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跑步?山不在高,跑不在多

2017-10-18 王乐 黑跑

发掘力量最深处


On Runnin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跑不在多,有感觉就行。


或许你常听科学跑步这么个词,那么什么是科学?

我给一个通俗但并不严格贴切的解释:懂得自然规律;了解自身能力范围;对目标有个合理的认知和阶段分配,这样跑,就接近于科学跑步了。


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元素:


1、懂得自然规律。训练其实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做多少训练、吃多少营养、休息多少时间、获得多少成长。


2、认清自己能力范围。自知能力范围是通过一次次跑步后的身体的反馈得出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每次跑完步,对身体感觉进行一番思考回顾,也就是“跑量”之后,你还有应该有“脑跑量”。跑后思考,是认清自身能力的关键。


3、对自己的目标有个清醒的认识和阶段性回顾。评价任何跑步、任何训练的效果,都要以目标为导向的。就跟我们做工作要有工作要求一样,之后才能更好的评价工作做得好不好。没有目标的跑步是无法评价的,也就谈不上是否科学。


就这三个方面我们详细展开一下:


1、懂得自然规律。


跑步需要的知识范畴其实是比较多的,各领域都会有一些涉及。最浅层次的包含物理知识。了解跑步的落地,正确动作,如何发力更有经济性等。


稍微深一点儿需要生物学知识,肌肉的工作原理,能量代谢过程,营养的吸收与功用……懂得身体成长规律,明白因何而变强。


再深一点说,需要一些心理学知识,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有助于更好的发现跑步的长久乐趣。


如果你工作繁忙,辅助的还需要一些管理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规划,这些都是科学长久跑步所涉及的知识范畴。你大可不必全面系统学习,但是有了相关知识,对我们提升效率大有裨益。


对多数跑者而言,不太了解生物学知识是巨大的瓶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每月跑量已经超过300公里,成绩还是提高不多的原因。


2、认清自己能力范围。


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是避免受伤的必由之路。受伤其实来自于“过量”,来自于所做之事vs自身能力谁更强。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法使人避免受伤,但是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做运动后战斗力还剩多少,你就知道下一步可做还是不可做了。为了避免受伤的退赛,闪烁着认清自己后的智慧的光辉。


另外,多数成长都是来自苦痛的试错过程,人的能力边界到底多大?这是一个无解的辩证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度量衡。


认清自己能力范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好像你在打游戏时,既要知道自己每打出一拳造成的杀伤力有多少,也要知道打游戏过关掉血之后还剩多少战斗力,能不能撑到下一关。

当然高风险偏好的人,知道自己能力范围,往往也会去拼,“拼赢了称之为创造奇迹,拼输了则称为鲁莽”。此刻的抉择不是科学问题,是价值观问题。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自己有一定能力认知的基础上的。


3、动态看待自己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要获得长久的跑步动力,动态看待自己的跑步目标非常关键。对的,是一个动态看待过程。任何人的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早年的目标只有当你迈过它的时候,才会有新的目标出现。而更长远的目标走向,往往也只有到了相关条件都成熟的时候才冒出来。就像我爬到山顶,豁然开朗,然后才知道另一座高山的去向。


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觉得能跑一次马拉松全程,此生足矣。结果是2007年我就能跑全马了。后来当我跑到第三个的时候,我的目标变成了70岁跑100个。结果人还不到40岁,就跑完100多场了(甚至哪场是第100场都没注意就过去了)。后续我的目标会变成百公里、百英里、帮别人跑成功,写跑步的专栏……影响更多人科学跑……


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期有特定的跑步目标。比如为健康而跑,是很多跑步新鲜人和跑了特别久的老炮的追求,前者是因为不知道跑步有更多目标,后者则是回归初心。而跑出自己PB很少出现在刚起步阶段,也很难出现在那那些跑了许多年之后的大神身上,毕竟谁都不可能无限超越极限,生命活力的衰退趋势不可逆转,能够维持就已经是极好的了。


与自然规律相仿的跑步进阶过程,大概有”打基础阶段、享受跑步乐趣阶段、追求更快更远PB阶段,深刻理解跑步之后帮助别人成功阶段“。这四个阶段的逻辑出自一本跑步的书《跑步之心》,我基本认同。


科学地跑步,稳步成长,这种内在动力,在心理学范畴讲的是完善自我的过程——活得像自己,舒服,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标签符号。从这个角度讲,跑者的初始目标本身就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多样性。而对同一个人来说,不同完善自我的阶段也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目标。参加比赛其实回一个很好途径,不同难度的比赛,能够被动地压榨去一些你过去无法意识到的新目标。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用的邮件签名就是:艰苦的比赛是一种内观。


科学跑步里面有很多关于脑力的范围。学习科学需要脑力,认清自己需要脑力,解读目标更需要脑力。即使跑步什么都不想,每天十公里,其实也有一个潜意识的目标存在,比如期望身体好,迷恋跑步后的舒坦,比如通过跑步给自己一些独处时间,或者纯粹的我想静静。


不妨说说我跑步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很古典的故事:

跑,吾之所爱,赛,反证其力。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屡屡于外野狂奔处,喜闻心声。跑之道,苦乐交融,心绪跌宕,路愈远而心向宁,驽马十驾,不舍春秋,直至开怀。固有所悟,跑,三两境界,出得入得,进出间,方觉幸福长久。

跑之学问,博大精深,穷一生未必明真。

略懂,读书思量,技法充斥门面,名词黑话连篇,美滋滋,想当然。

跑二三岁月,便知不懂,以读书之海量无可掩盖体之不勤。故有所知,奔跑,体悟之事,虽葵花宝典在手,未能成大侠者也。

继而勤学苦练,跑思结合,融会贯通。与高人语,向智者求,术业专攻,门派不吝。事事皆有因果,处处可观玄机,跑之朴素不蔽内核之雄浑。忽一日,LSD,得空灵之感,如元神出窍,谓之心流;忽一日,乳酸门槛,观自在,听本心,愈发推敲自身;忽一日,间歇跑,铁骨铮铮,力竭处,泪眼对热肠;忽一日,且曰某日,悬而未见、不可描述之物奔涌而出,不期而遇,脑洞大开,哇塞,我懂了。

此段仅供扯淡,切莫较真。

黑跑黑话

“跑步的科学只解决两个问题,持续的动力和长久的安全节奏。”

没有什么比不断获得喜悦更值得赞美的了。


微信名:黑跑团

微信ID:heipaotuan

❶ 感谢阅读关注
❷ 欢迎分享
黑跑团私教课程,合作请联系


相关文章:

跑步大品类详谈:5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50公里,百公里,168及更长距离到底有啥区别?

跑步感悟:偷懒是渐进式的,放弃是断崖式的

努力是一种投资,谁都抢不走

起步停车:5公里是长跑感觉的分水岭

轻松坚持跑步的秘密——搞清身体的节律性

黑跑是一种情怀

天气好就去发大招——跑步时间的选择问题

跑步最特别的意义: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