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中国做女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6-03-08 寺主人 女神进化论


这几天「女权」二字被三八节无限放大。


先是奇葩说的选手范湉湉在微博上发起 #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然后是各个商家忙不迭把不受人待见的「妇女节」换成「女神节」,「女王节」,再接着是针对范湉湉的指责以及#反三七过三八#的女权呼声。


我想起来自己曾经在知乎上的一个答案,重新补充和改动了一些内容,再次分享给大家。




我是一个几乎没有经历过性别歧视的人


我从不曾被家人或者亲戚逼婚;从上大学起,离家将近十年(除了中途有一年在家)没有被逼着回家;没有被灌输女生要相夫教子,而是鼓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没有被灌输找男朋友一定要有车有房才可以;也没有因为性别问题影响过工作或者晋升机会;出来创业也没有因为性别收到过投资歧视或者性骚扰…


我曾以为所谓性别歧视只是弱者给自己找的理由,但真的深入了解了很多和我能力相当却没能和我一样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在我年轻幼稚,不谙世道的年代,父亲给我的一条忠告,至今还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受教育权利的剥夺


大学室友的一个好友(以下简称Y)有一天找我把一篇她写的文章翻译成英文,她想在旁边看着我怎么翻比较好,可以学习。翻译着翻译着,我的心就揪起来了。


文章说的是她的高中同桌,一个成绩平平,有些木讷的甘肃女孩,突然在高三上学期的一天的晚自习停止了做作业,趴在桌上发呆。


Y问她:「你怎么不做作业?」


得到的回答是:「我要被卖掉了。做作业也没有用了。」


是的,这个18岁的女孩被自己的亲生父母卖给了同村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做妻,价格是5万元彩礼。她说:我以前一直怕参加高考,但是突然不能参加了,感觉更难过。


Y说,那个女孩轻描淡写的这句话,却沉重如山。


那个女孩在学校里又呆了一段时间,每日恍恍惚惚,不久就离校了,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大家也似乎忘记了这个人。


如果放在报纸或者杂志上,我一定会觉得是个烂俗老套的梗。但当我知道是发生在离我如此近的周围人身边时候,它如此粗暴和真实,那种震撼真的是和从报纸或者杂志上看到无法相比的。


Y说,这类事不仅仅发生在这一个女孩身上,虽然不是每人都会遇到,但绝不是个案了,并且村里的人仍然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我理所应得参加高考并且还在抱怨这抱怨那的时候,很多女孩就这样从高考中退出了,像一只软弱无力的绵羊,没有人尊重她们的意见,她们像一件财产一样被卖了出去。





工作权利的剥夺


另一件发生事情,就发生在北京,也许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说起来甚至都觉得稀松平常理所应当。但正是这种已经变成了大家觉得「正常」的事情,这件事本身的「正常」才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去年,一个传统行业的公司总裁在找一个女性产品的市场总监,他让我帮他留意一下周围25-30岁左右的女生看看有没有合适人选。


「一定要是生过孩子,或者能够保证3年内不生孩子的!」他再三强调


我应和着说好好好,但内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


相比之下,芬兰就好很多。


饲主在芬兰短暂的做过一段时间项目。芬兰产假是夫妻同休,爸爸也放假,所以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就不会介意女生是否在生育期,因为不管男生女生都一样。这样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女性在工作中因为产假导致的就业歧视。


也有很多人喜欢把女员工表现不佳归结为性别的原因而非个人能力原因。



性权利的剥夺



当男性之间夸夸其谈的时候,很多男性总是在吹嘘自己睡过多少女生,其它男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但如果性别颠倒,女生就成了为人不齿的「荡妇」。


许多强奸案发生后,可以看到很多微博上的评论都将矛头对准受害人:「深夜不回家,一定不是好女孩,活该被强奸!」,「肯定是穿得太暴露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荡妇羞辱(Slut Shaming)不仅在我国发生,在欧美也同样。它不仅仅阻碍女性权利,并且会破坏女性的选择权。




常见的例子就是当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发生过性关系后,即使后来发现这个男生并不适合她,但由于社会的这种「荡妇羞辱」的文化影响,就会委曲求全和该男生结婚。


「荡妇羞辱」还造成女性遭受性侵而不愿意报警,因为怕「名誉受损」。而正是这样不愿意报警,又会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变成了恶性循环。


