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宝山】包运李玉马:用“好手艺”传承志愿精神


今年夏天的很多个晚上,时钟一过21点,静安区包运大厦的居民李玉马静静地站在了一楼候梯处,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坐电梯的人也少了,李玉马悄悄地把墙上的电扇关掉。邻居们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他说:“这样防止过度使用,减少故障,又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到了第二天清晨,李玉马又来悄悄开启开关。




其实,墙上的电扇是李玉马安装的,每天“管理”电扇是他自发的志愿行为,而这份坚守,他已持续了两个夏天。一位居民对小区事务如此上心,把邻居们都感动坏了!很多居民都知道,从倒垃圾“神器”到小区地面、墙面上的镂空字,李玉马为小区做的事,太多太多了。


超长待机的“电扇管理员”

2020年之前,包运大厦的电梯等候处是有一个老风扇的,但是它多年来总是摇头晃脑、因为位置摆放得不妥,导致扇风效果大打折扣,李玉马也多次维修过。2020年夏初,他重新构思设计,干脆来了个大改造。他把原来在人们背后的电扇移到两扇轿厢门中间,调整到最佳高度及角度。安装妥当后,大家发现,这个风扇能让所有等电梯的人都享受到阵阵凉风。


为了防止不知情的居民随意调节风扇,李玉马还拟了一个提示在墙上:


_

本摇头扇无离合器,系由连杆与小电机固定连接,单独工作,摇摆角度由开关来决定,故请不要随意扳动风扇本体,防止结构件与电机损坏。


_



电扇收进了储物间。走进储物间,李玉马又介绍起了其他的“作品”,例如这个为摆放春联而制作的架子,待春节期间又可以拿出来用了。


不仅如此,这位“电扇管理员”把这一只电扇视若珍宝,用心维护,每两周清洗一次。采访时,已是秋冬时节,电扇已被他收到了储物间里。李玉马说:“10月16日,我清楚记得这个日子,因为这天降温了,我把电扇取下来,拿回家,拆卸、清洗,并用塑料袋包好,存放进储物间。这样妥善保存,明年夏天能正常上岗!”


今年夏天长达162天,在这个悠长夏日里,李玉马这个“电扇管理员”也超长待机,无一日懈怠,为居民送去阵阵凉爽,也用实际行动,为小区带来了文明新风尚。


“湿垃圾破袋神器”火出圈

2019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李玉马凭借着自己的好手艺,火出了圈。


他倒完垃圾,便常常守在垃圾箱房旁观察,他发觉居民倒湿垃圾时,要用手解开垃圾袋口的结,还要倒拎着垃圾袋底抖动,才能将垃圾倒清,这样既会弄脏手又有些费工夫,如碰到雨天,一手撑伞,另一只手更不易操作。


于是,他萌生了做“破袋器”的想法。从外出淘材料到构思外形美观、使用方便、拆洗灵活的设计方案,再到动手制作,李玉马放弃休息,乐在其中。几番修改后,破袋器终于制成。从那时起,包运大厦的居民倒垃圾时只要将垃圾袋往破袋器上一搭一拉,垃圾便自然下落。居民们使用后纷纷夸赞,由此,居民津津乐道,破袋神器也美名远播。


就是这么神奇↓↓↓


居民们向周到君演示了使用过程,垃圾袋侧靠在“神器”上,几秒钟的工夫,垃圾袋的底部就开了一个口子,垃圾落入湿垃圾桶中,而居民的手上一点垃圾都沾不到。

“神器”不仅可用,还要好用,为此,李玉马又动了许多脑筋,尤其是“神器”与垃圾桶的“安装与脱卸”过程。周到君看到,李玉马拿着神器的扳手,抬一下,神器便离开了垃圾桶,装上去时,轻轻按一下,神器便固定在了垃圾桶上,李玉马说:“这样秒拆秒装,保洁员用起来也方便,自然就愿意用了!不然我搞一个很麻烦的东西,给大家添麻烦,谁还会用下去呢?”


李玉马还向周到君展示了设计“神器”时的一张张图纸,如今的神器已是第三代,而前两代也没有下线,给了隔壁申桂公寓继续使用,这让倒垃圾破袋神器真正火出了小区。



一同展示的,还有一些制作工具:木工长刨、木锯、电钻等,李玉马介绍道:“几乎每个工具都有三四十年的‘工龄’,坏了我就自己修修,还是老的工具用起来顺手。”


让“核心价值观”上墙

走进包运小区时,墙上每个花坛上都刻着字,连在一起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字并不是有关部门来刻的,而是李玉马亲手喷绘而成的。



2019年,包运大厦是创建复评全国文明城区的点位小区,这对具有20多年房龄的包运来说是一份光荣,也是一种考验,这时的小区,大家都在连轴转地大扫除、巡检整治、上门宣传、全天值守……李玉马也悄悄忙开了。



为了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居民在每天的必经之路能一眼就看见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李玉马先到文化用品市场买上好的卡纸,又去打印社刻字,再回家将每个字镂空,他找了个晴朗的天气,用喷漆把这些字一个个喷到小区的花坛上,喷绘完成后,一个个大字映入人们的眼帘,让人眼前一亮,这成了包运大厦这个小区独有的风景线。就在李玉马将字喷上墙时,其正能量的举动,醒目的大字,引来了不少居民驻足观赏,这里瞬间成了宣传阵地,居民们边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边夸赞李玉马。


这还没完,周到君在小区里看到,这里停车线清晰可见,步行道、禁停区域几个大字白得发光,不用人们提示,周到君已猜到,一定是李玉马的手笔。

对于这一手艺,李玉马说:“我学生时代就爱做手工,那时候流行刻蜡光纸,我很喜欢,现在就把这套工艺沿用过来,不复杂的,小区里公共空间小,线划得清楚一些,显得规范有序,促进大家文明停车。”


工艺不复杂,精神十分可嘉。


和他相熟的居民告诉周到君:“你们看到的车位线和步行道几个字显得那么新,是因为老李一年要刷很多次,寒冬时,他蹲在地上弄这些,耳朵都起了冻疮,但他仍干得热火朝天。”



“他聪明,而且细心!”在包运小区,人人都夸李玉马,李玉马却说,是小区里十几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们,让他知道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志愿者,而说到这支志愿者队伍,就要追溯至2004年了。



17年前,包运大厦业委会自发组成5人小组,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便是最初的志愿者团队雏形,在居民谭关明的带领下,志愿者队伍的人数逐步增加,到2015年有20多人,2016年,他们又成立了自治管理理事会,真正让居民有事都能在社区里解决。


直到今天,志愿者队伍已壮大到了四十多人,这支队伍最初的主力依然活跃在社区,他们不仅热心社区事务,还成了社区里的伯乐,一直在物色新的志愿者人选,2019年左右,谭关明等人通过观察发现,刚退休的李玉马很能干,是一位“技术革新的能手”,便动员他加入志愿者队伍。李玉马加入后,便积极主动地为小区服务,对他来说,十多年来看着志愿者如何为小区付出,早就对这些“前辈”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来说,只有好好干,才能传承好这份公益精神。



志愿者颜卫国、谭关明


李玉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李玉马所做的,在他看来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工艺,也谈不上是发明或专利,而难能可贵的是,他愿意把自己的手艺贡献出来,服务小区,用心用情地做好每一件事,这就成了包运大厦的福气。



供稿:社区晨报  吴佳逸






点个  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