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买防晒霜前你必须知道什么? v 2.0

2016-04-06 寺主人 女神进化论

夏天又要到了,防晒这件小事儿又变得非常重要了。饲主看了下去年的防晒文章《买防晒霜前你必须知道什么》,结合小猴纸们后台的问题,又补充写了新的系列文。


今天我们先看第一篇,说一下防晒霜的选择、使用和成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也可以直接开剁了。



防晒霜的选择


选择防晒霜肯定要根据你的使用场景和要求,但是首先,你需要知道这样一点:


▍防晒霜不是第一选择

要做好防晒,防晒霜其实并不是应当最先考虑的!


正确的姿势应该这样是:



晴天少出门:大晴天尽量避开紫外线的高峰时段出门(10am-4pm),如果要出门的话多走阴影也是有帮助的。


做好物理遮蔽:戴墨镜、打遮阳伞、穿防紫外线的衣服,这些方法都可以大幅度降低紫外线对你的伤害。这样你就可以减少对防晒霜的依赖,不再抱怨肤感、卸妆等恼人的问题了。关于物理防晒的更多细节,饲主会在防晒系列的后续文章中单独介绍的。


在这之后,才到使用防晒霜。当然,这些并不永远适用。去了海边总不能在遮阳伞下坐一天吧,但不要把防晒的所有指望都寄托在防晒霜上。




▍如何根据防晒系数选择防晒霜?

以饲主自己的使用经验来看,日常出门的话SPF30 基本足够。


上班通勤主要在室内的话SPF15 就可以了,这样也能更好的照顾到肤感。


经常开车或工位在窗边的多留意UVA 的防护(选择PA++及以上),因为玻璃无法挡住UVA。


当然,如果是户外运动、军训或海边等情况,那还是要选有强紫外遮蔽能力的衣裤,有较高SPF值(30或30+)和强抗水的类型。








SPF 越高防晒能力越强,但不必一味追求高SPF更高的SPF 值意味着更高的防晒剂浓度和更复杂的配方设计,给皮肤的负担也更重,卸妆可能也会更麻烦。所以,合适的就是好的。


▍怎么识别防晒系数?

UVB 引发皮肤晒伤,UVA 引发皮肤晒黑和皮肤的光老化,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不知道的同学回去看开头的那篇文章补课。


UVB 防晒能力是用SPF值来标识,数值越高防晒力越强,就不啰嗦了。


UVA 这件事略复杂,看图说话。




PA值和星级相对比较熟悉,但是UVA 标识和Broad Spectrum 全防护标识还是有同学不会留意。要注意看包装上的标识,没有PA 不代表不防UVA



▍什么情况下选择抗水的防晒霜

长时间户外或游泳等情况下要选择抗水强的产品(尽量选80分钟的)。


抗水性主要分为一般抗水(water resistant)和强抗水性(very water resistant),分别指代40分钟/80分钟的中等强度水中活动后测定SPF值。




但这事儿也难说,资生堂旗下的安耐晒,哦不,安热沙(中国官方名称)小金瓶,就没怎么在包装上宣传抗水,但小金瓶有现在这个口碑确是靠超强的抗水性。七种防晒剂复配,饲主自己去户外或者海边的时候都是带着它的。


日常使用就要看情况了,抗水的话基本上会更油腻,但不抗水的产品需要补涂更频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需选择就好,这个没有办法一概而论的。



▍选清爽的还是厚重的?

首先,去户外和海边游泳的小猴纸们不要多想了,防晒强/抗水强的产品基本都是偏厚重油腻的,要不然一出汗全都没了...


