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Mark Manson,《那不勒斯四部曲》和线上导师
马克·曼森(Mark Manson)是美国知名的博主、作家和企业家。他撰写的《Models》是现代男性约会成功的宝典,而另两本图书《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uck》《Everything Is Fucked》更是畅销全球,你在销售榜单和书店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十分推荐订阅马克每周一发布的邮件简报,没有什么比通过直面现实的残酷来开启新的一周了更好的方法了!这就是马克的写作特点,不给你讲那些励志书里总是充斥着的永不言败、相信自己、保持微笑,而是通过幽默的写作手法让你边笑边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生活本身就是艰难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短暂的,唯有找到自己享受的苦难,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对你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后Fuck off everything else才算不枉此生,就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当你回首往事,那些挣扎奋斗的岁月才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简单感受一下他最近的几则邮件:
人们买彩票的动机看似是想一夜暴富,但根本上来讲,人们其实是想成为宇宙中特别的存在。「这么多人中只有我赢了!」,这种感觉让人觉得自己是被上天选中的人,从而人生有了意义。其实你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人是特别的。
你一直讲「身体健康是自己最在乎的事儿」,但你真的活得健康了吗?注重饮食和锻炼了吗?你认为自己是个大方又善良的人,但你有做义工帮助别人吗?有为受苦难的人尽一份心力了吗?你觉得自己看了那么多书,懂了这么多道理,但你真正的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知行合一,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珠穆朗玛峰上的每一具尸体,曾经都是激情澎湃充满斗志的人。
马克在他本周的订阅邮件中提到了「Harm inflation 创伤膨胀」这个概念,旨在说明过去百年来人们对于受到创伤的定义不断扩大,这个概念也变得越来越生活化。
举个例子来说,一百年前的「创伤」多指在战场上遭遇战友牺牲,或是自己负伤,每天处于枪林弹雨中,与老鼠为伴,甚至要喝自己的尿液谋生,当人们经历这种摧残后重回正常生活,很容易饱受精神和情绪上的折磨;过去几十年的「创伤」则指遭受家暴、突如其来的意外或者自然灾害;过去十几年的「创伤」案例更多来自于被家长忽略或者在学校遭受霸凌。现在我们更容易因为一条推文或者恶毒的评论,甚至因为别人和自己不同的言论而觉得自己遭受「创伤」。
现代生活已经使很多词汇的语义发生了变化,我们对于「暴力」「上瘾」和「精神病」的定义与理解已经与前人不同。60年前每天酗酒殴打老婆孩子和秘书乱搞的男人在社会上可能被认作是正常人。但在现代社会,这完全是不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人们通过将不良行为冠以恶名来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但是,随着语义词汇范围的扩大,我们也容易把自己当做受害者,稍微难过了就觉得自己得「抑郁症」,稍微事与愿违了就归罪「原生家庭创伤」了。我们越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地位,越容易被这么词汇所绑架,感觉自己的生活无药可救,形成恶性循环。
Mark Manson认为我们对于「词汇的定义」十分重要,20世纪对于「创伤」的定义太过极端,而21世纪对于「创伤」的定义又太过敏感,如何找到平衡让人们明白生活虽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是十分必要的。正如维特根斯坦说过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不要轻易被词汇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听了@海马星球 最新一期的播客《从爱说教的男人说起》,再次推荐《那不勒斯四部曲》图书,以及HBO根据本书改编的剧集《我的天才女友》。
很少有文学作品将女性的友谊刻画地如此细腻和真实:我爱你,但我也恨你,我会在危急时刻站在你这一边,但也会在暗中和你较劲儿希望自己超越你。埃莱娜·费兰特的四部曲以小镇姑娘的视角去描写那跨越不了的阶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对待,女性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还有大院儿孩子们的情愫和冲突.. . 好的作者就是会把你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觉描述出来,她讲她的故事,你在其中找到共鸣。
现存的历史叙述大多来自于精英视角,而费兰特的这部小说则是通过一位边缘人物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在文学和现实生活中对于精英叙事模式的反抗。任何阶级和种族都有广博的文化和历史故事,都值得被听到,而不应该被主流叙事模式所限制而在历史洪流消失殆尽。想起自己最近正在写的英文小说《The Invisible Third Cultural Adult》,正是透过边缘女性视角来讲述中国现代女留学生的故事,可以说也是受到了埃莱娜·费兰特的启发。
这期播客里还提到了女孩子对母亲的敌意,我才意识到很多文学作品中充满了弑父情节,却鲜有作品去刻画母女关系。自己在小时候也是偏爱父亲,和母亲的相处并不融洽且时常怪罪母亲。等到长大后才真正能理解了母亲的不易,抛弃了社会赋予「母亲」概念的不平等定义,我们的关系也得到和解。尤其是在读《那不勒斯四部曲》时,这种共鸣尤为深刻。
最后想说我和这期播客嘉宾@索马里索马里 一样从小被当做男孩来养,所以习惯了用坚强包装自己,总会通过逞强来掩盖自己的不安感和焦虑感。现在才发现,女性平权其实也是解放了男性,无论男女都应该承认个体的脆弱,并接受情感的多样性,慢慢地学会自我接纳,不再用社会约定俗成的标签去约束自己。
每一代人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去纠正历史残余的错误,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努力,那活该得不到值得拥有的结果!
我的两位网络导师Derek Sivers和Shane Parrish最近一起录制了一期播客(搜索The Knowledge Project)。听这两位睿智的人交流实在是一种精神享受,简单总结一下:
1. Derek有一套广为人知的生活理念:「Hell yeah or no」,其实就是懂得拒绝。如果去做一件事并没有让你有「太好啦」的感觉的话,那答案就是「不」(此方法并不适用于学生或者刚入职的人)。
2. 想法不值钱,想法+行动才值钱。
3. Derek订阅了三个播客:Conversations with Tyler;Seth Godin’s Akimbo;The Knowledge Project with Shane Parrish
4. 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5. 世上没有真正的失败,只有放弃。
6. 读书也看缘分,如果你在错误的年龄读一本很好的书,也会因为你当时的认知水平不足而错过真理。
7. Derek的六条生活哲学:做最坏的打算;预期灾难;拥有的东西越少越好;在机会和忠诚之间选择前者;做决定时选择能为你提供更多机会的选项;生活无常,少做计划。
8. Derek认为以下三点可以概括自己:总在改变想法;喜欢多角度看待问题;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9. Derek的新书已经内部发售,今年也将出版《Your Music and People》《Hell Yeah or No》《How to Live》(推荐有声读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