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与银行稳健性

金融监管研究 金融监管研究 2022-04-24

作者:吴俊霖,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

来源:《金融监管研究》2019年第1期。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核心角色,其稳健运行关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较快,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影子银行所具备的高杠杆性、复杂性和不透明性,会使其积聚的风险在爆发时传染至商业银行,最终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影子银行作为突出的金融问题,防控影子银行引发的风险与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防范系统性风险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研究影子银行、资本监管与银行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监管的有效性,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已有研究来看,多数文献侧重于分析影子银行对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以及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鲜见将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和银行稳健性纳入同一框架内进行研究。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可能均会对银行的稳健性产生影响。本文将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及银行稳健性放入同一分析框架中,重点剖析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如何影响银行的稳健性,以及银行稳健性在影子银行和资本监管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的变动情况。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首先,梳理了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并提出假设1: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其次,回顾了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的相关文献,并提出假设2:资本监管压力的增强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稳健性水平。最后,分析了影子银行和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并提出假设3:资本监管压力可能会增强影子银行弱化银行稳健性的作用。

第三部分为模型建立与变量说明。本文选取了2004—2017年我国12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影子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存贷比、流动比率等九个指标,以合成银行稳健性指标,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程度;将以上九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合成银行稳健性综合得分,进行稳健性分析;应用高级幅度法来测算资本监管压力;选择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之和来表示影子银行规模。

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与检验。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绘制出影子银行规模、银行稳健性水平走势图。其次,分别检验上述假设,并对回归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力求符合监管实践。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降低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影子银行对其稳健性水平的影响与其他类型银行并无明显差异;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影子银行对二者稳健性水平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且影子银行对股份制银行稳健性水平的减弱作用要大于城商行。

第二,在未考虑影子银行规模时,无论资本充足率处于何种水平,资本监管压力的增强均会提高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监管压力对其稳健性水平的提升效应要强于其他类型银行;对于股份制银行,当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要求时,其稳健性水平受到资本监管压力更强的促进作用;对于城商行,当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标准时,资本监管压力对其稳健性水平的增强效应要弱于其他类型银行。

第三,资本监管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影子银行对银行稳健性的削弱作用,且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当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随着资本监管压力的增大,银行稳健性水平会受到影子银行更强的负向作用。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当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相比其他类型银行,资本监管压力会削弱影子银行对其稳健性水平的负向作用;而当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标准时,资本监管压力与影子银行的交互作用对其稳健性水平的影响与其他类型银行无明显区别。对于股份制银行,当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要求时,资本监管压力会进一步增强影子银行对股份制银行稳健性水平的削弱作用。对于城商行,资本监管压力与影子银行的交互作用对其稳健性水平的影响不太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抑制其规模急剧膨胀对银行稳健性水平的负向作用。要规范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业务往来,建立集中度风险监管机制,监测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大额交易,使大额交易风险得以及早暴露;要建立影子银行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完善影子银行信息披露和市场数据统计制度,跟踪评价影子银行自身风险及其冲击金融体系稳定的程度;要引导影子银行业务支持实体经济,遏制资金空转套利、脱实向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使民营企业能得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其次,持续完善差异化监管规则,强化资本与杠杆率监管。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未满足监管要求时,监管部门应当从严把关市场准入,加强现场检查力度,重点监测银行借助影子银行业务将信贷资产腾挪出表所导致的资本、拨备计提不足,提高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应进行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增强各类型银行的稳健性水平。

最后,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由于影子银行的发展突破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经营的界限,导致金融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彼此交融,因此应加强央行、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部门的监管协调,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强化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实现金融风险监管的全面覆盖,切实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文为精编版,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思考,全文详见《金融监管研究》2019年第1期。


《金融监管研究》于2012年创刊,旨在传播金融监管思想,提升金融监管理论与政策研究水平,服务金融监管理论创新与工作实践,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金融监管研究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近年来,《金融监管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坚持办刊宗旨,严把文章“质量关”,在学术界、政策层、金融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2018年,《金融监管研究》已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为核心期刊,持续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为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且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一直位居金融类专业期刊前列。期刊编辑部衷心感谢各位作者、审稿专家与广大读者对期刊的厚爱与支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当前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金融监管研究》2019年将重点刊发以下方面的文章:

1. 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 补齐监管制度短板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3. 创新监管方式与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4.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与金融系统性风险防控

5. 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与金融机构体系优化

6. 金融机构股权管理与公司治理

7. 保险业投资营运风险与有效监管

8. 注册制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9. 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与监管

10. 金融风险处置与问题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11. 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与金融机构海外风险防控

12. 普惠金融发展与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13. 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资本市场与债券市场违约等专项风险化解与防控

14. 金融机构合规监管、非法金融活动整治

15. 金融科技(Fintech)、监管科技(Regtech)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以上选题仅供参考,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高质量稿件。期刊投稿邮箱:cbrcfrr@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