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体免疫法:如果最严重的后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对得起老百姓?

问答神州 问答神州 2020-03-27

欢迎你关注问答神州


问答

Q&A

神州

2020.03.20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世卫组织宣布迟了吗?

美股熔断,欧洲封国

防疫黄金窗口期是否已错过?


《问答神州》专访

世卫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控制合作中心创立总监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

公共卫生医学讲座教授

 梁卓伟 上集


戳这里观看本期节目预告⬇️


全球第一波疫情顶峰尚未来到


日内瓦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程度和严重性令人深感担忧,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同时也有专家表示 :其实在2月,疫情已经显示全球大流行特征,世卫组织宣布得太迟了。那么防疫的全球黄金窗口期,是否已经错过?



吴小莉: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大流行”?世卫组织同时也首次提到,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可能控制住的“大流行”,怎么理解“可能控制住”?


梁卓伟:其实技术上定义“全球大流行”,就是说:有一个新的疫症,同时在多个国家或者地区一起发生,也都导致一定的伤亡率。可控的意思就是,在没有疫苗,也没有把握有效治疗方法之前,我们要将感染数字、伤亡数字减到最低,不要在短时间内让大部分人染病,而令我们自己的医疗系统崩溃。在全球其实是一个地球村,不要说这个是中国的病、韩国的病,或者伊朗、欧洲、美国的病。其实全球没有人有任何的保护,没有人是有抗体的。这个难关不是几个礼拜就可以渡过的。


全球的第一波还有几个月,这是最低限度的估计。因为全球并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发生疫情,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处于不同的疫情阶段,疫情在变化。在中国大陆、在南韩,似乎第一波在逐步完结。但是当你开始完结的时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在欧洲、中东又开始有一波,当它们的疫情达到高峰了,在第三个角落,美国、加拿大、澳洲疫情又开始攀升了。所以,不同国家是在不同的时段渡过第一波疫情,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当全球有一个新的疫症,没人有抗体,疫苗也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你一定是会看到一波、两波,甚至如果运气不好的话,三波,才会有希望看到疫苗的产生。




梁卓伟:世卫组织这次比较谨慎,除了多个地区一起发生、造成一定伤亡率这两个指标外,它觉得应该要达到第三个指标,即这是不受控制的一个疫症,才希望去宣布“大流行”。我可以明白它为什么谨慎,因为其实每一次它做这些决定,做得多又会被人说,做得少又会被人说,怎样才是适度、恰到好处呢?这是非常不容易去拿捏的。因为如果说了“大流行”,他们很怕有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恐慌性反应,这对于防疫抗疫不是一件好事。


我觉得在任何疫症发生时,我们最好不要对正在发生的疫症指指点点,或者立刻去找一些世界性或者国家级机构的不足。查找不足这件事,有它自己的时间点,有自己的韵律,应该在疫情结束后问责。如果大家在做着抗疫工作的中间,每一步都要公开查找不足,去互相指骂,如果在不同岗位的专家团队都这样做,会让普罗大众无所适从。

如果最严重的后果发生了,

我们怎么对得起老百姓?


对于这场公共卫生的危机应对处理,谭德塞表示:多国领导人应对疫情的不作为程度令人震惊。他说:“有些国家缺乏能力,有些国家缺乏资源,有些国家缺乏决心。”2020年3月13日世卫组织宣布,欧洲已经成为新冠肺炎这一全球大流行病的“震央”。有观点认为:由于各国所处的疫情阶段不同、政治土壤各异以及民众性格的自身特点,各国的应对措施自然有分别。其中“群体免疫”法,迅速成为了公众的讨论焦点。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谭德塞


吴小莉:这次世卫提出了“大流行”,但各国的反应好像不是很积极。它们是觉得“狼来了”,还是觉得,已经不好控制了?


