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CTV国家宝藏带你感受杖朝之年建筑师——张锦秋之美

2018-01-29 央视 建筑设计管理


在当代中国,你很少能够看到一个建筑师的名字与一座城市紧密相连。而人们却说,她之于古城西安的意义,就像梁思成之于北京城,安东尼奥·高迪之于巴萨罗那,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之于魏玛。                                                                  

——题记

01

上周播出的《国家宝藏》第四期,带我们走进了周秦汉唐四朝都城的所在地——陕西,节目播出后,一位年过古稀的建筑师着实让观众看到了何为大神中的大神。

她就是梁思成的弟子、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历史上第一位获奖女性——张锦秋。

著名评论家肖云儒说:在西安,想躲开张锦秋是不可能的。公共汽车跑了两站,犄角旮旯一拐弯就遇见了‘张锦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是西安人,那你再熟悉不过;如果你路过西安,这些地方你一定听过:

▲张锦秋先生作品纵览

陕西历史博物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大唐芙蓉园、钟鼓楼广场、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艺术陈列馆、陕西省图书馆、大明宫丹凤门、长安塔……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建筑大师张锦秋的作品,她与西安这座古城已经融为一体。

郭涛曾如此评价张锦秋:张锦秋先生用唐风汉韵的建筑风格,为西安城向全世界交出一张独一无二的名片, 用“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座城”这句话来形容她最合适不过。其实,她就是西安最好的名片。

02

1936年10月,金秋季节,她在“锦官城”成都呱呱坠地,长辈取名为“张锦秋”。暗合了人物、地点、天时三个要素,寄托着对她的殷殷期望。

父亲土木工程出身,母亲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舅舅留德深造,后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姑姑张玉泉是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师。这么说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她走上建造师的道路完全顺理成章,其实不然。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张锦秋随父母辗转成都犀浦、涪畔小城遂宁和长江之滨镇江,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之后,举家迁往上海,就读上海务本女中(上海二中)。学生时代的张锦秋,嗜书如命,阅读遍了所能借到的文学名著。

这时的她,梦想的职业是作家,还曾写信向大文豪巴金咨询。临近填报大学志愿时,正是父亲的一席话改变了她的职业方向。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从事文学创作需要非凡天赋,你的数理化不错,美术也不赖,适合当建造师。

 

后来张锦秋说:父亲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兄长已经在学造船技术,他希望两个孩子一个造海上的房子,一个造陆地上的房子。父亲说的很浪漫,她几乎没啥抵触就接受了建议 ,也有家庭环境的因素。

在上海期间,他们一家住在姑姑家宽敞的家里。她至今记得,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摆放着建筑杂志,张锦秋有事没事就拿来翻翻,当娃娃书读。特别是客厅的墙上挂满了姑姑设计作品的照片。照片上的房子好漂亮,都是我姑妈设计的,我可自豪了。所以,从小我的印象里,建筑设计是一个崇高而美好的职业。

 

03

1954年,张锦秋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继续攻读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生,师从建筑学泰斗梁思成先生,成为这位建筑大师的关门弟子。

通过在大师身边潜移默化地学习,她明白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大学问家,理解了“仰之弥高”的涵义。梁先生给她树立了一座攀登的丰碑,一个人生奋斗的标杆。

梁思成言行的点点滴滴,张锦秋铭刻在心。她虽然一向对老师恭敬有加,但在研究的课题方向,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时,梁思成正在研究宋代的《营造法式》,考虑让她加入。然而,在之前的考察中,她却对苏杭一带的江南传统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彻底为之倾倒,觉得中国古典园林太有味道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梁先生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还当即派自己的得力助手莫宗江教授担任她的导师。

1965年,她在首都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周总理的毕业赠言:“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次年,她告别清华园,毅然踏上了西安这座千年王城,成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首席建筑设计师。

之后的五十载春夏秋冬,她与西安这座古城捆绑在一起,她的所有梦想和事业,也在这里得到实现。

 

0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中国的建筑和传统园林都遵照这样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张锦秋在西安的第一幅作品,就是建造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周总理的遗愿。到底建成什么样子呢?上面只有一句比较抽象的标准:它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最终张锦秋的方案获得认可,依据是:这是中国古代宫殿的基本格局,因为它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宇宙观,天子就代表宇宙最高,所以它是一个宇宙模型的体现。