对于其他同学,一般标注无油/清爽配方的产品都肤感相对较好,但同时抗汗抗水性也一般都比较差。




碧柔水活蓝瓶近江小熊的蓝瓶是平价清爽型的代表,也都主打性价比。防晒成分上,碧柔更偏重化学防晒,而近江小熊是物理、化学防晒剂相结合的。肤感上碧柔是非常水润的,而近江小熊可能因为加了薄荷醇的原因,会有些凉凉的。


缺点的话,作为主打肤感的防晒产品,抗水性不要期待太多,也需要比较频繁的补涂。如果是去海边游泳或者去户外爬山,还是考虑剁手一瓶安热沙吧。


啊?又要清爽水润,又要防晒力强,又要抗水性好?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咋不上天哩?(认真脸)



道理我懂了,可敏感肌怎么选还是有点懵

敏感肌和痘痘肌小朋友还是要烦恼的。一方面这些同学皮肤更易晒伤,需要更好的防晒保护;但同时皮肤更敏感,无论是增加SPF值还是增加使用量都有更大可能引起皮肤问题。


解决方法是,做好防晒的A和B少出门、多做物理遮蔽。如果要用防晒霜就要选择成分上更友好的防晒产品


防晒剂成分上记得避开二苯酮-3 (Oxybenzone, Benzophenone-3),相对而言它的致敏度较高。物理防晒剂(TiO2和ZnO) 确实安全性更高更稳定,但也并不是说化学防晒就一定不好,这个方面不要太纠结。




雅漾的水合防晒乳,SPF50+80分钟抗水雅漾(Avene)一直以产品适合敏感肌著称的,这款防晒无香料添加,无二苯酮-3。虽然是全化学防晒剂,但保证了UVA+UVB的全覆盖,还加入了维生素E做抗氧化剂。


但是有评测说这款产品并没有名字中Hydrating 强调的那么水,所以干皮妹子使用感受会差一些。



▍特殊情况

有光照性皮肤病、VD缺乏症和刚刚接受美白祛斑这类治疗的同学,使用防晒霜前要咨询下你的医生,选择合适的方式,避免加重病情。





防晒霜的使用


▍需要用多少?

一元人民币硬币大小对应一张脸,如果不确定够不够,那够就多一点。


得出这个结论是参考了防晒系数测定的条件。防晒系数在测定时的使用量是2.0mg/cm2,想要达到标称的效果也得用到接近的量才行。不同质地的产品同样的重量下体积肯定是有区别的,但这个用量基本能保证没有少。


一种验证方法就是看多久用完一瓶防晒霜。每天针对面部使用的话,1个月至少也要用掉20ml。如果你一瓶30ml 防晒每天用,用了两个月还有剩,那就是用量明显不足了。



▍要不要卸掉啊?

这个问题争论的很多,饲主自己是从抗水性的角度来实践的。


如果有抗水性标注的那就选择卸妆。如果产品声称了免卸妆那就不卸妆了。介于二者之间,如果不能确认通过正常洁面能不能洗干净的,那我也会选择卸妆。


但要注意,如果要卸妆,要选择相对温和的卸妆啫喱或卸妆膏。虽然成分残留在脸上不好,但天天用强力卸妆油卸妆对皮肤也不是好事。


卸防晒这件「小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用一个洗碗的例子来说下为什么复杂,为什么一刀切不好。


饲主在洗碗的时候基本是这样三种情况:1.残留很少或水溶的,水冲一下基本就干净了。2.要加点洗洁精稍微动手刷一刷。3.要多加些洗洁精大量水冲洗才行。


把这只碗比做你的脸,把少量洗洁精比作洁面产品(比如洗面奶),大量洗洁精比作卸妆膏,基本就是网上的三种主要说法:免洗/免卸、用洗面奶认真清洁、用卸妆产品才行。


而碗的材质不同,残留物不同,洗洁精的品牌清洁力不同的话,你洗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而每个人的肤质状况不同,防晒产品不同,清洁/卸妆产品也不同,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我当然可以告诉你,每次洗碗都加大量洗洁精仔细刷五分钟大量水冲洗,这样肯定能保证洗干净。但每天这么用就不伤手么?




▍为什么防晒需要补涂?

需要补涂是因为防晒霜会失效,防晒霜会失效有两方面原因:


1.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失效。

2.被手抹掉/被水冲掉,出汗出油。


化学防晒剂的防晒能力会随着阳光下暴露时间的增加而缩短,涉及到防晒剂的光稳定性和化学防晒的机理。这个问题很难衡量,因为不同防晒剂稳定性不同,而且不同成分间还有影响。物理性防晒剂在这方面会相对好很多。


物理性的原因除了单纯的被手/衣物擦掉之外,遇水和出汗是主要原因。关于抗水性前面已经介绍了,由于很多产品的抗水性不好,遇水之后(包括出汗) 会逐渐退掉。



▍如何补涂?

