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别干这些事,你还在犯错吗?
冬天来了,为了取暖,大家都各出奇招。但是你知道吗?有些取暖方式在带来温暖的同时,却也会给你带来危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避免这些“雷区”,过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天吧~
别在开暖气的车内睡觉
发动机工作时,如果燃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高浓度一氧化碳。当车子停驶、暖气开放、车窗紧闭时,车内一氧化碳的浓度会升高,容易造成中毒。
电暖气机顶不要盖衣物
电暖气在工作时,机体顶部温度比较高,上面绝不能长时间覆盖衣物,否则热量不能及时扩散,有烧坏机器甚至引起火灾的危险。
用洗衣机洗羽绒服要当心
羽绒服的外层一般是防水层,用老式洗衣机和波轮洗衣机清洗羽绒服后高速甩干时,羽绒服会在脱水时不断膨胀,产生很强的空气流,而防水涂层不利于气体排出,会不断将羽绒服撑大,最后可能造成爆炸。
骑车慎戴长围巾
佩戴围巾不宜过长,最好将围巾的两端塞进衣服或进行固定,特别是乘坐电动扶梯或坐自行车、助动车后座时。一旦发生围巾绞缠时,旁人应先划破围巾,解除患者脖子上的束缚,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不要使用电极式热水袋
国家早在2010年就明确禁止生产、销售电极式热水袋,因为电极直接和液体接触,容易发生短路或爆炸。购买时,可用手轻捏一下来进行辨认:如果里面有明显的弧形线圈装置,就是电热丝式热水袋;如果捏到两截硬邦邦的圆柱体,则是电极式热水袋,不要购买。
加油前要先除去静电
选择自助加油的车主,加油前可按下加油箱上面的“导静电按钮”,提前将身上的电释放出去。还有个简单的方法:车熄火后,拔出车钥匙,并用手摸一下前端金属部位,即可放电。
车上别装毛绒方向盘套
车上装上毛绒方向盘的套子,会减少方向盘和手之间的摩擦力,在转动的时候,方向盘容易打滑,会造成车辆的失控。同理,一些毛绒坐垫,如果没有固定好的话,也会影响到对车子的操控。
骑电动车慎用“挡风被”
挡风被的手套与护膝一体,拐弯时车把会受其限制,容易摔倒。另外,挡风被的宽度超出车把宽度,易被两侧车辆挂蹭。建议骑电动车时,最好选择护膝。
不要买万用孔插座
万用孔插座的插孔较大,插座的接片与电器插头接触面积过小,容易使接触片过热导致火灾发生。
不要长时间使用暖贴
如果人体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容易引起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没有明显的疼痛,也不容易被察觉,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人在户外对温度的感知则更为迟钝。使用‘暖宝宝’后,由于温度过高造成局部的血流扩张更快,一旦停止使用人体会感觉更加冷。”
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等皮肤热敏感度低的人,要谨慎使用“暖宝宝”之类的取暖物品。
不要在结冰的水面上行走
湖面虽然结冰,但并没有冻结实,尤其是湖中央,可能只是薄薄的一层。走在上面很有可能引起冰面开裂,行走者掉进水中,极易发生危险。
冬天还有哪些生活健康小禁忌呢?
避免常舔嘴唇
有人认为嘴唇干裂用舌头舔可以湿润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涂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避免涂纯甘油
人们平时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纯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强,会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
避免穿衣过多
穿衣过多过厚,热量太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避免冻僵烤火
冬天常会冻僵手,如此时马上烤火或在热水里烫,皮肤会立即由白转红,最后发紫,这样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将两手互相搓擦,使手的温度自然回升。
避免睡前洗头
冷天用热水洗头后,温热作用会使头皮毛细血管扩张,机体内周围辐射的热量增多。同时,由于洗头后头发是湿的,大量水分蒸发要带走很多热量,易患感冒。
避免经常戴口罩
因为人的鼻黏膜里有许多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就如同装在屋子里的暖气一样,对吸进的冷空气可起到加温作用。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了。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是可以通过耐寒锻炼不断增强的。如果冬天经常戴口罩,反而会使鼻黏膜变得越来越“娇气”,更容易得感冒。
建议佩戴帽子
有些人只注重身上穿得十分厚实,但却容易忽视头部的防寒,这是不对的。因为人的头部与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非常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明显的。
冬天都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记住冬天的注意事项
让我们一起享受“温暖”的冬天吧~
本文来源:新华网
本期编辑:李丹妮 校对: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