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常识及其之上的世界观:沈南鹏×徐小平×周鸿祎×杨澜×陈志武纵论终身学习
10月29日下午,在“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2017级开学典礼上,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阳光媒体集团主席、天下女人研究院院长杨澜,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在耶鲁北京中心董事总经理李恩祐的主持下,和创业者学员们一起探讨了终身学习为领导力赋能等话题。
君子之于学也,终身焉而已(《大学辨》)。对创业者来说,怎样将思辨性思维应用于商业实践中?怎样建立异于常人的超强的战略认知能力?怎样利用失败、利用犯错去不断反思和学习?以下为论坛嘉宾发言的金句摘要。
“
创业者不仅要有理性的商业常识,还要有艺术家般的创造力。
”
—— 沈南鹏
问:在“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2016级学员结业典礼活动上,您特别提到了Critical thinking(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性。结合商业实战,如何把学习中获得的思辨性思维运用到商业决策和创业过程中?
第一,企业要想培养思辨能力,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架构去支持,尽量扁平化可能就是一种适合的架构。创业公司在一二十个人的时候,决策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出。但发展到三四百人时,怎样能够把基层员工的意见反映到最高管理层上来?这就需要倡导一种扁平文化,才能让思辨性思维发挥作用,才有可能去挑战一些固化的思维或者是仅仅“看起来正确”的想法。
第二,从方法论来讲,如何建立思辨性思维?正好最近我读了郝景芳的新书《人之彼岸》,书中一篇文章谈到她对人工智能的一些理解,我是非常有共鸣的,人类跟人工智能最重大的差别,也正是思辨里面最重要的两项能力:
一是常识及其之上的世界观。商业确实有一些独特的常识,如果上升到宏观层面就是世界观和格局,要根据对产业常识的理解去做出很多相应的判断。
二是创造力,我认为今天的商业比50年、100年以前的商业更加需要创造力。所以,每个人不仅要成为有精细化管理能力的CEO,同时还要有那么一点艺术家般的创造力。
“
创业者要从学习中获得超强的战略认知能力,作战必胜的豪气,有胆量赢的勇气。
”
—— 徐小平
问:天使投资就是投人,在考察创业者领导力的过程中,您有哪些有效的判断方法?
对创业者来说,需要的是一个加速度的学习过程,五倍十倍于常人的学习适应调整决策的过程,让你有超强的战略认知能力,以及有一种作战必胜的勇气,承担风险有胆量赢的勇气。
关于创业者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这牵扯两个问题:
第一,你对创业、对资本、对市场,在你的认知里有没有一个路线图?
第二,有没有胆量赢?怕失败,所有许多人不创业,但是对于创业家来说,你要有胆量向巨头发起挑战,你要天天不断考虑如何出奇制胜、千里突袭,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跟巨人作战。什么叫有胆量赢?就是你不要光看对手,而是看你自己比昨天成长了多少,要有雄才大略,不断每天超越自己。创业者资金少,巨头钱多,那就要有一种叫作战必胜的豪气,这既是企业战略,也是创业者的成长战略。
“
利用失败、利用错误不断学习的公司,才能迎来高速成长。
”
—— 周鸿祎
问:个人与公司两个层面的“终身学习”有何异同?您是如何让公司更具学习力,不断颠覆自己、随需而变,去迎接更大挑战?
为什么我觉得一个人、一个公司需要不断学习?
第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创业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坦率地说,如果是五个人到五十个人的公司,我不需要太多学习,只需要扮演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就行。但到了要管一个五千人规模的公司时,你突然发现,怎么我擅长的这些东西不再有用了?当你把公司作为一个产品,当员工也变成这个产品的一部分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时候领导力就会变得很重要,管理思维就变得很重要。
第二个感受是,在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里,你过去的知识不够用了,不能说我手里有把锤子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钉子来处理。环境在逼迫一个公司需要不断进步。如果企业创始人和CEO不能形成学习心态,你就无法带动公司学习。
第三,学习的障碍就是舒适区的问题。公司没有压力就会倦怠,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后面加入的员工只想着把目前的业务维持下去,小车不倒只管推。问题就是,人就不再学习了,认为这种模式会千秋万代延续下去。在企业小的时候,CEO是学习的发动机,当企业大了,文化就变得更重要。在形成企业文化过程中,如何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再大的企业不学习,都会退步。归其本质,是企业家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现在的舒适区,不思进取的标志就是不再学习了。而利用失败、利用错误不断学习的公司,才能迎来高速成长。
“
像孩子那样去学习,不仅是习得数据和理性,而且要建立常识和直觉。
”
—— 杨澜
问:AI擅长的深度学习与人类提倡的终身学习的差异化体现在哪里?在领导力方面,AI的成长又是否能为人类助力?
人类智能与AI最大的差别是人类有自我意识,而机器只是模仿人类的情感表达。AI依靠大数据学习,人类可以从小样本学习,并举一反三。我觉得,一是要像孩子那样去学习,不仅是习得数据和理性,而且要建立常识和直觉;二是不仅要追求科技知识,还要培养人文素养。而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会极大促进我们的创新能力。
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成为的那个企业状态,在生态丛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简单地去攀比所谓的规模。
第二个想法是,创业,要求的是不断洞察人性的需求,做出符合人性的产品,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发现市场需求的过程。就像我们在研究人工智能时,会越来越多地去参考人性是什么,一个机器人可以帮你扫地做饭,但是一个妈妈给孩子的眼神它永远学不来。所以,创业就是洞察人性的根本需求,在中国人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商机。
“
学习如何安排好自己的一生。
”
—— 陈志武
问:陈教授博览群书,也曾说过“年轻的时候创业,到年龄大一些可能就会思考一些哲学问题,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请问您是如何学习的?有什么心得和方法论?
学习,就像每天都要喝水、时时刻刻都要呼吸空气一样。可能学理工科背景的创业者比较多,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我的建议是,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学习,不只是从专业和技术上让自己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是多多考虑和学习如何安排自己一生,使自己成为对自己有意义的人,过一个丰满的人生。这就需要多一些非专业的知识,发展其他方面的兴趣,通过兴趣和知识的储备让自己活到150岁都忙不完学习和思考。
系列报道
壹
贰
44位创业者谈“我是如何学习的”|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2017级学员完整名单曝光
叁
思辩、赋能与率先垂范:沈南鹏×包凡×冯仑×陈志武谈终身学习与领导力成长
肆
互联网时代 “ 抢人大战 ” 此起彼伏,创业者如何找人、管人、留人?
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