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影《普通人》|青春是一种「活着」的真实感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5-10

最近一部叫做《普通人》(Normal People)的英剧横空出世,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系列的追捧。


这部电视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爱尔兰小镇上的两个高中生的故事:男主出身贫寒,学习体育都很不错,但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女主出身富贵,却有一个破碎的家庭,敏感又孤傲,12集的剧情见证他们从青春期长大成人,一路分分合合,彼此伤害又彼此扶持的成长过程。



不要看我描述的像一部爱情狗血剧,男女主角对于青少年之间初生情愫然后初尝禁果的真实演绎实在很有代入感。全片虽然加起来有41分钟的sex镜头,但丝毫不会让你觉得庸俗色情,反而像一幅幅美好的艺术画作,有一种在小镇夏秋交接之时,坐在午后阳光倾洒的大树下吃冰激凌的甜美惬意之感。


我在看《普通人》时,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感。很多时候我以为交流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语言的力量单薄又脆弱,往往还会因为词不达意而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剧中的一些求而不得的强烈疼痛感,不知如何与生活讲和然后自暴自弃的无助感,以及身处陌生环境无法融入的孤独和焦虑感,真的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吧,给这位90后的爱尔兰女作家点赞。



每每看这种青春写实剧,都会像小傻子一样又哭又笑。喜欢剧中两个人彼此为对方注入能量和活力的状态,就算生活无数次的给他们打击和考验,也没有彻底放弃对方,反而是在一次次的分合当中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修补了内心的空洞,最终也让两个人的感情得以升华。


好友Fiona说,《普通人》的唯美画面和恰到好处的配乐总能让她想起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电影当中也是充满了对于爱情的困惑和身份的迷茫,而青春年少时期不就应该如此放肆的爱,狠狠地去感受生活带给自己的苦与乐吗?至今还能想起影片结尾中爸爸说过的一段话:无论何时都需要沉浸于自己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才不枉此生。而因为害怕不敢再爱,麻痹自己的感觉,自以为不会再受到伤害,但最后剩下的只是后悔和遗憾。



近年让我印象深刻的以青春期少年们为主角的片子还有《去他妈的世界》(The End of Fxxxing World),暴力中充满着浪漫,哀伤中充满甜蜜,那丰盈的情感总是无处安放,只能狠狠地宣泄出来,让我们有能力去与生活作战。还有YouTube 出品的《韦恩》(Wayne),基本是相同的设定,男主女角不是家庭破碎就是出生在问题家庭,脏话时常挂在嘴边,对周身的一切都充满了质疑和敌意。当少年们失去了家庭的庇护,赤裸裸地去迎接生活时,那直面而来的痛楚只能让丝毫没有防备的我们以最激烈的情绪回应。再看现在,被生活摧残久了,理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战胜感性,懂得了冷静和克制,但时常还会怀念下当年那种动物性「活着」的感觉呢。




《伯德小姐》也是一部很有共鸣的关于成长的电影。青春期时我也像影片女主一样想逃离家的港湾,和父母拌嘴,说出要脱离关系的话语;只想和「酷」孩子们混在一起,而忘记自己究竟是谁;虚荣心作祟渲染夸大事实的真相,就为得到关注;为爱情自残哭泣;学大人抽烟喝酒... 然后慢慢地当你真的远离家乡,有了成年人的自由,干了那些曾经向往的事情后,慢慢反思,才学会与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与生活和解。逐渐接受了成长本身就是一件充满傻气和痛苦的事情。现在虽然无论何时看过去的自己,都想笑骂一句「你怎么当初这么傻X」,但是经历的就是收获,没有年轻不懂事犯错的积累,怎么可能有现在的自己呢?



当理想化的精神和真实的社会之间充斥着不可协调的矛盾,我们反叛,发泄,质问,彷徨... 试问谁的青春不曾迷茫?最后,希望你也能像剧中的M和C一样,纵使遍体鳞伤,也会怀抱赤子之心从头再来,最终找到自己,解救自己,如果这期间还有幸有人能与你一路同行,那何不倾尽全部彼此扶持?


我们只活一次,生活只有现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