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贸易摩擦要保持战略定力
(刊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头版,2018.3.28)
年初以来,美国频频发起贸易战,并于近期以“301调查”为由对中国发起贸易制裁。贸易保护是特朗普的一贯主张。越是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国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改革的动力。
直观看,特朗普对中国挑起贸易战,意在“修复”中美所谓的巨额贸易逆差以及为10月中期选举造势。但其打压的行业,主要聚焦在航空、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剑指我国未来准备大力发展的高端制造业,换言之,从战略上牵制中国和遏制中国崛起才是美国真正的“居心”。
毋庸置疑,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动是一种倒退、并不可取,但从其执政一年多来的做法来看,“言出必行”已然一大风格。考虑到特朗普自竞选开始就宣称要搞贸易主义以及潜在的“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局部的、持续的贸易冲突在所难免,处置不当的话,并不排除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
面对美国“挑衅”,我国商务部已做出果断、及时的回应。基于后续可能升级的冲突,各方给出的对策可谓莫衷一是,有主张硬碰硬的,也有建议妥协退让的,还有提出精准打击特朗普选民“票仓”行业的。应该说,这些做法都有合理性。
不过,从长远来看,或者说从更为务实的角度,蹄疾步稳、做好自己、苦练内功才是王道。我国经济有着强劲韧性,对外部冲击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政策的调整空间也十分充足,因此要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贯彻与落实十九大以来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化压力为动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魄力来推进各项改革。
一方面,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进而增强国企民企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要以开放“倒逼”国内改革,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并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扩大金融开放的力度,尤其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适时、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另一方面,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要结合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不能因为美国提高关税了,就放弃对集成电路、5G、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规划。相反,应进一步认识到高科技产业的战略性作用,找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把握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
眼下不少人担心贸易冲突发生后,全球经济会重新陷入衰退,我国经济也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有观点便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可能会放松,去杠杆节奏和力度也会有所放缓。的确,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了国家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政经形势的各种判断,很容易发现“强监管、去杠杆、防风险、紧货币”等政策的出台,其实已把贸易冲突等不利情形考虑在内了。因此,只要不出现极端的大规模贸易战,我国各项政策主基调大概率会维持不变。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中国也不怕贸易战。”中美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双方经贸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应坚持谈判协商来化解分歧,毕竟和则两利、斗则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