划,比如螺钉方向、位置、大小、粗细等。接下来,我们要抓取和操控机器人按照我们的设计进行三维空间定位,到达打钉的位置,再由当地医生按照定位进行螺钉植入。”通过桌面上的切换器,田伟可以瞬时抓取不同医院的机器人图像。据悉,采用机器人手术引导,手术中就可以精确设计螺钉长度和植入位置,避免手术失败。
中午十二点半,三地的手术基本完成。
田伟说,过去远程手术控制最大的问题就是时延,有了5G技术,远隔几千里用天玑骨科机器人操作和在现场区别不大,时延基本感觉不出来,就像在北京手术一样。“如果没有5G远程手术,患者需要飞到北京做手术,增加了时间成本,对患者造成不便。”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副总裁项煌妹说,5G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特征。相对于4G,5G带宽至少增加了十倍,好比一条马路原来是双向八车道、现在是八十个车道。时延则降低了十倍,比如以前时延100毫秒,现在是10毫秒。5G毫秒级的时延为远程手术带来了质的飞越。“今年6月2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连接嘉兴市第二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中国电信主要做了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营保障,当时端到端的时延约为20毫秒。”
“这是天津首个骨科机器人5G远程手术,远在北京的专家就好像在我们身边指导操作一样。”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姜文学说,有了机器人精准定位,患者切口小,出血量也减少。“5G技术和机器人配合,未来偏远地区的医院医生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指导。”
据项煌妹介绍,中国电信在积水潭医院手术中心的楼上架设了宏站,室内架设了加强信号,将信号延伸到地下一层的远程手术现场。“目前,一个基站已经够用,未来将根据积水潭的5G智能化发展,勘查需要建设多少个基站。”
针对5G远程手术的费用问题,项煌妹表示,5G正在试商用阶段,探索商业模式,目前暂时没有收费。“希望未来有价值的网络应该有经济价值的体现,不然无法可持续。”
如何保障手术过程中网络畅通?项煌妹说,每次手术之前,电信都会下“重保单”,即在重要时刻提供重要通信保障。“从积水潭医院的5G基站到对方医院的5G基站,对这条链路我们要做端到端的重要通信保障,由专人盯着网络质量,手术时段不能做其他操作。”
据她介绍,目前,中日友好医院等医院也架设了5G基站,多家医院也正在探索远程5G医疗。“5G远程医疗的常态化运营才能让优质医疗惠及偏远地区。”
文章来源《新京报》
图/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