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天地宽
当“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无法走出贫困窘境,怎么办?一个字,搬!
我市生态环境脆弱,全市8.7万平方公里面积中96%是沙漠、丘陵和沟壑,自然条件恶劣是全市贫困人口致贫的重要原因。必须挪出穷窝!市委、政府掷地有声,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将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并举,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赶进度、保质量,四年任务一年完成,让贫困老百姓走出“一井天”,迎来新生活。
多方发力 挪出“穷窝子”
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政治任务,是民生工程,也是一次重大机遇。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协调调度,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清底子,明政策,绝不含糊。
立足顶层设计,我市先后印发《鄂尔多斯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和《鄂尔多斯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验收办法》等政策文件。政策护航,前行步伐稳健有力。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誓要四年任务一年完成。为了全面推进工作,市旗两级都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发改、扶贫部门为牵头单位,财政、金融、农林牧水等部门相互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需加强资源整合,确保资金投入。在及时落实自治区下达我市3000人转移搬迁任务资金的同时,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以先建后补的方式,落实专项资金16663.2万元,用于剩余6943人的搬迁建设,人均投入2.4万元,各旗区落实资金9314万元,全部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其余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统筹解决。大手笔、大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加速度推进。
同时,部门强强联动,有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落实。市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对旗区脱贫攻坚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去年5月、8月、11月对各旗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在易地扶贫搬迁施工关键的4至7月份,由市纪委牵头相关部门组成八个督查组,专门驻地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情况,对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进度缓慢的旗区进行通报和限期整改,确保了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2016年,自治区下达我市四年的易地搬迁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共实施易地搬迁3920户9943人,覆盖8个旗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6%;同步搬迁人口2075户4970人,覆盖6个旗区。全市3920户搬迁户中,集中安置964户、分散安置2956户;全市79个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主体工程完成比率100%;分散安置自建房已全部封顶,主体工程完成比率100%;结合城镇商品房“去库存”安置288户806人;投亲靠友81户、147人。目前,我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户已全部具备入住条件,入住率达80%以上,搬迁户产业就业扶持和社保兜底全部覆盖。
多方扶持 共奔致富路
易地扶贫搬迁既要做好“搬”的文章,也要做好“安”的文章。
产业是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重要保障,也是后续发展的基础。我市将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持同谋划、同实施、同推进,全市落实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8590万元,实现了易地搬迁户产业扶持全覆盖。各旗区采取不同措施扶持转移贫困农牧民产业发展,准旗大路镇苗家滩、沙圪堵庙壕集中安置点,为每个贫困户配套建设1栋高标准日光温室;伊旗投入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利用政府的扶持资金入股,采取折股量化的办法,为1786户贫困户分红,达到转移贫困户稳定脱贫;杭锦旗依托专业养殖合作社,通过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订单,共扶持带动贫困户800户。
创业就业增动力。对进城购房安置的贫困人口,加大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本地企业优先吸纳搬迁户就业,并对用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公益性岗位重点向搬迁群众倾斜,优先安排大中专毕业生、“4050”人员和就业困难的家庭成员,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2016年,共培训贫困人口16617人次,完成转移就业579人,已聘用141名贫困人口为护林员和草牧场看护员。
各方扶持聚合力。市委、政府全面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包联活动,市、旗区两级帮扶部门全年累计投入资金20683万元,其中落实帮扶资金10043万元,引进项目投资10640万元。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开发行动,120家企业与106个嘎查村结对共建,70家企业与帮扶嘎查村签订了《民营企业精准帮扶村(嘎查)协议书》。共建企业将资本、技术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劳动力资源以及土地等生产资料相结合,通过多种模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牧业,建立了贫困户与企业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保证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村企共建企业共投入资金5306万元,重点在种养殖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易地搬迁,贫困户挪出了“穷窝子”,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致富天地宽,美好的生活在眼前铺展开来。
本期编辑:何苗 校对:李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