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从“穷怕了”到“有希望”
说起杭锦旗,人们的头脑中总会冒出“贫困旗”三个字。在杭锦旗1.8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14.6万人口,其中,国家级贫困人口1219户、3058人,占全市国家级贫困人口的23.4%,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17个,占全市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的81%,多年来,“贫困旗”一度成了杭锦旗的代名词。
2015年以来,借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杭锦旗坚持“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扶贫开发方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74户、9077人,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扶贫资源,统筹自治区、市、旗等扶持资金3.26亿元,有效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和项目的落实。
2016年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1亿元,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亿元,增长9%;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30万亩,粮食产量达7亿斤,牲畜饲养量达238万头只;全年接待游客79.8万人次、增长18.3%,旅游收入23.8亿元、增长23.3%;国家级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市级贫困户增收20%以上。截至2016年底,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47元、15570元,增长8.1%、9.2%……杭锦旗被评为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旗,杭锦旗文明城市综合测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区均排名第一……
重基建:完善设施为村民“长面子”
走进杭锦旗塔然高勒乌定补拉格村格点盖社,沿着村内的小油路,一座座乌顶红门的房子外加一个黄色小栅栏组成的农家小院在油路两旁矗立着,村中小广场的五星红旗被风吹得“嗤嗤”作响,欢快的音符似乎在演奏着新农村的巨变,这与多年前的乌定布拉格俨然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据该村包村干部赵伟介绍,在扶贫攻坚中,投入2亿多元用于农牧区危房改造、动力电配套和饮水安全问题,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格点盖社是杭锦旗实施异地搬迁工程的一个“点”,杭锦旗有1190户、2980人均享受着这样的扶贫待遇,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考虑到1户1人和2人家庭住房建设资金自筹困难的问题,杭锦旗出台了“补齐5万元”政策,投入资金982万元,确保贫困人口建得起房,解决了贫困人口的“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曾经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转观念:扶志致富让贫困户“有希望”
从“扶”孩子的长远之“志”到“扶”贫困户的脱贫之“志”,杭锦旗走出了一条阻断“代际传”的脱贫之路。
“以前,很多家长也知道念书的重要性,但仍然没有送娃娃去念书,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像我们女儿上学,一年学杂费开支10000元,对于我们贫困户来说,出这笔费用也是件愁心事,这次政府给3800元/年的资助,帮了很大的忙,只要娃娃有出息了,我们也就满足了。”阿门其日格村国贫户王候云感叹说。
近两年,杭锦旗在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市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教育扶贫的扶持力度,实施“育才资助奖励计划”,在幼儿园阶段给予每人3750元/年、小学阶段给予每人2500元/年、初中阶段每人2800元/年、高中阶段每人3800元/年、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每人4000元/年的资助。同时,建立“发现辍学—报告村组—书记劝学—学校接收—定期回访”的辍学处理长效机制,目前,全旗1480名贫困生已得到资助,实现适龄儿童无辍学的目标。此外,全旗实行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的机制,每年交流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3%以上,教育教学队伍有序流动,促使教学资源互动、互享、互补。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转变“得过且过”观念,杭锦旗从丰富文化和提升生产技能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提升老百姓的技能水平,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提升老百姓的“智”和“志”。
“生猪养殖,做好春季防疫工作至关重要,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防疫不慎 、损失惨重……”这是杭锦旗开展“三下乡”活动中农牧业技术员为四十里梁养殖户培训的一个画面。不足100平米的讲堂挤满了十里八乡的农牧民,据讲师团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文化技术更直接帮助到农牧民,每年均要联合农牧业局、科技局、文化局等单位,深入到村户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今年在全旗开展“三下乡”活动要达到300多场次,并在现场开展政策、技术解难活动,最大限度地让农牧民受益。
强产业:打好绿色有机“决胜牌”
富民增收,途径在哪里?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经成为消费者追逐的宠儿,像塔拉沟羊肉1斤35元,销售价要比普通农村羊肉市场价1斤高出10元,销售1只塔拉沟羊,至少能增收500元,是贫困户最保险的增收渠道。”谈到杭锦旗农畜产品销售越来越火爆的态势,杭锦旗旗长王羽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为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杭锦旗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做精、打造品牌”的思路,把产业扶贫做为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手段,提出了“龙头企业为牵动、合作社为带动、品牌效益为引领、贫困户为主体”的扶贫利益联结模式,引导贫困户稳步脱贫。
——龙头企业为牵动,解决贫困户“销售难”问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进扶持伊泰、亿利、蒙西等大型企业到杭锦旗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支持同圆、羚丰、绿美等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协调银行贴息贷款支持羚丰、绿美、芒哈图肉羊育肥场等养殖企业,鼓励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合同,帮助贫困户解决农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截至目前,订单回购肉羊9540只、生猪1132口,覆盖贫困户1232户,户均增加政策性收入1300元。
——合作社为带动,解决贫困户“规模小”的问题。依托康园、羚丰、绿美等专业合作组织,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投放基础母畜的措施助力脱贫攻坚,合作社与贫困人口签订订单合同,全程为贫困人口提供培训、技术、动物防疫等服务,并做好与龙头企业、上游生产组织以及贫困户的有效对接。2016年,共为贫困户投放肉羊基础母畜1.7万只、生猪1189口,放母收羔4112只,壮大了本地区的牲畜出栏数量,壮大了牲畜养殖的规模效应。
——品牌效益为引领,解决贫困户“收益低”问题。根据“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特点,集中打造了西草地甘草猪肉、塔拉沟羊肉、阿门其大红公鸡等品牌,依托品牌效益,动员周边贫困户进行养殖,并以高于市场价每斤0.5元—1.5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保障每户贫困户在增加政策性收入1000元以上的基础上,配套出台农畜产品补贴政策,鼓励贫困人口“以种促养、以养增收”,落实肉牛出栏补贴279头、27.9万元;肉羊出栏补贴20010只、200.1万元;生猪1347口、67.35万元。种畜扶贫工程投放杜波种公羊1368只,投入资金355.76万元,稳步实现绿色有机品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目的。
凝力量:为稳步脱贫“做保障”
杭锦旗统筹21个市直部门、112个旗直部门、12个银行、3456名职工干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建立“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人不脱钩”的长效帮扶机制。其中,旗委政府一把手结对帮扶4个贫困户,县级领导结对帮扶3个贫困户,部门主要负责人结对帮扶2个贫困户,其余职工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在帮扶中,领导干部发挥自身技能优势,以“六个一批”为重要脱贫推进举措,为贫困户献计出力。2016年,亿利、汇能等11家企业投入建设资金2126万元,参与脱贫攻坚建设。21个市直帮扶部门和118个旗直帮扶单位确定95个帮扶项目,落实资金2474万元。3456名帮扶干部职工共同捐资168万元,用于产业扶持,同时,政府配套出台农畜产品补贴政策,鼓励贫困人口“以种促养、以养增收”,落实牲畜出栏补贴295.35万元,种畜扶贫工程投放杜波种公羊1368只,投入资金355.76万元。2016年,在产业扶贫中,累计投入资金1.63亿元,脱贫攻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帮扶态势。
对于杭锦旗来说,“脱了贫、摘了帽”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是奋斗的结果更是发展的起点,要想增收致富“有希望”,仍需凝心聚力、奋力前行,开启更多的发展致富门道。
本期编辑:李丹妮 校对: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