梁卓伟:在欧洲,比如意大利,其实在确诊数字开始增加前的两个礼拜,疫情已经发生了。初期的时候,本国国民意识不高,就是说已经错过了最佳防疫时机。我有一点失望的就是,它们没有真的借鉴东亚地区的经验去控制疫情。可能它们做过盘算,觉得现在做为时已晚,所以就没有去花功夫围堵病毒;也可能它本国的医疗,还有公共卫生体系,未必可以做到如东亚地区这么透彻。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可能它觉得,我们亚洲人对于服从,对于抗疫、防疫的敏感度和意愿程度是比较高的,而在外国,可能欧洲某一些国家,政府觉得就算宣布了形势很紧张,国民也未必会听从政府的呼吁,所以未必可以取得我们在亚洲取得的抗疫效果。


我个人始终不觉得这是最理想的策略,我希望我是错的,但如果我是对的话,大家会看到在这些国家,尤其是老年群体,伤亡率会挺高的,这个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希望在防疫黄金窗口已经这么小,并且每天都变得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它们可以临崖勒马、回头是岸。



吴小莉:关于“群体免疫法”,有观点认为,如果年轻人真的都有机会有了抗体,是不是意味着免疫屏障就出现了?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场豪赌,如果突然间确诊人数达到高峰,医院系统崩溃,将会是一场非常严重的公共危机。


梁卓伟:我自己做公共卫生方面的研究,也在政府服务过,如果是我,我不会做这个选择。因为我们已经可以预知到可能发生的灾难性后果,即使它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它真的发生了,我们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怎么对得起受影响最严重的老年群体。


比如英国,它的策略似乎是说如果年轻人受到感染,但他们自身没有什么严重的基础疾病,他们是可以产生抗体的。那么他们反而能保护最容易受感染、最容易死亡的老年群体。但是有多少把握,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到让全部老人家不要出家门一步,等所有年轻人都感染过、有了抗体后,才叫老人家出来。这个可能比较理想,可能比较一厢情愿。每一个长者他都会有家人,甚至可能同住。他们每一天、每一礼拜都有与别人来往的可能性。那么怎么可能会有几个礼拜,所有长者都是跟所有的年轻人完全隔绝接触?所以这个方法,我不敢说是错,但是我觉得风险比较大。

我们最弱的一环,永远是抗疫的最大缺口


有专家提到,当气温达到25℃到30℃左右,病毒本身的活力会减弱。这是否意味着疫情接下来会逐渐进入缓和期?


2020年3月14日,中国新冠肺炎的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首次超过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境外输入情况也让香港进入新一轮的严控围堵阶段。



梁卓伟:其实每一个已发现的病毒,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都有它自己的季节性节奏。这个是因为,它已经在人类中间传播了一定时间,一部分人有了抗体。但是当一个全新的病毒出现,全世界没人有抗体时,它的第一波甚至第二波扩散都不会遵循传统季节性病毒的节奏。但我也同意将来这几个月,应该在全球,第一波疫情扩散可以有一个小的休止,希望是这样。不是因为夏天的到来,是因为全球已经有了第一波,最容易受感染的群组已经受到感染,所以它会有一个小休止,可能在6月,甚至是7月左右,会有一个喘息。但是第二波会来的,大家同样都有被感染的风险,除非把疫苗做出来,或者社会长期保持这样的防疫状态,所以我们要分外小心,各方面防疫工作要持续进行。



吴小莉:现在大家有一点疲乏,觉得香港好像控制得不错,一些不戴口罩、近距离地接触社交已经开始出现了?


梁卓伟:我们最弱的一环,永远是我们抗疫的一个最大缺口。所以我们全民要一起继续咬紧牙关,持续保持警觉。因为我们要记住,没有人是有抗体的,只要整个社交传播链里面,有一节是脆弱的,病毒就会找到最脆弱的那一个连结去入侵,接着就会是一个骨牌的效应。所以我总是强调,大家要手联手,希望可以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才可以将香港全民参与所获得的现有成绩保持下去。这个是辛苦的,其中的代价是要大家一起付的。




更多精彩,敬请收看:

2020年3月20日首播的: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专访

世卫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控制合作中心创立总监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

及公共卫生医学讲座教授 梁卓伟 上集


编导:苏珍妮

编辑:孟涵

摄影摄像:杜伟安 林子荣 廖家强 梁民健



口子窖具名赞助《问答神州》

上期回顾

《问答神州》专访

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国勇 下集

通过凤凰秀app观看完整节目



问答神州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往期内容回顾:

袁国勇:病毒研究做了十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它很有用

袁国勇:全球疫情爆发,病毒发源地不是最大问题

香港医管局主席:我最担心的是,抗疫中,一部分香港人容忍暴力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