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VOCs治理全分析,监测设备企业先涉足并将领先

2015-11-20 VOCs前沿

点击“VOCs前沿”,和超10000名抗霾“大V”们携手共进


文章摘要
微信号:VOCs99

国内环保上市公司中,有望涉足这一领域并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的,将是监测设备类企业。一方面,VOCs的治理与监测紧密相关,客户主体高度一致,监测设备类企业参与这一市场顺理成章。另一方面,治理市场下游分散,业务拓展是基于庞大广泛的销售团队的,而环保诸多公司的客户主体为政府,这一特征显著影响企业未来参与工业治污市场。


▲ 来源:招商电力公用事业研究


  我国的VOCs治理需求起源于我国东部发达区域大面积雾霾以及局部地区恶臭气体扰民等问题。VOCs是一系列挥发性有机物的总称,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前体物,存在于空气中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气溶胶(SOA)等细颗粒物,以及产生臭氧带来光化学污染。目前我国的VOCs排放主要包括人为源和自然源两部分,前者包括机动车尾气与工业排放等,后者包括植物挥发等。天然源难以控制,人为源中机动车尾气由于边际减排成本较高,其治理工作暂未纳入重点考虑范围,工业源是目前我国VOCs控制的主战场,其中石化与包装印刷作为试点行业走在了最前列。


  VOCs无组织排放为主,监管、治理和监测思路有别于其他版块


  VOCs治理相对于传统环保主战场的工业水处理和烟气处理领域,问题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有组织排放占比较小,无组织排放变为主体。相比于污水从排水口流出、火电厂烟气从烟囱口排出, VOCs的排放是发生在各个环节中的,比如有使用中、运输过程的、倾倒转移过程中,以及末端的排放。这就给排放量的核算与控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到目前全国VOCs排放仍是未知数。这一特点带来三点重要的变化:


  (1)排污量计费的基础不是在线监测而是排放量核算。


  以目前作为VOCs治理试点的两个行业石化与包装印刷为例。石化企业需要就其厂区内的设备种类、数量、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情况填报一整套的排量基础数据,并最终计算出排放总量。尽管其中根据油品门类、罐体型号等情况,实际排放强度有所变化,但是以操作可行性为前提,政府与企业制定一套公允的排放因子(即单个污染源单位时间排放量),一刀切的使用,最终核算排放量。而包装印刷行业普遍根据其油墨采购票据直接核算排放量。


  (2)监测市场分化为在线监测设备与传感器设备两大类。


  传统的烟气与水质监测思路多为末端治理,末端线监测设施可有效表征企业的排污水平,但由于VOCs排放贯穿有机溶剂的运输、使用、排放的全过程,例如天津石化在2014年开始的VOCs排放点核查中,登记在册的排放源有38万个,除了储罐阀门等处适宜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其他跑冒滴漏排放点均无法有效精确监测。


  未来的VOCs监测设备包括两种,一种适用于排放占比较高的端口的在线监测仪,如排气末端等。这类设备成本较高,其功能定位是准确定量一段时间内排污规模。另一种是介于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站(宏观)与污染源在线监测点(微观)之间的中观尺度上的传感器。这种设备精确度较低,只能半定量的指引浓度趋势,或表征大致浓度区间,成本较低。功能定位是监测开放式区域是否出现显著异常的浓度超标问题,主要用于泄漏预警。


  随着VOCs行业的减排不断贯彻,检测监测设备市场放量是环保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8月份的天津港爆炸事件已经给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我们提示投资者关注,顺应行业特点布局的监测设备企业。在线监测设备的数量可能未必能够达到市场的乐观预期,但大面积铺设传感器将是下一个重点的布局。


  (3)排放主体不一定是末端,减排手段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由于VOCs排放贯穿有机溶剂的运输、使用、排放的全生命周期。因此未来VOCs治理的市场空间一方面存在于末端治理设备,另一方面还包括下游行业本身设备的革新,如北京市较早开始启动的干洗店VOCs治理工作,干洗机最开始采用双缸,沾满大量有机溶剂的衣物需要手工换缸,经过几代的革新已改变为全过程密闭处理。未来相关的印刷、石化等行业的生产制造设备,以及溶剂油品的储罐和转运车辆等,或存在更新换代机会。