如果你主要在室内活动,那么早上出门前涂一次防晒霜是可以坚持到晚上回家的,前提是你按前面说的原则涂够量。


因为防晒剂的防晒能力与在阳光下的暴露时间有关,与防晒霜单纯停留在脸上的时间长短无关


所以很多同学以为放到脸上无论什么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就必须补涂,其实是不太正确的。


说个极端的例子,好比你早晨涂了防晒霜,但一天都不出门,关在阴凉的小黑屋子里,也不出汗也不洗脸,到了下午其实防晒霜的作用消减的是很少的。


因为这种情况下,在你脸上的这些防晒霜就和放在瓶子里的情况没有太大差别。


也就是说,如果你通勤时暴露在阳光底下的时间比较短,上班时在室内也较少接触到日照,那么下班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不需要补涂哒。(尤其是如果你已经像我们在开头强调的那样,打好伞,戴好了墨镜的话。)


但如果你是其他情况,你就要考虑补涂了,而时间也不是一刀切的2小时。




补涂防晒霜的方法上,饲主推荐使用防晒喷雾,方便易用,而且适用于带妆的情况。


程序上最正确的方法当然是先卸妆再重新涂防晒了,但是你们基本都不会同意的。


如果觉得已经有些脏了,那就找一张湿巾或者用化妆棉沾喷雾,轻轻按一按稍微做一下清洁,去除多余的油脂和灰尘就行了。


还是不满意,想方便有效还不用多备小物件?你咋不上天哩?




防晒霜的成分-超纲内容


根据上面提到的方法选择、使用已经可以保证防晒效果,所以关于防晒剂的成分,多数用户不需要了解特别多。所以,算是超纲内容吧。


▍防晒剂还是物理的更好

物理防晒剂效果出色,安全性上也确实更稳妥。但硬要分个高下并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论防晒能力,用化学防晒剂做到SPF50+对配方师不算什么挑战。论抗水能力,有的化学防晒剂能达到猪油一样的效果。论安全性,上面雅漾的例子说过了吧。论肤感美感,高含量氧化锌涂墙一样难到很好吗?


所以真的没必要抱着谁一定比谁更好的想法,让它们各司其职,保证你的皮肤白白嫩嫩的就好咯~


当然,如之前提到的,尽量避开二苯酮-3 这个成分,我国是规定了如果产品中有添加一定要在包装上注明。还有更多担忧的话就选择物理防晒含量高的产品,就是这样。




我国目前共规定了27种可使用防晒剂,数量上比美国批准的多,和欧盟差不多,比澳大利亚少。因为美国的防晒产品是分类为OTC 药物的,不是化妆品,审批的要求会多很多。


饲主针对部分防晒剂总结了一个表,算是一个小总结。(有三种中文名实在太长就不写了嗷~)




▍物理防晒

物理防晒两种:二氧化钛氧化锌,我国规定二者的添加总量不能超过25%。原理主要是依靠反射和折射。ZnO 覆盖频段比较广,UVA 的防护效果比TiO2 好,TiO2 则更偏重UVB 向的防护。


微米级(100nm 以上粒径)的物理防晒因为高反射率基本需要涂得墙一样白才行,所以肤感和视觉上一直被吐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普遍使用纳米级(10-50nm)颗粒,同时在表面包覆二氧化硅或硅烷类等,改善小粒径带来的易团聚问题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但饲主觉得,这个问题虽然有很大改善但想逆转比较难,所以小猴纸们不要报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于安全性,就不用担心了,已经有一系列研究显示在远超日常使用的条件下,纳米级TiO2和ZnO都不能穿透皮肤角质层。


▍化学防晒

化学防晒的成分就比较多了,玩出的花样也更多。业内人士可能觉得「Excited!」,而我等用户只觉得「啊......」


UVB 化学防晒剂

桂皮酸盐(Octinoxate)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UVB 防晒剂之一,对皮肤的刺激性也比较低。但桂皮酸盐的防晒能力只有PABA的1/10,且抗水性和光稳定性都不算特别好,需要频繁补涂。


