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偏僻贫困村如何变身“红旅”打卡地?去过都说棒!

惠州党建
2024-10-30

龙门永汉低冚村


航拍低冚村

 冬日午后,阳光暖暖,溪流潺潺。龙门县永汉镇低冚伏击战遗址公园里,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参观游玩、拍照打卡。


低冚村党总支部书记王炯东却脚步匆匆,他要查看村小组宅基地的巷道硬化、雨污分流施工情况,协商闲置校舍改造民宿事宜,洽谈“护航基地”土地问题。


位于南昆山山脉牛牯嶂东麓的低冚村是革命老区,也曾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低冚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点,经过4年建设和发展,这个小山村不仅摘掉“贫困帽”,还走出一条“红+绿”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成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龙门县首个革命传统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2021年6月,低冚村党总支部被授予“惠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新一年,新发展。

身为低冚村“领头雁”的王炯东

感觉肩上担子更重了

如何将红色基因和绿水青山

转化为发展动力

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是他和村“两委”干部努力的方向


探索新路子

“红+绿”融合发展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低冚伏击战战士战斗雕塑、低冚伏击战遗址纪念墙、军旗广场、胜利之门、聚和堂宗祠、妇女夜校遗址、大型革命主题浮雕……红色遗迹坐落低冚的青山绿水间。


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村风民风,低冚村于2017年底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点。4年来,低冚村累计投入各级资金和社会资金5000多万元,昔日的偏僻小山村已变成热门的红色打卡地。

低冚村2019年建设成为龙门首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越来越多游客,集体,单位来到这里开展党建教育、观光旅游

“元旦假期,每天有几百人到村里游玩,感受红色文化魅力,欣赏自然山水之美,享受亲子采摘之乐。”王炯东介绍,“红色村”工程自2019年6月建成开园后,低冚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已有近千个单位、超10万人到村里开展党建教育、观光旅游等活动。

低冚伏击战遗址

王炯东刚到不惑之年,小时踏遍低冚山水,毕业后在外创业。前些年,他回到村里当村民小组组长,2020年9月成为低冚村党支部书记。在见证低冚村的华丽蜕变和升级的同时,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壮大产业,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展览馆

“有了良好的基础,做好服务、丰富内涵是关键。”王炯东介绍,低冚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设立负责运营管理“红色村”的党组织——低冚“红色村”党支部,成立“红色村”党员服务队,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谋划发展好“红+绿”的振兴路子。

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低冚村参观学习

低冚村党总支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遗迹、文化底蕴等资源优势,设置具有本村红色文化特色的“五大课程”(理论课、自习课、专题课、讲解课和实践课),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在村民中招募、培训专职红色讲解员队伍,扩大“红色村”接待各级党组织参观学习的容纳度。

游客服务中心的特产商店

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越来越旺的人气,低冚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利用扶贫产业柑橘园、杨桃园、竹笋园以及村民蕃薯地、花生地等,以自摘自种等形式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发展休闲农业;利用扶贫资金建设10间商铺,打造特色农产品销售一条街,宣传、销售当地农特产品,增加群众收入;鼓励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和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和农家乐,提供吃住玩一体化服务。如今,村里已建起5家农家乐、3间民宿。

游客服务中心的商店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特产商品

“村里发展起来,我也找到发展新事业的机会。”34岁的李萍萍11年前嫁到低冚村,为了照顾家庭没有出去工作。2019年低冚“红色村”项目建成,曾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她报名参加村里培训,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2021年初又租下一间商铺销售特产。这两项事业,每个月带给李萍萍三四千元的收入,“能在村里工作,还能照顾家庭,我很满足。”



建设新农村

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振兴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在低冚村大围村民小组宅基地上,公共巷道路面硬底化、雨污分流和三线下地项目正施工,建好的民房白墙红瓦,与蓝天绿树互为映衬,新农村风貌已现雏形。


这是低冚村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成效之一。2020年底,龙门县成为广东省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6个试点地区之一,也是惠州市唯一试点县。王炯东从中看到了低冚村未来发展的机会,大力推进宅基地改革。


“人多地少一直是低冚村发展困境。”王炯东介绍,低冚村有268户1100多人,虽然辖区有15平方公里,但大多是山地,有些地方人都走不到。


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既保障户有所居,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王炯东利用经商的经验,经过村委会商量和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以“群众自愿、不越红线、盘活资源”为原则,探索出一条“多户联建+集体土地开发”的新路子。

王炯东查看村小组宅基地的巷道硬化、雨污分流施工情况

对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的农户,采取“先退出再申请”的方式,依法审批宅基地。对于因分户等原因不能实现一户一宅的农户,通过内部兄弟姊妹之间协商,以“多户联建”的形式,实现“户有所居”。同时,在村民大会同意的基础上,村里首先预留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大围村民小组,不少村民老房子的宅基地是零散的,这里一间10平方米,那里一间20来平方米。宅基地制度改革后,在村里的统筹下,通过“先退出再申请”方式,各家各户零散的宅基地得到整合。“目前有42户村民参与,在建和已建好房子的有6户。”大围村民小组组长刘小国介绍,其中2户村民采取联合建房的形式,通过“内部上楼”实现人人有所居。


大围村民小组还通过前期土地规划,预留800平方建设用地。去年,村里筹集资金300万元,利用拆整后的土地资源建设水云间民宿。民宿占地300平方米,共12间客房,预计流转出去可年获利四五万元。“这样很好,既保证村民利益,又改善村容村貌,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刘小国说。


低冚村的民宿和民宿内舒适优雅的房间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让王炯东对低冚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盘活原来村小的废旧校舍,通过村企合作方式,将打造成圣托里尼风格的民宿。”王炯东说,村里还引进企业打造可容纳200人的“护航基地”,通过党建培训和研学活动,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的话,今年村级集体收入有望增加8~10万元,比之前增加50%。”




后台回复:

“十九届六中全会”获取相关内容

“党代会”获取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相关内容

▼  往 / 期 / 推 / 荐 /  ▼



编辑整理:惠州党建

素材来源:惠州头条app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惠州党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