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2020年底,成都将打造45个国际化社区


1月10日上午,成都市委外宣办召开“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和《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成都成为全国首个以市级层面系统编制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的城市。




目标任务


《建设规划》按5年分3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安排。


2018年的重点目标是完成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打造;


到2020年底,完成“四片五园四区多点”国际化社区建设布局,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国际化社区45个;


到2022年底,建成国际学校6个,涉外医疗机构达到20家,出入境服务站达10个,外籍人士之家22个。全市22个区(市)县实现国际化社区“全覆盖”,打造出一批具备全国知名度的品牌社区,构建完成惠及全市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

 

重点打造4种特色类型

 

●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依托产业园区规划布局,打造聚合高端要素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社区空间体系,探索园区与社区联动治理机制。

 

●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依托已有的高端商务楼宇、品牌人气商圈,知名景区景点等,探索商区与社区融合治理机制。

 

●文化教育型国际化社区,依托丰富的高校和文化教育资源,探索校区与社区互动治理机制。

 

●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依托具有相对成熟和便捷生活化服务功能的区域,探索住区与社区的共治共享治理机制。



成都国际化社区将如何打造

 

《政策措施》分为五个部分,共计17条具体政策措施,所有政策措施均落实到所涉及的24个责任部门。

 

在配套建设方面,突出高标准

 

《政策措施》注重社区综合体建设,明确要求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社区综合体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公共配套设施规模不少于计容总建筑面积的50%,并确定建设内容、规模等;鼓励投资建设单位配置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拟建的国际化社区,在15分钟基本公服圈规划的基础上,增设国际政务、国际商务及国际生活服务等特色类配套设施,并建立社区规划师参与和支持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业态发展方面,突出国际范

 

《政策措施》鼓励打造社区新消费场景,提出对引入国际、时尚品牌等业态,植入国际化教育、医疗、运动健身、酒吧餐吧等元素,打造具有国际范消费新场景的社区,择优给予资金支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促进社会企业、社会组织集群高效发展;鼓励外籍人士投资设立社会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合社区特点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社区创业,打造社区孵化、园区转化的双创生态。

 

在服务提升方面,突出实效性

 

《政策措施》围绕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专业服务水平。

 

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聚居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出入境服务站,并将出入境证照办理、法律咨询等涉外服务事项办理权限延伸到社区。做好在蓉就业外籍人士参加我市社会保险工作,及时发布外籍人士在蓉购买房产、租赁房屋的中英文相关规定和指南,指导、规范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涉外中介服务。根据我市外籍人士居住区域及就医习惯和意愿,推荐20家医疗机构作为我市外籍人士重点目标医院(医疗机构)。在2022年前,建成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在深化治理方面,突出同参与

 

《政策措施》强调中外居民社区生活的共建共享、互动融合。允许外籍人士在成都志愿者网上注册,畅通外籍人士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渠道,促进外籍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层论坛对话、前沿品牌展会、国际赛事活动,鼓励开展民间友好交流合作。将有关外事交流活动,按照权责对等、费随事转的原则,下沉在社区开展,并建立定期开展相关活动的机制。

 

在保障措施方面,突出精准化

 

《政策措施》结合成都国际化建设的现实需求,重点围绕人才的引、育、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比如:

 

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

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

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在其上一年度对成都发展做出的贡献额度内,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引才奖励。

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外籍人才授予“金沙友谊奖”。

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

 

同时,《政策措施》还对提升出入境停居留服务、保障高层次人才生活便捷方面,提出了系列激励扶持措施。

 


成都国际化社区建在哪儿?

 

成都将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形成

“四片五园四区多点”

国际化社区布局结构

 

●“四片”

 

依托武侯区桐梓林片区、郫都区双柏书院产业人才集聚片区、锦江区合江亭和督院商业商务活动聚集区、成都高新区天华和盛华文化资源富集区等四个外籍人士聚居区域,打造形成国际化社区示范性片区。

 

●“五园”

 

依托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中法生态园、中意文化创新园、中韩创新创业园、新川创新科技园5个外向度高的国别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势,逐步建成“产城一体”的国际化社区。

 

●“四区”

 

依托“东进”核心“四城区域”,即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和简阳城区,加快建成“人产境业城”有机融合的引领性国际化社区。

 

●“多点”

 

依托外向度高的城市商圈、特色街区和文化教育设施等,全方位、多点位布局发展一批国际化社区。

 

成都首批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


2018年,成都已打造形成首批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分别是武侯区桐梓林社区、锦江区青石桥社区、高新区盛华社区和郫都区双柏社区。


武侯区桐梓林社区


聚焦类海外生活场景建设,武侯区桐梓林社区大力发展生活居住型国际化社区。社区大力营造类海外生活场景,为辖区中外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锦江区青石桥社区


依托活力商圈,锦江区青石桥社区大力发展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社区的仁恒置地汇集了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新加坡驻蓉总领事馆等5家外国领事机构。


高新区盛华社区


聚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新区盛华社区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型国际化社区。整合利用天府国际社区、蒙彼利埃小学等既有国际化配套设施,促进国际化社区共建共享。



郫都区双柏社区


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际化都市新区”定位,郫都区双柏社区大力发展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形成了社区国际化志愿者队伍,通过各类型的共建、志愿活动,增强了国际产业人才对社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除了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以外,位于成华区的和美社区也已呈现出了国际化社区的形态和品质。和美社区成立于2013年,辖区内共有18座商业楼盘,现有居住人口8万余人,是一个典型的新型商住社区。


该社区积极打造了以“和美公园,社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一园五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载体,引入社会企业整体运营社区新空间,创新实现“社区党委+重点企事业单位+爱心商企单位+一般商企单位”的四层管理互动体系,实现社区公益服务的微循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



阅读推荐


请查收!第十五届成都国际美食节成绩单来了

2019年成都将如何打造“三城三都”?答案来了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国际高新、成都桐梓林社区、成华和美社区、成都商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