奥立克林(Octocrylene) 是一种油溶性防晒剂,抗水性和光稳定性不错。但是防晒能力较弱,单独使用效果不大,一般配合其他防晒剂使用。



UVA 化学防晒剂

Avobenzone是很强的UVA 防晒剂,但光稳定性不好,日光下1小时防晒效果减半,还会影响其他防晒剂的光稳定性,所以很多技术和工艺都从如何稳定Avobenzone 的方向开发的。


露得清的专利Heliplex 技术就是将Avobenzone、二苯酮-3和萘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N)整合在一起并强化了Avobenzone 的光稳定性。


Tinosorb S 则被认为是代表了未来防晒剂发展方向的产品,较宽的防御谱线和非常强的光稳定性。Tinosorb S 是油溶性,还能帮助提高Avobenzone 和二苯酮的光稳定性。由于粒径较大,安全性也相对比较好。


最后说一下防晒剂中的坏小子:二苯酮-3。二苯酮-3 在UVA 和UVB 谱段都有防晒效果,也是最常使用的防晒剂之一。但是它有很大的几率会导致过敏,引发光敏性皮炎,所以敏感肌要绕道。我国已经规定若使用则必须标注,买前留意即可




▍全波段防晒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也看到了,多数防晒剂都无法覆盖UVA+UVB的区域,所以Broad Spectrum 就是通过不同防晒剂的搭配使用来实现的


拿已经介绍过的近江小熊蓝瓶,再举个🌰:



可以看出小熊蓝瓶防晒上物理/化学相结合。UVB 方面ZnO、TiO2和桂皮酸盐都可以提供防护,UVA 方面TiO2 和Uvinul A Plus 提供UVA2 的防护,ZnO 把UVA1 的部分补全。日本很多防晒产品也都会采用这种ZnO/TiO2+桂皮酸盐,搭配Univul A Plus 或是Tinosorb S 的方式。


氧化锌、二氧化钛、桂皮酸盐都是广泛使用的防晒剂,相对比较平价。Uvinul A Plus 更多出现在偏中高端的产品线上,这几年很多低端产品也开始使用,但含量肯定相对偏低。




▍防晒剂引发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虽然例子不多,但确实有。敏感肌肤的小猴纸们多留意一下,对于多数小朋友来说,应该是不需要太担心的。


引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报告非常少,但这个风险还是有的。二苯酮-3 相对来说是风险最大的,PABA、Avobenzon 、Padimate O 和桂皮酸盐相对好一些。有光照性皮肤病和湿疹的话,使用防晒霜前还是咨询一下你的医生。


水杨酸盐和物理防晒剂目前发现是无法穿透角质层,引发敏感反应的机会应该是最小的。确实有研究显示,在全身连续使用4天后,在血浆和尿液中检测到桂皮酸盐和二苯酮-3。但考虑到大家日常使用的强度和范围,以及不使用防晒可能带来的皮肤癌风险,这个问题目前不用太担心的。记得做好清洁和卸妆




▍维生素D合成的影响

为什么会扯上VD?因为体内合成的VD超过90% 是通过接受日光照射有UVB 参与其中的啊。美国皮肤学协会(AAD) 表示防晒措施太全面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增加VD缺乏的可能性,不过你也可以通过膳食和补剂来补充。


但如果你已经有VD缺乏症,使用防晒产品前一定要去咨询好医生。



剁店公测


公测还在进行中哟~

今天介绍的防晒霜中的一部分在剁店也有售~


上次放的二维码好多小猴纸反映扫不了。这次我们可以:


点击文末的 阅读原文 进入店铺啦~ 


欢迎小猴纸们多来剁店逛逛,多提提意见。




相关阅读



参考文献


1.Schilling, K. et al. Human Safety Review of "nano"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9, 495-509 (2010).

2.Cortat, B. et al. The relative roles of DNA damage induced by UVA irradiation in human cells.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12, 1483-1495 (2013).

3.Sambandan, D. R. & Ratner, D. Sunscreens: An overview and update. J. Am. Acad. Dermatol. 64, 748-758 (2010).

4.Goulart, J. M. & Wang, S. Q. Knowledg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the general public towards sun protection.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9, 432-438 (20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