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丹江口首次满蓄!江水北上,气象护航

保障南水北调的 中国气象数据 2024-01-12

南水北调再传好消息丹江口水库2013年以来首次蓄满!

水质清澈,碧波流动

10月10日14时
丹江口水库蓄水位
首次达到170米设计高程
这是水库大坝自2013年加高后
第一次满蓄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伴随蓄水位到达170米
江口水库有效库容
也首次到规划设计的161.22亿立方米
将有力提高京津冀豫地区供水保证率


一截截垒砌,一寸寸夯实,
一汩汩流淌,一方方润泽。


这其中,有一股涓涓细流,来自气象保障服务。本期策划,聚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部分城市的积极作为,展示其在做好治水、调水、护水、蓄水、用水气象服务上的亮眼举措。


治水
湖北十堰 | 每滴水都是Ⅱ类以上

在十堰,人们的治水行动,从守好每一条河、每一个湖做起。十堰气象部门更是自觉融入这一治水行动中来。

多年如一日,在“十堰市神定河治理”工作群里,每天的第一条信息总是来自市气象台。作为河流治理调度的重要依据,该专报长期被十堰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各污水处理厂等有关单位所关注。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纯调水区。然而十多年前,在12条入库河流中,流经十堰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简称“五河”)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
为保障入库河流水质,2012年以来,十堰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编制“五河”治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实施了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等工程。
气象部门加强相关流域面雨量预报、雨洪关系等研究和服务,累计收集分析气象数据39.6万个,制作气象服务信息3000余期
经过持续深入治理,十堰“五河”水质明显改善,官山河、犟河、剑河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至Ⅲ类,神定河、泗河也相继达标。
如今,十堰区域内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以上。
“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对污水处理大有助益!”十堰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畅军庆对气象部门参与流域污染治理、保障流域水质达标等发挥的关键作用表示充分认可。
(丹江口水库水质长年达标)

调水
河南安阳 | 防雷安全落在每条水渠

一渠“南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北上,历经10天的旅程,抵达河南安阳

(加高后的丹江口大坝,丹江口水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与湖北省丹江口市交界处,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安阳段于2006年9月在河南率先开工,历时8年建设,于2014年12月正式通水。如果把丹江口水库比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池”,那安阳段的66公里则是这条输水管线上重要的转接“阀门”

然而,雷电灾害则是沿线工程的一大威胁。如何确保“阀门”通畅,并将“南水”直通京津冀?
去年,安阳市气象局接到南水北调中线从穿黄到穿漳工程沿岸建筑物的防雷设施检测任务,涉及8个管理处,全长259公里。工程沿线主要有分水口闸室、倒虹吸进出口闸室、暗渠进出口闸室、渡槽进出口闸室等29座建筑设施。这一工程也是防雷保障的重中之重。
今年4月下旬,安阳市气象局对穿黄到穿漳工程沿线建筑物的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安阳市防雷中心主任陈翔说,这已是第二次复查,和去年的初检相比,要求更严更细
不仅如此,安阳气象部门今年持续选拔经验丰富、专业过硬、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在防雷检测过程中,安阳气象部门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及职责,做到工程施工程序化、文明施工责任化、设备材料定置化、现场设施标准化和作业行为规范化。
从去年20多天奋战到今年不到一周时间的顺利“摸排”,围绕温博、卫辉、穿黄等347座建筑设施,该团队高标准完成检测任务,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各类雷电安全事故隐患。
复查工作结束,陈翔和队友在渠畔合影留念。望着面前清澈流淌的“南水”,陈翔在朋友圈写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防雷保障来。”

护水
江苏扬州 | 融入输水廊道生态保护

江苏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这里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
(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图片来源@VCG)

扬州加强输水廊道生态保护涵养工作,气象部门更是责无旁贷。
十余年来,扬州气象部门积极主动融入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建设,把水源地及沿线的气象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夹江、芒稻河、新扬运河、三阳河、京杭大运河……如今,在扬州每一条南水北调的通道线路附近,布设了自动气象站、酸雨监测站、C波段试验雷达等探测设备,构筑起一道工程沿线气象防线


同时,扬州市气象局打造了一支生态气象创新团队,综合开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及干渠沿线生态资源分布和评估工作。
“古有都江堰,今有江都水利枢纽。”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周灿华介绍,

