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何洁:我的家国情怀 ——乡村美学讲堂缘起

何洁,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释道文化资深学者,四川青城山青峰书院主人。曾祖父何桂清,清咸丰年间曾任洋务大臣、两江总督。父亲何鸿章,笔名何菲,著名左翼诗人。何洁于2004年春,独资修建青峰书院,她倡导“自然·生命·智慧”的精神环保,宣讲自然伦理观念与环境伦理精神。书院建成后,她用45000册私人藏书创建了“乡村图书馆”。2019年7月开始筹办与之对应的《乡村美学讲堂》……


我一生中的三次死而后生都是发生在这座美丽的幽山福泽的城市中----四川省都江堰市。难道命运于我真有今生来世的轮回么?我不禁自问……


1949年初冬,国民党95军准备在彭州起义,为和平解放成都,做好迎接解放军入川的准备。那时的我是一个未满8岁的盲童。在成都一家教会医院,一位法国医生给我成功的做完双眼“角膜云翳”切除手术。于是我包扎着双眼,随着95军军部的政要家属,在前往彭州时曾在灌县小住。记得是住在离堆公园内一座洋楼中,那栋楼当时叫“青年会”,后来也曾做过图书馆吧。



盲童是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我每天都会从早到晚哭泣不止。有一天,两位年轻的勤务员被我哭得失去了耐心,于是在去二王庙的路上经过“瓮城子”时,他们吓唬我,要把我丢在瓮城中,我眼睛看不见,但感官却是无比灵敏,我听见耳边山风呼啸和声声鸟鸣……那也是我在盲人世界里最恐怖的一次定格记忆吧。没有等到去彭州后再拆开眼前的纱布,因为母亲见我哭的太可怜,于是就决定在第二天早晨给我拆开了厚厚的纱布。当纱布被揭开那一瞬间,我眯缝着双眼,感受着强烈的光线,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它,模模糊糊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长的绿带,那情景使我终生难忘。妈妈在一旁告诉我:“你刚才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灌县的‘玉垒山’,你要记好!”那正是我复明后对生命的第一次有色彩的记忆。这也应该算是我在这座城市中的第一次死而后生吧!当我走出长长的黑暗隧道看到光明时,我们的国家也即将迎来全国解放,迎接光明。更没有想到的是我这一生中将还会与这座城市同步前行。这是座被绿色覆盖的城市,它的神奇在于它调出了画板上所有的绿色,深深浅浅,犹如生命的成长,从嫩绿到翠绿到深绿再到墨绿……



三十多年后,此时的我已经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和新闻稿件了。但我的眼疾仍然使我在城市居住和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依然畏惧强光,也只能在有绿色植被的地方,眼睛才能清晰的看见事物。于是,我便选择了在公园中进行创作。同时,我悟到了一个生活中易被常人忽略的常识:原来人的眼睛是可以直接吸收叶绿素的哦!当慈悲的隆莲法师知道了我的情况后,她为我选择了一座距离成都又近植被环境又好的清净尼庵,那就是坐落在青城外山的普照禅院。那是一段被我称为翠绿色的人生,也是我与这座城市的二次奇缘……


在普照寺,我前后住了7、8年,除了帮助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废除了几百年的封建“子孙庙”,并建立了“十方丛林”的开放寺庙。也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植树造林、修建通往寺庙的公路等。而我做得更多的工作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就在那个时段,我创建了至今都颇具影响的“内明写作中心”。在此基础上为后来都江堰市创办了第一家县级市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的杂志《青城文荟》。



就在那段时间,我的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全川优秀的作家、诗人和学者,为以后对水文化的推广工作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同时,那也是我创作的最高峰,写出了好些获奖作品。就在这个阶段,我被省作协高评委评为了二级作家(副教授的高级职称)。但我继续住在普照寺中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并为都江堰文学创作梯队的形成做着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这7、8年时间中,我的身边还云集了许多优秀的专家和文学创作者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初我所做的一切恰恰是我人生中的一种重要铺垫。在往后的岁月中,这个团队一直都伴陪着我一起在文化传播的事业上毫无私利地做着纯公益事业,无形中,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共同的一种历史担当和使命。对文化的深度自信让我决定了在进入耄耋之年后,在创建了有45000册藏书的“乡村图书馆”之后,再开设与之对应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乡村美学讲堂》。



我感谢这座有恩于我的城市,因为两次净身出户后都是在她的庇护下让我重获新生。每当我回想起给这座城市的第三次结缘,我都会感慨良多,那也是我这一生中最艰难困苦的时段。


为了要给身边更多的文化人创建一处名副其实的“净土”,就是这种起心动念竟成为了我一生中最难攀越的一道高峰,我要在此修建一座青峰书院。我卖掉了三处房产,效仿先贤背水一战的精神来面对命运的再次挑战。此时此刻,我无法用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可以真真切切的来描述和形容在整个长达八年的修建过程中经历的各种艰辛和困苦。最近,就在整理旧日记时,发现我曾经多次写过这么一句话:“……我犹如横刀立马,战于一群乱军之中。”从这简单的十五个字中,就可以想象得出当年我在修建书院的过程中有着何等惊心动魄的经历了。



自书院建成至今十八年的岁月中,我就已经开始逐渐从为小众服务迈向了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康庄大道。青峰书院建成后的前几年,我的情绪也曾经一度低落过,原因是我用45000册私人藏书创立的“乡村图书馆”竟然没有人来读书。因为山下的农民他们每天都要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但随之我又想,世间万物唯有文化才是穿越时空的宝藏。几年以后,我终于等到了:每逢寒暑假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子弟们来书院阅读、学习了。与此同时,我扎根农村,不断的与时俱进,自己也从未中断过创作。


书院创建至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开办了各种纯公益的学术讲座和佛道文化的高层次研讨。如今我们都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国家重视乡村文明建设并提出了乡村文明建设必须要在高质量的发展中进行。多年来,我在青峰书院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他们工作勤奋努力,并有强烈的求知欲,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在文化自信中,乡村文明建设更要往高质量发展,于是我便由此思考到了如何能更好的普及美学常识。多做一些为后代造福,给历史留下文明记忆和精神瑰宝的事情。青峰书院《乡村美学讲堂》便由此应运而生。为了能回报这座有恩于我的城市,我用了35年的时间辛勤耕耘,所付出的各种艰辛我都无怨无悔,只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参与到《乡村美学讲堂》的文化公益事业中来,在传承文明的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何洁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于青峰书院


阅读推荐


低碳城市建设“必答题”,成都怎样拿高分?

三十余位专家学者热议九寨沟文旅融合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