在1986年修建博物馆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每一件文物的性质有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文物不同温度、湿度、光感度的存放空间都需要精确计算。

她首次成功地采用了宫殿的形象和其布局设计,突破了以往大型公共建筑一般只采用楼阁式造型设计的传统格局。

最引人注目的是博物馆的整体色彩构思:白色砖墙面、汉白玉栏板、瓦灰色花岗岩台阶、柱子、石灯、浅灰色喷砂飞檐斗拱、深灰色琉璃,全部色彩未超出白、灰、茶三色。这和北京故宫等明清建筑以亮丽的黄、红两色为主调的色彩构思截然相反。

问张锦秋何以放弃偌大的宫殿式建筑色彩不求亮丽,却以沉稳的白灰色为主调“其一是受国外许多名建筑的影响。

王维《山水诀》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自唐以后水墨画成了各代画家追求的绘画形式,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这种高雅的格调对中国园林建筑影响极深。

建成后的博物馆,成为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当人们对她的艺术成就高度赞赏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张锦秋说,建筑是石头的书,这是指建筑的历史价值;建筑还是凝固的音乐,说的是建筑的艺术价值。建筑师到了一个城市肯定要“接地气”,要与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人文相结合。

张锦秋认为,在建筑创作的天地里,我却近乎于中国古代的工匠,或者更像一个写小说的文人。

05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句话在张锦秋身上 ,却是要倒过来才行。张老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建筑设计,对亏了后面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好丈夫——韩骥老师。

还在清华园时,两人就已熟识,毕业后两人都被分到了西部支援三线建设。韩老在宁夏工作,分居七年之后 ,调回西安任规划局局长,和张老一起生活。

他这样评价张老的:她是个大家闺秀,一个特纯洁的女孩子,我特喜欢她。她上进又用功,很会做人和处事,家庭教养很好。这些不是后天看几本书就能学到的,这是我最欣赏的,也是一个建造师的基础。

生活中, 两人几乎没有争论过。回到家也是两人各忙各的事,要么看书,要么继续加班。只有一次西安钟鼓楼广场改造问题,两人争吵起来。

韩老用幽默、风趣、睿智表达着对张老的感情,好像从年轻到现在都没有变过,一直是那样的欣赏。

06

人是有历史、有情感的,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古代还是近代,历史以及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都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建筑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我们文化的根,新一代的建筑师应该在历史文化上有所认识理解,在振兴上不会走偏路子,才能真正担负起保护文化,保护历史,让文物活起来的责任!

所以我常常说,建筑师应该学习更多的建筑历史,只有知道来龙去脉,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不懂建筑历史,你就没有独立的判断,这阵子兴什么主义,那阵子追什么流派,总在跟风,太肤浅了。

正是得益于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张老的建筑设计浸透着“唐风汉韵”在其中。

为此,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和而不同”的建筑观、“和谐建筑”的创作观,开创了中国建设设计的新格局。

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们镌刻着先人的苦难,抗争与辉煌。中国传统建筑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彰显着优雅、质朴、灵动和豪气,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建筑人文化自信的根基。

她说,几十年来,我的建筑创作就不断从中吸收营养,并感悟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保护好建筑历史遗产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惜它们就是爱我们的祖先,欣赏它们就是欣赏智慧和创造,传承它们就是延续我们的文化命脉!

 

为了表彰她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丰功伟绩,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这是国际社会对张锦秋建筑事业的充分肯定。

这种荣誉前所未有,张院士在致辞时非常激动,几度哽咽。她说:‘张锦秋星’对于我来说,远远超出了奖励、光荣的含义,使我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我,一名中国建筑师将与宇宙同在,永远眺望着中华大地繁荣昌盛演进着人类文明,这种感受前所未有。

文学评论家肖如云说:锦秋营造了西安古都,现代西安也营造了她,西安使她大气,西安使一个蜀地女子变成了大唐气象建筑师。

她凭借一人之力,塑造了现代西安的城市之魂,使古都走向了世界,走向了未来。这座“丝绸之路”的去年古都,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 

张老的艺术成就,与日月同辉,为天地增彩。官微君为节目组的用心和诚意盖章,感谢你们能让更多的人目睹这位老先生在辉煌闪耀背后的岁月从容。

 

本文转载自CCTV国家宝藏 ID:cctvgjbz

 

相关推荐

招投标政策解读报告会在京召开

《勘察设计行业“放管服”改革研究》课题任务完成将送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