该枢纽以4座抽水站为主体,当北方缺水时,4座抽水站把长江水抽进高水河地区,沿着大运河送往北方;


当东部沿海地区缺水时,打开江都东闸和西闸,就可沿着新通扬运河,把水送往里下河地区;



当苏北地区或淮河上游降水过多时,江都水利枢纽还可把涝水排进长江,在降低涝水造成损失的同时,还能利用洪水发电。

今年5月以来,苏北地区面临降雨明显偏少、淮河来水偏枯、湖库蓄水不足的问题,洪泽湖地区遭遇罕见旱情,大片湖滩显露。关键时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江都站、宝应站、金湖站、洪泽站成为应急补水丰湖的重要支撑。

蓄水
山东济宁 | 涵养东线最大汇水区
  
5月10日至31日,位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六五河节制闸开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向河北、天津供水,计划调水4000余万立方米。
调水的前提是有水可“调”。
要实现这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的可喜进展,离不开作为东线工程最大汇水区的济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其中,京杭大运河贯穿济宁南北,南四湖全部位于济宁。
详细掌握南四湖及五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供水量,了解库区周边生态环境,紧盯灾害性天气对库区工程和移民搬迁的影响……为保障蓄水增加,济宁市气象局组建气象服务专队,在每年入汛前,赴济宁市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调研,对全年蓄水工作进行科学研判。
这样的精细服务,最初是以贺庄水库气象保障服务为试点,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余水库

南四湖地处鲁苏豫皖四省接壤之处,入湖的河流多达53条。



水少了,湖内生态环境或遭毁灭性破坏,影响农渔生产和城乡居民用水;


水多了,极易引发农田淹没、山体垮塌等险情,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济宁市气象局“察天观色”,在蓄水不足时静待时机,果断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有效缓解旱情、增加蓄水;在进入雨水集中期后,密切监视天气变化,精准预报南四湖流域降水时间、区域及量级,为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预腾库容、降低水位、拦截洪水、安置移民打出提前量。


用水
河北保定 | 守护330万人喝上安全水  

曾经,河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均值的七分之一,冀中南地区甚至出现吃水难、用水难等困境。而在顺平县燕子水村,村民对此更是深有感触,当地因为水源极度匮乏,只够燕子衔水而得村名。
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这一境况。吃水不忘挖井人,守好一渠碧水,保定气象部门使命在肩。

(河北省保定市岗头隧洞,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用水枢纽离不开气象支撑。”南水北调顺平管理处工作人员胡志成表示,蒲阳河倒虹吸闸站沿线配备了智能监控探头,气象部门在干渠沿岸布设了3个自动气象站,可有效防范汛期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干渠设施的损坏和对水质的不良影响。
顺平县气象局局长崔婷茹介绍,除了加强气象站网建设以外,气象部门还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部分工作人员吸纳为气象信息员,使他们能够及时获取气象服务信息。
从2018年4月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开始经保定市徐水区瀑河水库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干枯了多年的瀑河水库,重现碧波荡漾。
(河北保定白洋淀,图片来源@VCG)

如今的瀑河水库水质达标,每天向下游放水70万立方米。当地农民以前抽地下水浇地,要1个多小时才能灌溉一亩,现在只用40分钟,水层变浅,浇地既省时又省电。
“水碱少了,茶香了!”保定很多人都这么说。顺平县受水区水质改善的同时,居民饮水品质也得到较大提升。
当前,保定全市南水北调年均分配水量为5.0015亿立方米,供水范围除涞源和阜平外,保定主城区和各区县以及雄安新区均已实现供水,直接受益人口约330万



此外,记者近日了解到,河南南阳,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及湖北襄阳、十堰等三省六市气象局日前签署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气象融合发展协作共建协议,充分发挥气象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突出支撑作用,形成区域协同共建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新模式,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


来源 | 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 | 王亮

编辑 | 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钊


 🔗 往期回顾🔗


中原熟、天下足?每株玉米背后,都发生了什么 | 黄淮海地区

让鱼米之乡稻满仓!气象人要做点啥?|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为了“禾下乘凉梦”,他们贡献哪些气象智慧 | 南方双季稻区


长按识别小程序

了解天气实况信息


 小据喊你点亮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丹江口首次满蓄!江水北上,气象护航

保障南水北调的 中国气象数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