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的「赛马理论」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超长干货预警。
这将是一篇非常长的纯·干货。
经常会有人和我抱怨生活工作辛苦,那么努力为什么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我们之前有写过《你以为你努力,其实你在做无用功》,算是给这个事情开了个头。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来说这件事。
我不止一次和别人推荐过这本书,Al Ries 和 Jack Trout 的 Horse Sense:The Key to Success Is Finding a Horse to Ride (成功的关键是找一匹马来骑),中文译名是《赛马》和《人生定位》。
从这本书出版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它并不是一本经典畅销书,中文版应该也已经买不到了。大家可能对 Jack Trout 的另一本市场营销经典书《定位》更为熟悉。
我在两次考研失败后,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对我的影响非常的大,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同时,提醒我在每一个路口需要注意的事情,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本质。
我以前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传统以勤奋、努力的教育下觉得只要努力学习,考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然后努力工作就可以一步一步按照「职业规划」飞黄腾达了。
这个错误在于,如果人生是一场比赛,我们把自己当成一匹马,靠自己的速度去跑,那么这个天花板是很低的,因为你的产出是非常有限的,哪怕你不吃不喝24小时都在工作,也创造不出太巨大的价值。
而如果你把自己当做骑师,把周围的一切资源当做马,那么你就可以通过选择马来加快自己的速度。
我们经常说的「学会借力」,也是这个意思,但更多人是把「借力」用在微观的层面上,而不是宏观的层面。
「骑马」和「选马」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遗憾的是,首先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连骑马都骑不好。
我之前写过一篇《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就是说到底什么是「做好工作」。大部分人的工作岗位上都有无数可以发挥的机会,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认真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更少的人会清晰意识到并且愿意花大量时间在「选马」这件事上。
会利用资源,是比「努力奔跑」更高的能力。
这个很像投资,你不需要去自己做项目,你需要的是花时间知道什么项目好,然后把资源投在这个项目上。
这一篇和赛马理论的书里说的核心概念是一样的,但是内容是不一样的,可能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更有借鉴意义。
我们先来说一下学位的陷阱。
学位的陷阱
我问过很多考研的同学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都说不出来个所以然,说出「好找工作吧」这句话出来,恐怕自己都心虚。
但是似乎一旦闷头复习,你努力用功就会填补你内心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因为「努力就会有好结果」这种观念已经根植在你心里了。
这种不安的消除只是假象,最终导致的结局是你努力错了方向,浪费了时间。
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的大部分岗位都不看你是不是硕士,更在乎工作经验和个人潜力。学位更多是个人潜力的表现,比如说可能会优先考虑重点院校的同学。
但至于是本科还是硕士,并不是关键因素,如果你个人能力不足,这个学位连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没有。
如果你以后的工作不是非要硕士不可,我的建议是不要考研。
等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想清楚需不需读书,如果需要,再去读质量高的硕士(导师好,历届校友去向都很好)。
进化论自己招聘的时候,也是不太看学历是硕士还是本科的,大家心知肚明硕士的那几年是个什么情况,硕士的含金量并不是那么高。我们更愿意招聘年纪更小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因为韧性更大,思维更活跃。
以学习为马
学位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匹很好的马,但是知识是。
选学校的时候选好学校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在选择晚上下班或者业余时间干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学习」。
而且知识是最便宜,效率最高的马。
买一本书,只要几十块钱,你可能看完一本马上就可以让自己的价值翻上好几番。听几次有价值的课,或者参加培训,参加实习,这些都是投入少但是收效迅猛的马。
「持续学习」和「求教」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困难。我遇见过很多一筹莫展的人,坐在那里自己干想,卡住了以后怎么都想不出来好主意,和他们说「去看看资料学习一下」,或者「找有经验的人聊一聊」都无济于事。
有人可能还会觉得只有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结果才能叫「努力」吧。
持续学习和不持续学习的人,工作五年就能拉开相当大的差距。
这应该会是你的第一匹马。骑好了这一匹马,我们再来看第二匹马 —— 工作。
工作的陷阱
很多人特别喜欢晒自己加班有多辛苦,在我看来是非常愚蠢的。
除了一些紧急岗位上的紧急任务以外,大部分的加班都是毫无意义的,不是公司管理有问题就是个人管理有问题。
尼采在《权力意志》里说:
「赞美劳动」,这是奴隶对自身的美化 —— 因为他们没有闲适的本事。
对于你个人来说,首先如果你个人总是需要加班,就需要看一下是工作量安排不合理还是你自己时间管理或者工作效率有问题,工作量安排不合理,就去和上级沟通,是自己的问题,就赶紧优化一下工作流。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给影楼修图的姑娘,她说她总是工作的很累,做几张简单的图就要花去好几个小时。我很好奇,就去看她到底为什么又慢又累,才发现她每次都在用一种很笨的办法在抠图,而且很多快捷键都不会用,用鼠标一个一个点击。