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在和你聊聊什么叫 Slut Shaming。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04txsns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女权」不是「处女羞辱」


但性权利并不代表强迫他人进行性行为,变成了极端的「处女羞辱」


就在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标榜着自己是女权主义的作者居然在说「25岁的处女通常价值观扭曲」,全文都在宣扬性自由就是最好让每个女生都尽快发生性行为。


这和某大学让全体学生宣誓不发生婚前性行为一样让人感到不(ê)适(xīn)。


「性自由」代表着女性可以享有自己选择是否发生性关系的权利。在自由意愿下发生性关系而遭到他人歧视是一种绑架,同样,在自由意愿下拒绝发生性关系而遭他人歧视同样也是一种绑架。



「女权」不是「像男人一样」


在我的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女生喜欢转这样的一个图,图上写着:

「做女人很难,你必须像男人一样思考,像淑女一样行动,看上去像个年轻女孩,像马一样工作。」


转载这个图片的很多女生都是以自己是这样的女生为荣的。




而我一直对「像男人一样思考」这句话感到疑问。这是说男性的思维比女性更优秀的意思吗?


最近果壳翻译的一篇文章《那些「女性表现不如男性」的领域》里说到,在1974年出版的里程碑性著作中,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回顾了几千例研究,没有多少数据支持传统的男女有别观点


而后天很多行为和思维上的差异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因为激素让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偏好,这些偏好在社会文化中被放大和鼓励。例如家长和学校更多鼓励男生去做「男生做的游戏」,幼儿园的时候在玩具上老师就有可能把男孩女孩区分对待,人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同。


这种以男性特点为荣的观点也是这种人为放大差异的一部分,当你和一个女孩说「女生就是不认路」的时候可能她也会将此归结于自己的性别,而性别无法改变,所以可能很多人都会倾向放弃强化自己本来可以具有的一些能力。


似乎很多女生潜意识里也都以自己是「女性思维」为耻。最常见的是夸一个女孩聪明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说:「不像一般女孩子」,夸一个女领导优秀的时候会说「不像个女老板」。各种电影里也喜欢把「独立特行」的女性角色进行男性化。


还有些自称「女权主义」的人还在鼓励让女性用小便器站着尿尿,真的是让人无言以对。


就像刚才说的一样,无论是男还是女,每个个体无论从心里还是生理都是有着客观上的不同的。每个人能够做自己擅长并且喜爱的工作,能够接受个体客观差异,不夸大,没有偏见,发挥个体优势。


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女权」不是双重标准


也有许多女生打着「女权」的旗号实行双重标准,不做家务也是「女权」,让男朋友买单也是「女权」,总之把所有的义务推给男性,把所有的权利留给自己。


这种行为也是和「处女羞辱」一样是会阻碍女权和令人讨厌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女权」不是物化男性


最近也有很多公司在搞出租外国男模的生意,很多公司将此作为给女性员工的福利,美其名曰说是「做一天女王」,「体验女性权利」。


「只有半天时间,抓紧时间摸!」


如果将男模换成女模,让男同胞来也来摸,大家肯定会觉得非常不妥和低俗。同样,为什么换成了男模,花钱去摸一个你素不相识的外籍男性,就让你觉得成了「女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不想让男性物化女性,也请不要用这种方式去物化男性。





「女权」是个系统工程


女权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方面面,女性的权利增加不代表男性权利的减少,这个系统只要改善得好,绝对不是个零和博弈


从宏观上来看,少一些文字上、价值观的指责和撕扯,来讨论一下我们可以为减少妇女买卖,降低女性就业不公平等事情做些什么,也许价值会更大一些。


知易行难,但尽力去改变一些总是可以的。


——为了我们自己的女儿,孙女,可以在她们成长的道路上享有和男性一样机会和权利,也为了我们自己。



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歧视女性,不进行「荡妇羞辱」。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影响周围的人。

不要打着「女权」的幌子做损害他人的事。




Emma Watson 在联合国的演讲《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709ukq0t&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阅读

别再嘲笑女人是感性动物了,认知科学这样说...

我真希望你25岁前就知道这些事 — 身体使用篇

有聊 | 如何优雅地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为什么喝再多的鸡汤,你依然饥渴难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