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aking impact!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斯坦福×伯克利寻找Amazing founder

洪杉 红杉汇 2019-07-26

▲ Explorer,let's start!活动开场视频


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既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


对于着眼长远的耕耘者,丰收的喜悦永远是短暂的,抵不上为来年选种的兴奋。因为,选种是下一次丰收的开始。


9月23日,在毗邻硅谷、创业氛围浓厚的斯坦福大学,来自斯坦福、伯克利等高校的同学和硅谷华人工程师团聚一堂,参与了一场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发起的寻找校园Explorer、连接未来Amazing founder的活动。


在活动中,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和红杉中国合伙人曹曦、郭山汕、郑庆生分享了关于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投资理念、什么是Explorer的观点和判断。


沈南鹏提到最多就是Making impact”、“好奇心驱动”——“以好奇心去探索问题、去解决问题,不管是商业创新还是在科学求知方面,都是一样的。”


而红杉中国合伙人曹曦、郭山汕、郑庆生则从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投资逻辑、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创业中的跨界思维等不同侧面分享了关于创业投资、Amazing founder的观点。


早期投资一直被看作是红杉的DNA。今年6月22日,红杉中国宣布全面发力天使投资,在投资序列中单列“红杉种子基金”,除重点布局红杉关注的科技/传媒、消费服务、医疗健康、工业科技四大领域外,尤为关注 TMT 行业,包括消费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医疗IT、教育 IT、区块链和跨境出海等方向。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终究是年轻人的。一起感受来自斯坦福的精彩分享。


🎁 文末有惊喜



沈南鹏:

创业初心来自于Making impact


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What matters most to you, and why?" 这个问题来源于斯坦福MBA的申请题目,也号称是斯坦福的终极问题,在这场活动上,斯坦福的同学把这个终极问题也抛给了沈南鹏。


Making impact”,这是沈南鹏的答案,是支持他从学习、到工作、到创业到投资一路走来的核心动力。


高中毕业、上大学前夕,沈南鹏跟自己的高中老师有一次促膝长谈,老师叮嘱他:“无论你将来干什么,一定要在所从事的行业里Making impact。”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沈南鹏的记忆中。


“我认为一个人必须始终葆有一颗好奇心,去探索问题、去解决问题不管是商业创新还是在科学求知方面,都是一样的。”沈南鹏说,“重要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具有一种兴趣,对这种变化的了解会把你引向某一种新方向——可能是创业,可能是投资,也可能是做科学研究,但不管什么方向,通过努力,都有可能对某些行业、对我们周围的人产生Impact。” 

 

以下是他分享的精彩观点: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业是一个人可以成长更快、更好的方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创业其实非常“枯燥”,也会有很多很多让你看起来不太光鲜的时刻,能够让你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不是考量这个公司将来上市能赚多少钱,而是做什么样的产品,到底怎么才能够给用户带来最好的体验。


Making impact

在公司非常早期的时候,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好的答案。很多今天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我相信在红杉跟他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很多想法是没有办法拿数据来佐证的。但这样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会让我们非常激动,因为在这些想法的背后,是一个创业者改变世界的梦想,是Making impact,是好奇心的驱动。


选人的艺术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创业者是不是有最好的准备很重要,哪怕这规划未来会有很大变化;以及对应这样的规划,是不是有相应的执行能力, 还有创业者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


资本寒冬

一流资本永远会去寻找Amazing founder。今天在中国,其实很多的领域还是有很多小公司Making impact的机会,只要有这样的可能性,资本一定会去寻找那些优秀的创业者。



投资逻辑:

Great idea就是让人惊叹

“我也没想到”


曹曦,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曹曦和同学们分享了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投资原则和逻辑。


 一次过会  红杉中国种子基金focus早期创业,追求高效决策。所以,已经决定上会的公司,会邀请创始人到办公室做45分钟的陈述,之后大概有15分钟左右的讨论,然后就会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红杉会保证最快地给到创始人结论:投或者不投,绝不用“保持联系”的套路。


