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科技与产业变革前沿领域,院士专家眼中的“成都机遇”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都科技 Author 成都科技

随着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在蓉启幕

更多科技前沿领域的

技术分享与思想碰撞在同步“上演”

11月28日

作为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分论坛之一

科学与产业变革论坛

围绕科技发展前沿技术领域

邀请院士专家、企业代表

分享产业发展新趋势

共话成都发展新机遇



本次论坛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科学技术顾问团、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


在主旨报告环节,聚焦材料研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碳中和等领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卫华,广州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任福继,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南石油大学教授赵金洲先后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前沿报告。


在科学对话环节,来自学界、企业界、投资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眼中的未来产业与成都机遇。


本次论坛“干货满满”

一起来看↓↓↓


加速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正在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

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科技创新已成为

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


近年来,成都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在致辞中用一组数据诠释了近年来成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现状:


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成都集聚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13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十八大”以来成都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5项,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形成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8个千亿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9952家,较2018年增253.36%,科创板上市企业16家,排名全国第6位;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成都在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全球第29位,较2021年提升10位。


“发展永无止境,创新制胜未来。”丁小斌表示,接下来,成都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委党代会工作部署,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聚焦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端发展;深化校院地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



事实上,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都正高标准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


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局长刘杰介绍,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起势”阶段,成都就按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支撑,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策源高地的总体定位,规划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战略科技力量集聚”等十大工程。


在蓄势阶段,加速集聚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天府实验室“组团”出道,引聚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布局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校院地协同项目和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并在攻克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绩,“未来,我们希望与学界翘楚、科研机构、优秀企业携手而行,西部(成都)科学城愿与大家凝‘新’聚力,筑梦同行。”刘杰说。


洞察趋势

聚焦4大领域

院士专家共话技术发展前沿


在材料研究、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碳中和等前沿科技领域

正在发生哪些新变化?

又将如何影响相关产业发展?

在论坛上,来自各领域的

院士专家也带来了一场

有关科技前沿趋势的分享


材料基因工程是当下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卫华直言,材料基因工程正带来材料变革式研发新模式,“包括高通量计算方法、高通量试验方法、材料大数据技术的材料基因工程将把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实现由‘经验指导实验’向‘计算-实验-数据’三位一体模式转变,是快速、低耗创新发展新材料的新模式,可能引起材料领域的一场变革。”


“从全国范围来看,成都在材料领域也是国家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汪卫华表示,也期待材料基因新范式在成都新材料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涌现更多创新成果。



当下,IVD产业发展呈现了怎样的趋势?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以传统方法新趋势、核酸检测技术新方法、当前技术创新所存在新挑战为主脉络,解读了免疫层析、单分子检测等多项技术的显著特点、现实应用和发展趋势。


谈及对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徐涛表示,成都相关产业基础良好,人才优势明显,在科研上,成都可以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加强发力;在产业上,应聚焦重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布局、打通上下游,不断完善、补齐产业链,助推重点产业链健康、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任福继认为,在近30年中,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发展本质上迂回了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未来30甚至6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将是基于理解,具有脑智、心智和意识的先进智能。


“在研究领域上,将追求通用人工智能;在产业上,将创建‘犬工智能’。”任福继进一步解释了自己提出的“犬工智能”概念,这是特指模仿犬的某一特定智能(如嗅觉智能),是相对于通用人工智能而言的特指人工智能,具有小数据、浅智能、偏科生、大能耐等特征,“这是以‘工匠精神’在某一领域持续深入的探索。”



“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正加速谋求转型发展。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成都市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西南石油大学教授赵金洲分享了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思路。赵金洲认为,实现“双碳”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要遵循安全性、平衡性、有序性,要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节能减排。


聚焦西南石油大学在“双碳”战略下的发展,赵金洲表示,西南石油大学已在学科建设、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未来还将紧抓历史机遇,创建一流能源大学。


共话机遇

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成都蓄势待发


聚焦成都,关注成都

本次论坛也围绕“未来产业与成都机遇”

展开了一场科学对话

对话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主持

各界代表畅所欲言

为成都未来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聚焦科技与产业变革前沿领域      

  院士专家眼中的“成都机遇”是

……


+ + + + + + + + + + + 

任福继:成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特点与优势


人工智能产业是成都发力的重点领域之一。在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任福继看来,成都在区位、环境、历史人文、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优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中部,这就为地处西部的成都未来差异化竞争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同时,利用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涌入的高层次人才等后发人才优势,成都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大有可为。”


也正是对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信心,今年任福继选择回国全职加入电子科技大学,“我们一方面依托高校,正加快先进智能、自然智能和情感计算的前沿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加快推进包括服务机器人、情感机器人等相关产品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包括立足成都丰富的人文资源,探索元宇宙在大文旅产业中的应用,通过虚实结合真正让大家感受美好生活。我们正致力通过打造一个范本,为将来复制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 + + + + 


+ + + + + + + + + + + 

李进: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应坚持创新引领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也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成都市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进看来,生物医药的进步不仅将使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用起来更方便,同时面对未知,生物医药还会扩大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改善生存质量。对于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李进直言“引领未来是创新。”他认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既要聚焦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优势,也要采用灵活的商业模式寻求抱团发展。


+ + + + + 


+ + + + + + + + + + + 

周涛:可从三方面加快成都数字经济发展


利用大数据技术,如何赋能成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都市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认为,一方面可以聚焦高质量数据的生产,通过开放应用场景让数据可以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加强硬科技建设,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最后,引聚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可以通过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研究机构,充分发挥人才这一“第一资源”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张斌:阿里已在成都加快多领域布局


在头部企业眼中,成都意味着怎样的机遇?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经理张斌表示,在新一轮技术浪潮中,成都具有多重优势——产业上,成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实力强劲;载体上,成都拥有众多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可承载大量项目;人力上,成都的宜居宜业吸引了大量人才。张斌介绍,阿里一直高度重视与成都合作,在成都已在智算、物流、跨境电商、农产品直采等多领域开展产业布局,未来将与成都共同腾飞。


+ + + + + 


+ + + + + + + + + + + 

张晓东:与成都共享未来科技发展红利


作为投资机构代表,英飞尼迪(珠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晓东透露,公司已在成都做了两期基金,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并看好成都未来的产业发展,“除了在一些传统的高科技领域,我们认为成都在未来科技方面也值得提前布局。比如,量子科技、卫星互联网、光电以及新能源等,特别是利用成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核聚变领域的创业项目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 + + + + 


阅读推荐


2022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发布

构建城市工业新模式!“青白江经验”亮相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分论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日报社四川记者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