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8 | 浅谈女性楷模、女性权利和女性择偶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5-10




 节日快乐

Happy Women's Day 

前两年的3月8日,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分享她们对于情绪管理女性年龄问题的看法,今年就写写自己对于「女性」这个话题的感悟吧,祝关注理想屯的姐妹们节日快乐!



女性榜样

近期看了一部关于好莱坞女权运动的纪录片《𝙏𝙝𝙞𝙨 𝘾𝙝𝙖𝙣𝙜𝙚𝙨 𝙀𝙫𝙚𝙧𝙮𝙩𝙝𝙞𝙣𝙜》深有感触。作为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娱乐产业,好莱坞却没有在平权方面起到带头作用,片中大量的数据显示女性导演和演员在行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以及娱乐产业如何通过角色物化女性,对当代社会甚至下一代起到了负面影响。

女孩和男孩在五岁前都倾向于Dream big,但在后来的成长道路上,因为媒体上没有可供她们模仿的女性楷模形象,反而是一个个围着男人转的傻白甜或者暴露性感的形象,从而影响了女性的职业选择和长大成人后的行为方式。

《末路狂花》影片的出现是「针对大男人主义者对女性行为的传统模式的一次反击」,也打破了好莱坞传统男女间关系的刻板印象,大家本以为女性角色会迎来新生,却又等待了近30年才迎来《神奇女侠》《消失的恋人》《冰雪奇缘》《海洋奇缘》《隐藏人物》这类突破常规女性角色影片的集体涌现。

纪录片中的一句类比十分有趣,在好莱坞如果有100块饼干,男性导演会分到99块半,剩下的半块饼干才够女性导演去争去抢,而正是因为机会如此之少,也出现了女性导演和演员的内讧情况,削弱了大家一起共事平权的机会,如果扫除了这个障碍,为女导演和女演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像是近期很火爆的《小妇人》电影和Reese Witherspoon出品的《大小谎言》,就是女性角色主导制片并取得良好口碑的典型案例。

同理,不仅仅是女性角色,关于少数族裔的固定形象也是好莱坞的一大诟病。黑人演员说话总是自带rap,也多扮演涉毒暴力角色;亚裔角色的固定形象不是书呆子就是富到流油,口音也多以旧式的港式英语为主。在这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我们的娱乐产业总体却还停留在刻板印象上面,这就需要更多多元化背景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一起努力去改善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我们,而我们的子孙儿女也会受益于娱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再多说一句,现在进了体育产业更是能感受到女性从业者的稀少,不是我们不想去做,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做,像是UFC草量级冠军张伟丽就是很好的楷模!Fight like a girl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顺便预祝张伟丽在周天的UFC248比赛中勇夺冠军!



女性平权的道路才刚刚起步,能做的还是太多太多,男性友人们如果希望你的妈妈,对象和女儿也能生活在一个机会平等开放给任何人的世界,那就应该支持这个改变!为身边因为性别原因遭受不公的女性友人和家人发声!


女性权利

在伦敦认识的好友给我推荐了《海马星球》的播客,主播覃里雯是知名的媒体人兼专栏作家,播客的主旨是「在全球不同城市,讨论你最关心的性别话题」,无论是邀请的嘉宾还是讨论的话题质量水准都很高,触发了很多我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想法。

我最喜欢的一期是《当女孩们阅读文学的时候,她们在读什么》,很庆幸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中国和世界文学作品中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虽然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中女性的楷模角色少之又少,女性角色不是受压迫且忍辱负重,就是需要依靠婚姻来使自己成为完整的个体,自己却在她们的故事中发展出了叛逆心理,没有被社会赋予的「性别差异」所限制,我可以选择拥有社会定义的男性特征,像是独立自主、阳刚霸气;也会欣然接受男性友人们拥有的社会定义的女性特征,像是温柔体贴、爱美甜腻。就像这期播客中所说的那样,为什么一定要按照性别把人区别开来,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人权」,那是高于性别差异的选择权。父权社会忽视了女性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忽视了男性情感发展的诉求,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两方面的需求,这不是属于哪个性别的特权。

很多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女汉子」或者「你和别的女孩不一样」,虽然当事人有夸奖我的意思,但Ta在潜移默化里已经将所有女性同胞进行了贬低,什么是一般女孩该有的样子?只有温柔贤淑或者大家闺秀才能被称为「女孩子」吗?很多男性友人拥有妩媚的姿态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就会被「直男」们嫌弃,觉得这不是男生应有的样子,那么到底是谁规定了什么才是男性和女性该有的特征?我们是不是被主流媒体在意识形态上洗了脑?


