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密切!这些高危险体育赛事活动与气象强相关
涨知识啦!
日前
国家体育总局等七部门发布公告
明确列入第一批
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的
类型和标准
潜水、航空运动、登山、
攀岩、滑雪登山、汽车摩托车
等6大类18项相关赛事活动
被纳入首批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
这当中
多个赛事活动将
温度、昼夜温差等气象要素
或相关因素列为高风险确定范畴
在这些高危险体育竞技活动的背后
究竟潜藏着哪些气象风险?
天气如何影响赛事成绩?
公众参与类似活动时
应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随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持有目前国际专业潜水培训系统最高的教练等级之一——教练长执照的吴鹏介绍,只要是在开放水域,无论是竞技潜水还是休闲潜水,在制定计划前,最关注的当属是否会有台风。一般来说,台风前后两天都不再安排潜水活动。
除了台风以外,潜水还受短时狂风暴雨的威胁。狂风会让海面波涛汹涌,甚至产生乱流;降雨则会使能见度降低,还会带来更可怕的——降温。而在水中失温的速度是在空气中的26倍,因此在水中,保暖工作格外重要。
另外,相对平静的开放水域,水温会稍微高一些;有活动水流的开放水域,水温则相对低一点。
不过,水温较低,也未必全是坏事。比赛下潜深度的竞技项目多为自由潜水,调息至关重要。而低水温能更好地刺激哺乳动物潜水反射,从而让潜水者通过降低心率和放慢新陈代谢,帮助人体在潜水中节省氧气,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举办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许可条件及程序》明确指出,举办滑翔伞赛事活动的气象条件是风速不大于每秒6米,水平能见度不小于1000米,无降水、雷电等危险天气。
“其中,没有降水是最重要的气象条件,其次是风向与风力。”湖北省航空运动协会理事、中国高校开设滑翔伞课程“第一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邓焰峰介绍,比赛的气象条件其实比休闲飞行的气象条件更加宽松,有些赛事如果气流太稳定或者风速太小,反而不适合开展竞技。“对于休闲飞行运动者来说,最合适的风速是每秒2米至4米,起飞、落地会更加稳妥安全。”
比赛时遇到恶劣天气怎么办?
邓焰峰说,从客观因素来讲,通常飞行活动都是在适合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开始前,比赛方会查阅专业的风力风向天气预报来获取信息,同时会找试飞员进行试飞从而决定是否飞行;比赛过程中,一旦风力大小超标或者遇到极端强对流天气,会立即停止一切飞行活动,等到天气条件允许时再择机开赛。
滑雪登山运动经常在海拔千米以上的自然雪山上开展,面临复杂的山地环境,低温、大风、降雪、大雾等都可能会成为“危险因子”。
气温方面,《国际滑雪登山联盟(ISMF)赛事组织规则(2020—2021年)》(以下简称《规则》)指出,如果预测气温可能会达到极端情况,主办方应采取推迟出发时间、避开已知风很大的地区、更换更隐蔽的路线等措施保障赛事安全。同时,赛事组织者在开赛前40分钟应测量起点、终点和最高点、最冷点的风寒温度。若风寒温度在-10℃到-25℃范围内,应向运动员提供有关寒冷天气自我保护的建议;若有任何一个测量点的风寒温度低于-25℃,则不得开始比赛。
降雪则会影响能见度。当出现中到大雪及以上量级时,在风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类似“白化天气”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看不清楚路线是非常危险的。”中国第一位分别从南坡和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登山者韩子君说。
此外,雪崩是对滑雪登山威胁最大的灾害之一。当高山积雪达到一定厚度,在阳光照射和重力作用下,积雪开始大量向下滑动便会造成雪崩 ,如遇上12级大风,雪崩速度将达到每秒97米。“所以,我们在出发前一定会仔细查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好降雪和大风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支滑雪登山队领队希尔丹说。
海拔高低也是影响滑雪登山的重要因素。根据《规则》,运动员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停留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在海拔4000米以上不超过2小时;比赛的海拔高度不超过4500米。
哪种天气适宜野外攀岩?“一般选择温度适宜、没有雨雪的天气,毕竟野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攀岩社会体育指导员付智宏指出,“适宜”的标准不是固定值,根据自己攀爬的目标线路选择合适的气温、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气温、风速、降水三个气象要素对攀岩的影响较为突出。
15℃至26℃是攀岩最理想的温度,超过30℃会影响运动员的体力,低于15℃则不利于运动员的热身。
攀岩对风速的要求尤其严格,一般不能大于2级,适中的风速有利于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正常的热量交换。
雨天攀岩会增加很多风险,比如岩壁湿滑会导致攀爬难度增大,还有很高的山洪泥石流、落石和雷击等风险。而“雨”往往伴随着“风”,尽管一些人工岩壁上面都有遮雨棚,但难免有雨落到赛道的支点和抓手上,给运动员雨中攀岩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国家体育总局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公布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第一批)的公告》指出,山地越野赛事活动举办需要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指标:有海拔3500米以上的路线;有夜间赛程安排;距离超过42.195千米。
对于大部分选手来说,山地越野比赛需要从早跑到晚,持续20多个小时。而高海拔地区的昼夜温差,让组委会与选手不得不重视。赛事组委会规定选手携带保温毯等安全强制装备,其中,防风防水的冲锋衣在遇到雨雪、低温等恶劣天气时相当管用。
在高度关注昼夜温差的同时,暴雨、雷暴等天气也是影响比赛的重要因素,不仅增加了选手安全和失温风险,也加大了赛事主办方的救援压力。
北京三夫户外运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辉说,一般在长距离越野赛中,组委会都会采用一些定位设备来确保选手在规定的赛道中行进,一旦偏离赛道,组委会就要及时打电话帮助选手纠正路线。
赛段包含50公里以上的沙地、沙漠地形;赛段平均海拔高于3000米;温度高于40℃或低于-15℃;昼夜温差大于等于20℃。符合以上任意一项才可举办越野拉力赛。一旦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无法确保赛事安全时,组委会将取消赛段。
作为唯一与地面接触的轮胎,更需要应对一场极限性能的挑战,尤其是轮胎的抓地力。一般赛车会采用热熔配方的轮胎,即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会产生“热熔”效果,以此达到最大的抓地性能。
而轮胎温度的来源是赛道表面温度、制动产生的高温以及轮胎滚动摩擦产生的热量。胎温是日常监测轮胎安全的重要指标,可以保障行车安全。然而过低的胎温会使抓地性能降低,过高的胎温不仅损失抓地性能,还会使轮胎消耗过快。如果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低温会让动力性能更好一些。在高温条件下行驶时,由于外界气温高,轮胎散热较慢,并且气压也随之相应地增高而易引起轮胎爆破。
“天气、温度、赛段特点……诸多因素决定胎压不可能是一项恒定的参数,正因为这样才构成每天赛事成绩千变万化。当参赛者具有的能力与条件都均等时,胎压就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东方赛车队顾问马大力表示。
来源丨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丨吴卉 吴彤 郭若水 蒋芷晴 刘丹 刘倩
编辑丨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卉 文科
🔗 往期回顾🔗
长按识别小程序
了解天气实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