真的,这样干活儿就算是累死了我也不会同情她的。
如果加班是因为公司管理效率不高,并且不能学到任何东西,我建议你换一份工作。因为你每加班一分钟都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为什么?之前我写过一篇《年轻时最好的投资是什么?》。可以参考一下。
以工作为马
在刚步入职场的几年里,有两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在岗位上学习技能并且做出成绩。(这是基础)
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创造比你岗位本身更高的价值。(这是为未来的投资)
先说第一条。
之前写过的《为什么你的简历石沉大海?》里,说过所有的工作经历需要能够把你自己的工作成果量化。也就是做出的成绩,这个成绩比别人优秀在哪里。
如果你一直都在干活儿,但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值得说出来的「成绩」,那么可能你需要思考一下你的工作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以及如何做出「成绩」。
如果公司没有KPI,可以自己去设立自己的KPI,比如说喜多萌的KPI可能就是她写的文章的打开率有多高,转发量有多大,读者的好评率有多少。
如果喜多萌可以做到这类文章各项指标的行业第一,那么就是非常好的成绩。
但是这只是一个优秀员工的标准。
继续拿喜多萌来说,她自己在业余时间学产品设计,跳出了内容写作的框架,用自己已有的服饰的知识加上产品设计的知识,设计了一套给自己的挑选合适衣服的在线工具,这个就是创造了比岗位本身更高的价值。
她甚至可以拿着这个设计去组团队融资。
我们的律师也是,她不仅仅是一个优秀律师,因为她正在把法律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做自动化的法律工具。
这才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的第一步,创造新的产品,新的价值。
所以选择一个能让你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发挥最大个人价值的公司和岗位,它就是一匹你的好马,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好好骑,让它跑得更快。
前两匹马说完了,我们再来说第三匹。
人脉的陷阱
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会把时间大量浪费在积累「人脉」上。
而大部分人积累的「人脉」并不是人脉,只是积累「通讯录」而已。
已经有很多文章里说过如果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就算加一百个大佬为微信好友,他们都不是你的有效人脉,你也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圈层」。
圈层里的人,一定是实力相当的。
如果你没有骑好前两匹马,这一匹你可能骑都骑不上去。
以他人为马
学好知识,做出成绩,然后就可以开始想如何骑好这第三匹马了。
校友、行业圈子和你周围的其他人等等都是你的马。
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想到校友关系会带来非常大的资源。
无论是找工作、商业合作,如果你有很强大的校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容易。无论你是高考还是读研,一定记得关注一下你那个专业领域的校友发展情况。选择有优秀校友的院校和专业。
毕业后和那些优秀的校友保持一定联系,知道一下他们的动向。校友关系而产生的机会要比你想象得多得多。
还有行业圈子给你带来的机会也是非常巨大的,创业以后尤其能够体会。我在创业初期就积累了很多人脉,包括投资人、媒体和其它资源。(前提是我自己有很好的行业成绩。)
这些资源都在创业的这两年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大的作用是信息的前瞻性。因为你在行业圈子里,所以你对行业的敏感度一定是高于圈外人的。
另外,创业这件事本身其实也是因为我接触到的圈子促使我开始的。如果我周围没有这样的圈子,我可能也不会选择创业,因为压根儿不知道创业会给我带来什么。
很多不是互联网圈,也不是媒体圈但是想创业的人约我聊经验,聊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圈外人的敏感度非常的差,和他们解释一个圈内人已经觉得是常识的概念都需要很久的时间,可能他们还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
这种信息差距是影响非常非常大的一个要素。
最后,周围所有能接触到的人其实都是你的「马」,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他人。
很多人宁可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做一些对自己增值完全没有好处的事情(比如说打扫卫生),也不愿意点花钱找别人代劳。这种「省钱」,反而是最不省钱的。
还有很多领导都喜欢亲事亲为,自己累的要命不说,效果还很差。
我认识一些同样做自媒体的同学,他们总是抱怨招不到会写的人,而他们又不愿意花时间培养新人,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自己写的累死,还没有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总结一下这一篇。
很多人都在「努力」工作,把自己当做赛马,但不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做骑师,也不知道有什么马可以骑,该怎么骑,所以一直都在努力地跑,但速度很慢。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
骑好第一匹容易骑的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好好学习,让自己增值。
骑好第二匹马,利用工作岗位好好创造自己的价值。
骑好第三匹马,利用他人,放大自己的价值。
好马总是留给骑术好的骑师的。
篇幅原因先写到这里,以后饲主会再写文章告诉大家如何系统地学习,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创造「成绩」。
假期快乐!明天我会分享一个神奇的小东西。
大家都爱看
加微信聊天号:hibetterme1
和2000多位小猴子探索变美,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