最近看古希腊社会形态的书籍,同性间的情谊和爱欲并没有特别的词汇去定义,男性同时拥有忠爱的妻子家庭和一个同姓的缪斯是社会常态,是现代社会的一些词语将正常的情谊妖魔化。而反思自我,每次看球时看到球员疲软无力,也会骂他们怎么踢得「娘们唧唧」的,语言决定了思维,思维也影响着语言,以后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辞,不会用和性别牵连的词语去描述一个现状。前两天和Gay蜜去gay bar,我问他,你除了这些gay bar也会去那些normal bar吗?Gay蜜反问,什么是normal bar?我这才意识到,虽然平常对待gay蜜一视同仁,但潜意识里还是把他们和正常人划分开来,又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性别和种族的平权一路走来十分不易,甚至经常原地踏步或者有倒退的趋势,自己能做的就是利用自身和平台进行发声,勇敢地指出面对的不公,且以身作则不因为争取自身权利就去贬低异性和与自己不同的族裔。又想起之前朋友曾经问过我,作为唯一华人在五六十人的洋人团队中工作有没有受到过歧视的问题?恶意的种族歧视从来没有遇到过,但无意识的偏见却比比皆是,像是有的同事守着我讨论中国话题会格外小心谨慎,也有的同事对中国和中国人有着刻板印象,经常贬低完中国游客的粗鲁行为后会和我说一句,「你和他们不一样」... 怎么可以因为一两个人的不好行为而上升到对整个群体的打击呢?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女性,就因为你的长相和性别属于弱势群体,就需要比别人克服更多的努力才能迎来话语权,实在是没必要的消耗。

《海马星球》最新的一期播客《到得了远方,回不去故乡》也让人受益匪浅。父权社会和消费主义将女性包装为一个统一的形象,好像只有你是这样的长相和打扮,买这样的东西才能得到异性的青睐,很多女性因此压抑自己的天性去向主流靠拢,或者进行自我怀疑,严重的影响了身心健康。就像我也是直到前两年才有意识的觉醒,不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进行自我攻击,虽然时不时的还会有Imposter Syndrome,但不再会被动地接受社会和他人的评判,而是主动地争夺话语权,做一个真实无畏的自我,拿回自己曾经被削弱的女性力量。


无论是自身经历还是听闻身边朋友的故事,一个女性从小到大都或多或少会受到语言和身体的骚扰和侵犯,尤其是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如果有了这些遭遇,往往会花费极大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斗争来克服这些事情造成的创伤。很多人对我说过我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人,但只有自己知道这个生命力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太多的事情埋没在心底,不敢也觉得没有办法和身边的朋友家人分享,而正是通过像《海马星球》这样的节目以及阅读的书籍,让我知道一切的遭遇和困惑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都有人和你共享,你不是特别的存在,更不是孤独的存在,也许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星楷模和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启迪更多的女性朋友们走上平权的道路。


女性择偶

最后简单总结下我很喜欢的一位博主Tim Urban关于择偶的一篇博文---《如何选择终身伴侣》。

首先用数据说话,选择终身伴侣预示着Ta将在你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将和Ta一起吃2万多顿饭,共度100多个假期,Ta是你闲暇时光见的最多的人,是你退休后的陪伴,是你职场的吐槽和抱怨对象,同时你也要倾听差不多1万8千次Ta今天过得怎么样。

选择终身伴侣这件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很多在职场聪明又能干的人,结果却在这方面失败的一塌涂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究竟想从亲密关系中得到什么。

2. 社会对于亲密关系并没有那么重视。在学校里没有教授亲密关系的课程,我们知道的就是「跟着感觉走」;社会给了我们一套寻求伴侣的准则,把我们局限在这个环境中,人人都想要「高富帅白富美」;社会时钟催着我们在还不成熟时就做出一辈子的承诺,没有给我们足够多的时间去寻找终身伴侣。

3. 人本身的生物缺陷。容易精虫上身或者受到化学激素的刺激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女性更是惨必须要在40岁能生育前找到终身伴侣。

那么如何选择终身伴侣呢?

1. 终身伴侣是建立在友情基础上的。你们有相通的幽默感;面临堵车飞机延误等琐事时还能逗彼此开心;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想法;绝大部分的爱好和喜欢参与的活动相同;选择朋友的品味也基本相同。

2. Ta给你「家」的感觉。彼此信任并拥有安全感;在一起时有化学反应;接受彼此的弱点和错误;总体来说在一起积极回忆大于消极回忆。

3. 彼此决心共同滋养这段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很难,滋养这段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两者在生活上平等、有策略的吵架




最后的最后建议女性朋友要定期做Smear test (子宫涂片)和Colposcope (阴道镜)检测,该打的HPV疫苗也打上,Probiotics(益生菌)也补充上,这年头健康最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