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排中国人死因前列 “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地图”发布,这些知识很重要!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致死病因中,心血管疾病常年处于首位。
2015年,《美国心脏学会杂志》刊发研究报告,综合分析了超过9.6万名年满20岁的中国人,发现3/4的人心血管健康状态差。
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2015年中国死因排名中,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位居前两位,分别占2015年全部死亡人数的20.1%和15.5%。
记者特邀权威专家解读“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地图”,教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五大手段。
北方警惕冠心病, 南方严防高血压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地图”显示,我国各地区、不同省市心血管病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
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的死亡率方面,南方高血压问题更严重,北方则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灾区。
冠心病
从“地图”上看,山东、河南、湖南和辽宁是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四大省份,死亡率最低的则是西藏、青海和海南。
脑血管病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四省是死亡率最高的省份,西藏、海南、青海和宁夏死亡率最低,华中和华东地区成为脑血管病死亡重灾区。
高血压
死亡率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湖北、广东、湖南和重庆,死亡率最低的是青海、天津、宁夏和海南。
心血管病盯上中青年
年龄越大,心脏及血管健康程度越差,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自然增大。
患者增速让人吃惊
美国心脏学会表示,专家们低估了心脏病的发病趋势。据预估,到2035年:
超过1.23亿美国人会出现高血压;
2400万美国人会患上冠心病;
超过1100万人会中风;
900万人会患上充血性心力衰竭;
超过700万人会有房颤问题。
国内年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欧美
专家表示,从目前临床来看,我国面临的情况可能比美国更严峻,我们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群的高油、高糖饮食习惯,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疾病防治知识不足,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大幅升高。
2015年的世界心脏日活动曾发布一组统计数据:
中国35~44岁年龄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3年内增幅达到30.3%;
45~55岁年龄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增幅达到21%;
35~44岁年龄组男性,15年内因冠心病死亡的几率增加111%。
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影响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既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关系,也与近年空气污染加重、生活方式节奏加快密切相关。
空气污染是罪魁祸首
“地图”显示,燃煤量和空气中细微颗粒(PM2.5)浓度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死亡呈正相关,其中东北和华北的燃煤量、PM2.5浓度均高于其他地区。
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不仅会加重呼吸系统负担,也严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破坏心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梗的发生。
与生活方式节奏加快密切相关
受气候和饮食习惯影响,北方人多喜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由于户外寒冷,居民活动少、有氧消耗少,北方人更易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比例较高。
肥胖和“三高”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与预期寿命密切相关
通常认为,在预期寿命为70~80岁时,导致人们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而当预期寿命上升至八九十岁,呼吸系统疾病将成为人们致死的首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5.8岁,因此不难理解为何现阶段国民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会是心血管疾病,甚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血管疾病都将居于首位,且殃及各年龄段人群。
学五招把心血管病挡在门外
万幸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均属于可以预防的疾病,这要从导致疾病的几大危险因素入手。
1、预防超重和肥胖
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体重超标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2、避免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肉类吃太多,也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并加重肾脏负担。
因此,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以1.2~1.5克为宜,其中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为主,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等还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3、补充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粗杂粮,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糖果等甜食要少吃。
4、低盐饮食
以往调查均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而这次出炉的“地图”表明,湖广和重庆地区高血压死亡率明显升高,这与人们喜辛辣、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有关。
我国膳食指南提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1克食盐大约是一个牙膏盖的量。
从心脑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意在食物中加盐。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和内分泌调节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专家提醒,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环保,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以防病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编辑:李丹妮 校对:何苗
鄂尔多斯(汉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祖国北疆内蒙古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中华母亲河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与晋、陕、宁三省区毗邻。全市辖七旗一区和康巴什新区,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3.5万(其中蒙古族19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青铜文化”;明朝天顺年间,蒙古族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1649年,清政府设伊克昭盟,其行政建制延续至本世纪初;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被称为蒙古族的“皇城根儿”。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三大史诗中《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两部诞生于此。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素有“羊煤土气风光好”的美誉。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绒城、世界绒都。煤炭探明储量1930亿吨,约占全国的1/6,预测总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境内粘土、高岭土、铝矾土等一系列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具有极大开采价值。全市探明天然气储量4.4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世界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于境内,煤层气远景储量达5万亿立方米。此外,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发展新能源条件优越。
——鄂尔多斯区位优势独特,是国家呼包银经济带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相连接的中心位置,内可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域,外可辐射大西北地区,并通过陆路口岸与蒙古、俄罗斯以及东欧、西北亚国家实现贸易往来,市场空间极为广阔。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728公里,年过境流量306亿立方米,资源与区位组合条件良好,具备发展大工业的优越条件,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之一。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适宜,是最适合人居环境的生态园林城市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到25%和70%以上。境内既有成吉思汗陵、秦直道、萨拉乌素文化遗址等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响沙湾、黄河大峡谷、生态草原等自然旅游景观。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年均在340天以上,年均气温6℃左右,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20℃,极端气温时间均不超过1周,城市核心区夏季平均气温21℃,是中国北方最佳避暑、御寒、旅游度假之所。
鄂尔多斯历史上曾是贫穷落后地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正确领导下,鄂尔多斯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94.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162.2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20位(加上15个副省级城市列第34位),年均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46.1亿元增加到430.1亿元,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6位,年均增长28.2%;固定资产投资由404亿元增加到3422.5亿元,居全国地级城市第16位,年均增长26.8%。鄂尔多斯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五个典型城市之一,被列为国家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鄂尔多斯市将按照习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期望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坚持资源转化、城乡统筹、改革开放、绿色发展、民生优先不动摇,集中打造国家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铝循环产业基地和西部装备制造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强化“五个共同”的发展理念,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努力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