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海嘎村:旋转的车轮驶向更火红的日子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宣传部部署,即日起,微凉都推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决胜脱贫攻坚最前线》栏目,刊发记者蹲点调研采访的鲜活报道,全面反映我省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展现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充分展现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实干兴省,奋力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生动实践。
大湾镇海嘎村特色民居(资料图)
这两天,地处贵州最高峰小韭菜坪下的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村民杨金成又一次人逢喜事精神爽。
“找到新工作啦!就在大湾镇上,每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能照顾家里,还比较轻松。”
记者眼前的这个面容精瘦、皮肤黝黑的庄稼汉子,曾是海嘎村的村主任。2016年卸任以后,就一直经营着自家的农家乐。
“生意时好时坏的,一直不算太稳定。所以我也想谋点其他事情做”。
在妻子的记忆中,杨金成第一次如此开心,是家门前的毛路修通的时候。
“以前我们去镇上卖洋芋,天麻麻亮就要出门,牵着自家的马。马驮一百多斤,人背五几十斤。不到一米宽的山路,擅长走山路的人,都要走两个半小时。”
把自家的农作物拿去集市上卖,再买上全家人一周食用的包谷、面条、辣椒、盐巴等生活必需品,便又牵着马儿往回赶。
回程的路,因为都是上坡,所以要走三个多小时。有时候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2004年,通往韭菜坪的旅游公路建成通车,也是在那一年,杨金成卖掉了家里最后的一匹马。
“因为我不想再过人背马驮的日子,我要修通组公路,把幸福连接到家门口。”
在杨金成的动员下,邻近的3户人家开始利用冬季的农闲时间修路。
长640米、宽3米的毛路,一修就是6年。
期间,杨金成用打工攒下来的钱买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却因为通组公路还未修通,只能停在大路边的朋友家中。
2009年12月8日,这条仅凭着几双手、几把锄头挖出来的毛路,终于通了。
把摩托车停进院子的那一刻,他激动得像个孩子。
打那天起,从杨金成家骑着摩托车去往镇里的时间缩短到了半个小时。
2015年,通往他家的水泥路也通了,这一次,杨金成有了新的打算。
“摩托车风吹日晒的,还是小汽车坐着舒服”。
一年后的国庆节,杨金成把小汽车开进了家。
今年过年,他带着妻子、孩子,开着自己的汽车去了威宁草海、昆明、昭通、石林、兴义万峰林。
“出去玩这一趟,才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而这一切,都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
在海嘎,好的政策远不止通村、通组路建设。
在六盘水市政协帮扶援建的3号养蜂场里,工人们正忙着摇蜜。
“今年,三个蜂场加起来能摇蜜700斤左右。按照每斤198元的价格,能有13.8万元的收入,实现45户每家2330元的分红。”六盘水市政协下派至海嘎的驻村干部李艳菊告诉记者。
另一头,五组村民陶春英家的大肥猪,也刚刚下了十二只小猪仔。
这些粉嘟嘟的小家伙,会是陶春英家明年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李艳菊说:“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免费给每户贫困户发放四头猪。一年下来,平均每户增收4000元左右。”
站在高处向下望去,同样是市政协协调资金援建的4万立方米水库、3.8公里通组路、140盏太阳能路灯都正在筹建或已建设完毕。
如今的海嘎,在扶贫项目精准帮扶和驻村干部的精准落实下,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83%降到了现在的2.46%,人均纯收入,也从2680元,增加到了7680元。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小汽车在越来越美丽、整洁的通村、通组路上飞驰而过,驶向更红火的日子。
(来源:政前方)
编辑制作: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热线:0858-8261670
总监制:彭绍良
总值班:任舟影
值班编委:陈屏
值班主任:胡艳
责任编辑:邓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