 一条龙  红杉中国种子基金会在投后阶段,给被投企业从财务、法务、PR到HR等一条龙的服务;表现足够优秀的话,每一轮融资都会给予支持。


曹曦把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的投资逻辑展开为三点:


Amazing founder:在能力维度上,创始人需要有定战略、懂产品、带团队、算好账这四种能力。特质维度上,则需要有深度思考、坚韧、使命感以及赤子之心这四个特质。“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源于单纯美好的愿望。”


Big market:在早期投资上,任何基金都希望有高回报。而能够支撑高回报的公司,肯定要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里、有足够高天花板的跑道上。


Great idea:创业者的idea,如果能够让在垂直领域有很多知识积累的人产生这样的反应:“哎,我怎么没有想到?”这可能就会是一个Great idea。


中国有更大、更丰富的

创业空间


面对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和潜在创业者们,沈南鹏在分享中谈到了中美创业环境的特点和前景等话题。相比美国,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有着更为丰富的可能性,而目前中国线下市场的不足,也给创业者们留下了非常大的创新空间。


沈南鹏比较中美创业环境:


▨ 中美都有强大的基础科学人才库,有技术IP,会驱动两国在相当长时间里带来创业创新的机会。


▨ 中国用户使用手机的时长远超过美国用户平均值。既然花这么多时间在手机上,各种相关的服务就会产生,如广告、游戏、电子商务等等。所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机会,可能会比美国更加丰富。


▨ 在中国创业,下一个机会是什么?其中一类就是原本在线下用户需求的体验还不够好,从而在线上蕴藏巨大机会,比如教育。


郭山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郭山汕则介绍了国内对于中美独角兽差异的观点:


▨ 中国行业集中度高。中国的独角兽大概集中在15个行业,美国独角兽分布在70多个行业,分布非常广,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天体物理、量子计算、卫星等都有涉及。


▨ 中国大部分独角兽集中在虚拟经济,而在美国,独角兽跟实体经济结合得非常紧。不过这几年中国也在变化,虚拟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机会越来越多,例如交通科技,医疗科技,教育科技,零售科技等。


▨ 中国独角兽多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而美国擅长基础科学方面的创新。中国主要是科技的延伸和迭代。


而中国市场因为人口基数比较大,经济增速相对较快,所以在中国发展确实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资本环境。


跨界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

基本特色


郑庆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


郑庆生表示,中国互联网创业有一个基本特色,这个特色的核心就是跨界,这种跨界是跨产业、跨国界和跨线上线下。


中国互联网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几乎是同时的,中国互联网从业者跨界成为很多产业革命的发源地。


在供给端,虽然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但消费端人口红利才刚刚开始。在年龄上,互联网的人口数量分布越来越接近人口的正常的分布。在地域分布上,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用户人群在不断下沉,越来越接近人口的地域分布。


美国互联网诞生于美国城市化后期,而中国城市化率和城市化程度低。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推动了城市化,也从线上跨界弥补了城市化发展的种种不足。


中国互联网的崛起正在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微笑曲线向上游延伸,诞生了大量技术类、材料类公司,实现软硬一体的跨界结合。


中国企业出海成了常态,中国企业家也第一次成为新的全球“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跨界需要创业者的格局,还需要常识,这种常识来自于多元的文化背景,来自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多位红杉Family成员企业的创始人/CEO均自斯坦福、伯克利等美国名校学成归来


<< 向左滑动浏览更多


互动送好礼

你对于“红杉种子基金”有什么看法?或者对于投资、创业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悟?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将随机挑选10位留言的粉丝,送出多功能klook旅行插头一份。

注:获奖者会在9月29日8点前收到通知,若未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


 推荐阅读

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硅谷:寻找Explorer,发掘未来Amazing Founder

1分18秒抖音style,见证C位基金的诞生|红杉种子基金

红杉中国单列专项种子基金,全面发力天使投资

超过2000亿规模的红杉重仓天使投资,它想要找到什么样的创始人?

专属修习 ▎从耶鲁走出来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