  直接冲击下游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做好去产能准备


  对于VOCs重要的下游印刷行业来讲,全国有4万多家包装印刷企业,广东省就1万多家,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水平较低,陡然增加的治污成本或罚款,将迫使大量企业关停,在实体经济下行区间,政府是否有决心在牺牲部分GDP的前提下推进环保,市场有所疑虑。曾有报道称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介绍:包装印刷行业每吨VOCs的治理成本大约为2.62万元,目前企业可能还无法一下子达到这么高的控制要求。曾有报道估算,一家年产值1亿元的软包装凹印企业,如果不进行VOCs治理,每年的VOCs排放量至少在800吨,则需要缴纳的排污费高达800吨×4万元/吨=3200万元,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包装情况,如果能通过控制成本,减少豪华包装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未必是件坏事。我们从这一表态中可以推演出政府已经充分考虑了推行VOCs减排可能带来的直接冲击下游实体经济的情况,并做好去产能准备,相关执法措施大概率不会因为下游经济不景气而有所松动。


  VOC治理技术不存在万金油


  目前VOCs的末端治理技术门类较为丰富,主要以吸附法与燃烧法为主,各种技术均适用于一定的排放情景,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型技术。目前日本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VOCs治理较为成熟,日本企业希望积极参与中国市场,部分国内企业也表示未来希望通过技术并购,快速加入市场竞争。


  相关专家与企业表示,未来新型技术的开发一方面是技术原理本身的革新;另一方面是已有技术品种的组合再造。例如将吸附法与燃烧法有机结合,应用于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治理,经过吸附技术将VOCs富集后再进入燃烧环节,提高反应效率,减少热散失。


  对于治理技术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设备成本、运营成本、与现有生产体系的协同性、占地面积、防爆防火安全性、稳定运行能力能多个维度。对于各个下游子行业而言,需要根据具体工况、成本承受能力来选择对应的治理技术,并不存在全场通吃的单一工艺路线。






  VOCs治理与监测紧密相关


  VOCs治理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资产属性较轻,且伴随政策的不断明确,未来国内市场有可能迎来市场参与者指数型增长的阶段。


  届时VOCs治理市场将与目前国内的监测仪器市场格局较为类似,细分市场的割裂较为严重,每一细分板块都存在熟悉下游工艺生产流程,并据此深耕的若干参与者,但是一统江湖的难度较大,并且由于技术难度较低,行业平均利润率堪忧。但是,具有显著技术优势、能为业主节约成本或具备其他核心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仍有望通过提高细分市场占有率或主攻大型客户,而实现超额收益。

  

  国内环保上市公司中,有望涉足这一领域并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的,将是监测设备类企业。一方面,VOCs的治理与监测紧密相关,客户主体高度一致,监测设备类企业参与这一市场顺理成章。另一方面,治理市场下游分散,业务拓展是基于庞大广泛的销售团队的,而环保诸多公司的客户主体为政府,这一特征显著影响企业未来参与工业治污市场。这类企业自行建立一套营销体系的成本高企与管理理念转变存在较大的障碍。因此,非监测类企业的市场进入途径包括两类:一是对外并购同时具有技术和营销团队的公司,直接切入某一个或某几个细分市场,依托通畅的融资渠道迅速扩张。二是依托于地方政府进行园区化下游企业打包处理,充分利用自身政企关系资源。

注:本文改自“招商电力公用事业研究”微信公众号《国际VOCs监测与治理论坛纪要20151119》

文章转自网络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重要通知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保护部直属机构)主办的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治理与监测技术(系列)实操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已于2015年9月底在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顺利结业;经研究决定,第二期培训班定于12月份在上海举办,现正式接受报名,敬请关注。

主题:VOCs污染防治技术和工艺系统

时间:2015年12月17-18日

➘报名电话

张老师 13601204337

吴老师 010-58482341、15313067009;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培训班文件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