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2017-03-20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为进一步宣传广东脱贫攻坚成绩,展现脱贫攻坚一线指挥官风采,广东省扶贫办、南方杂志社共同启动“寻找最美第一书记”大型全媒体报道计划,今天推出系列之十六《侯广勇:“三地分居”为“大家”》。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焱鑫 李刚

实习生丨黄超宏

当上级领导就驻村任务征询个人意见时,侯广勇坦言:“内心是有点抗拒、有些挣扎的。”


这是任谁都能理解的苦楚。妻子在梅州工作,孩子在广州上学,一旦奔赴清远,意味着一个家庭将分居三地。


近一年时间过去,侯广勇依然会想家,想分居三地的“小家”,更想群山深处的“大家”,“是秤架村的贫困现状改变了我,让我明白了共产党员该如何抉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83sfd85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摄像丨刘树强   剪辑丨莫群 麦婉诗(实习生)


大山深处,不知绕过了多少道弯,才能抵达那个叫“秤架村”的终点。


寒流来袭,这里便是广东最冷的地方,依稀间可见树挂与冰凌。侯广勇和同为驻村人的蔡少伟,就在这群山环抱间耕耘、坚守。


秤架村所在的秤架瑶族乡,是阳山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大山赋予秤架村奇骏巍峨的色彩,却无力扛起脱贫奔康的重任。数字显示,秤架村全村人均耕地仅为0.87亩,水田多,旱地少,且多处是山间洼地,土地贫瘠,农户辛苦种粮却仅能勉强自给。


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在全面小康的国家蓝图中可谓重中之重。瑶山里的乡亲们盼望了太久,侯广勇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便是贫困户渴求的眼神,“乡亲们的期待,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和牺牲都值得。”


除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党建的引领和纽带作用,省民宗委尤其重视。近一年间,侯广勇贯彻省民宗委的要求精神,成功落实了“4+1”(委机关3个党支部和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办公室党支部、秤架村党支部)“两学一做”共学共建活动,将省民宗委机关党员干部和秤架的父老乡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大山深处的村委会(刘树强 摄)

大山赋予秤架村奇骏巍峨的色彩,却无力扛起脱贫奔康的重任(刘树强 摄)


温暖,逐渐沿着弯曲的山道流淌。2016年12月9日和15日,省民宗委机关党办分批组织委机关和研究院干部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送温暖”慰问活动,在春节前完成了对94户贫困户的慰问。


接受采访的那些天,正是新一轮寒流来袭。伴着寒风冷雨,侯广勇和蔡少伟没有躲在办公室里。在贫困户的家中,驻村人和来自县里、乡里的干部,关心察看乡亲们的御寒情况。


“驻村近一年,我也深深被本地干部的朴实、厚道打动。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对我是种很大的教育。”侯广勇说。


“脱贫攻坚战场,党员就是先锋队,就要冲在最前面。”任“第一书记”之后,侯广勇这样要求着自己和队员。驻村不久的2016年6月30日,侯广勇就专门组织了秤架村“两学一做”学习动员,那次会上的报告题目,侯广勇说自己思考了很久:《争当群众满意的基层党员干部》。


侯广勇走进贫困户家中

侯广勇向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蔡科友(中)、秤架党委书记陈卫江(左)介绍工作队的近期设想。(刘树强 摄)

伴着寒风冷雨,侯广勇和阳山县、秤架乡的领导关心乡亲们的御寒情况。(刘树强 摄)

工作中,省民宗委也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侯广勇立足所在单位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宗教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一年间,省民宗委相继联合省基督教协和堂组织省市多家医院40多名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联合省基督教沙面堂为村里27名贫困学生颁发助学金(每名3600元)。


脱贫攻坚,既要引入外力,更要苦练“内功”。一年来,侯广勇耕耘在秤架村,也观察思考着秤架村。这里的贫困并非无章可循:除了土地资源不足、生产条件较差、没有龙头产业外,秤架的乡亲们也普遍缺乏先进种养技能和市场信息引导。


为了彻底断掉穷根,侯广勇组织村干部赴清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和阳山县江英镇学习阳山鸡养殖和经营模式,并初步确定与天农公司合作。今年初,规划建设的“秤架村养殖示范基地”将正式启动,未来也将成为秤架村的主导产业,并带动一批困难户早日脱贫。


项目引进来,就业培训也在落地。除了聘请农技专家传授贫困户养殖技巧,侯广勇还介绍受训其他技术的农户赴珠三角、清远市区和阳山县城打工,力争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山路依然弯曲,深入到秤架村,一种源自民族风情的特色映入眼帘。秤架村的英明村组,英明古街道、园丰楼古建筑、人民礼堂旧建筑、百年大榕树、观音古庙、观光河道等古建筑保存完好。“目前英明村组已被报入省民宗委特色村寨项目库,今后我们将深入挖掘其中的民族旅游元素,打造‘瑶族特色小镇’。”侯广勇说。


秤架村改变了侯广勇,秤架村也改变着自己的模样。省民宗委对此有着更深的设计:驻村三年,计划实施10个工程共24个项目,确保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贫困户达到省定脱贫标准。


“三地分居,确实一个艰难的抉择。”侯广勇说,“可谁让我是共产党员呢?既然已经对不起家人,那就为老百姓多做点事,对得起乡亲们。”


“4+1”“两学一做”共学共建活动,将省民宗委机关党员干部和秤架的父老乡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省民宗委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宗教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

省民宗委引入社会力量,举办健康义诊

贫困户收到鸡苗

“第一书记”,永远在路上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广东省扶贫办 南方杂志社 联合主办

统筹丨戎明迈 执行丨李焱鑫 运营丨刘树强

系列报道

李德刚:人到,任务到,心更要到

李军: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

黄德山:走进深山,是为了走出贫困

钟汉宏:这个最美揭西人来自他乡

邓波群:唱好脱贫攻坚的客家新歌谣

林晓丹:一位80后母亲的驻村故事

邢华龙:整村搬迁,黄正村走进幸福时间

韩志勇:这个群主不简单

郑晓峰:金光大道上走出“村长伯伯”

伊江林:“小鲜肉”也有大作为

梁音:做好人,不做“老好人”

王培忠:饶平柘林的海风最提神

曾庆辉:带头吃苦才配得上这个头衔

陈光:从“白面书生”到“乡镇干部”

林炎勇:让几十年的“饮水难”终成历史

特稿:南方杂志笔下的“最美第一书记”,省扶贫办主任为他点赞

致敬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


致敬第一书记!


【寻找最美第一书记】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多少位第一书记,就有多少座被改变的村庄,就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树起一面旗帜。欢迎各省直、地市组织部门提供先进人物报道线索,也欢迎各界人士推荐或者自荐。在这里,您可以针对穷根子开出药方,可以发布求助信息,可以充分阐述对脱贫难点的思考, 把您的心里话,和我们、和读者倾诉、分享。


联系邮箱:nfdysj@163.com,或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留言。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琳 莫群

统筹︱戎明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