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砥砺奋进的五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致富 麻地梁村有“套路”

2017-06-14 鄂尔多斯日报

脱贫摘帽、致富奔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群众有无造血能力。如何实现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让丰富的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准格尔旗龙口镇麻地梁村通过建设小杂粮加工厂、种植苹果树、发展养殖业等种种可行可推的“套路”,积极探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套路” 1 小杂粮加工厂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还未步入鄂尔多斯市正谊杂粮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车间,就迎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清洗胡麻籽、火锅炒香、重力压制、墩油分离、沉淀上灌、杀菌消毒、精美包装……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生产的麻地梁纯胡麻油就这样走进了千家万户。

该公司负责人张勇介绍说,厂里加工的米面原料很多都是麻地梁村和周边村民种植的,生产的食用油也主要是当地村民偏爱的胡麻籽压制提炼出来的,这种胡麻油油质较好、气味浓香,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在张勇的介绍中也得知:小杂粮加工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厂房设有榨油、杂粮加工、小米加工、玉米加工、小麦加工5个车间,年生产能力16200吨。由政府投资和农牧业企业注资建设,作为麻地梁村集体经济和农牧业企业股份合作,主要由村委会负责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规范种植和收购等环节的组织,农牧业企业负责企业的管理运营、开拓市场等。

麻地梁地处梁峁山区,峰峦叠嶂,土质为黏土土质,种植的小杂粮有着独特的口感,回味无穷。全村总播种面积5560亩,农作物以谷子、糜子、豆类、玉米、马铃薯等为主,但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作物时常出现滞销。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大力发展准格尔南部山区小杂粮产业,实现小杂粮初产品销售到深加工销售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根据麻地梁村气候条件、土壤、空气、地理位置、农产品品质等实际,经麻地梁村包扶单位市委组织部多方协调,在麻地梁村建设起这家小杂粮加工厂。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正谊杂粮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工厂+农户+合作社”的生产模式,推动当地小杂粮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主要途径为:试行带动200户村民种植不同品种的小杂粮,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量达200多吨,然后加工厂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杂粮收购,收入预计达70万元,解决村就业人口50多人,给周边地区带来很好的示范作用,让麻地梁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初露端倪。

“套路” 2 苹果树种植也有春天

任家伙盘社的刘欢兵不顾夏日午后3点钟骄阳的炙烤,就赶到自家苹果树地,察看前一日喷洒农药后树苗上的害虫是否清除干净。“这个农药效果好,树苗上生出来的虫子都已被杀死。”刘欢兵口中念念有词,看着眼前一米多高的苹果树再次在微风中昂然挺立,这位朴实憨厚的老农民脸上荡漾起了幸福的笑容,刘欢兵仿佛看到了往后的生活就如挂满枝头的苹果一样甜蜜。

今年56岁的刘欢兵,一直以来和妻子二人靠种植着20多亩旱地为生,遇到雨水充足就会有所收成,可遇到天气干旱就会颗粒无收,日子就这样过的甚是拮据。因此,刘欢兵成为了村里典型的市级贫困户。好在扶贫政策的庇护下,刘欢兵不仅住了上建设一新的漂亮新居,还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栽种了200株苹果树,品种为畅销的“寒富”“123”。刘欢兵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正常产量,每亩苹果树产1500斤苹果,每斤苹果按照市场价10元来计算,那么一亩苹果树的收入就是15000元,这是过去种植粮食收入的10倍,甚至更多。

市贫户刘欢兵发展林果经济,并非是盲目抉择,或一时兴起。一直以来,龙口镇梁峁山区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低,相对于准旗沿河一带,农牧业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为推动梁峁山区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在市、旗帮扶单位的帮扶指导下,镇、村两地结合实际,积极与村民达成共识,决定因地制宜,投资12万元,大力推广和发展苹果的种植。今年刚一开春,村里就积极行动了起来,选址平地、栽种、浇水、修剪拉枝、地膜覆盖等一道道工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栽种的品种为“寒富”“123”。截至目前,包括刘欢兵在内,全村共有苹果树种植户120户,385亩,15850株,现果树成活率达95%以上。

“套路” 3 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致富

今年38岁的刘建军,是土生土长的麻地梁村人,也是真真实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种着50多亩旱地,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年,到头来也没挣下几个钱。

“前几年,在听取了好朋友的建议和实地走访后,我开始接触养猪,从几头开始,到几十头,直至今年的上百头,养殖的利润在逐年在攀升。”刘建军向记者介绍到。在尝到养猪的甜头后,刘建军将这种方式推荐给麻地梁的乡亲们,并配合政府工作,为大家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2015年,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市委组织部的协调帮助下,作为麻地梁村养殖业示范户、带头人的刘建军响应号召,为了达到规范化要求,开始建设、改造棚圈,并自学掌握畜牧养殖的知识,先后到各地养殖场进行走访学习,在畜牧养殖事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市委组织部协调和个人筹资30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660平方米的标准化温室棚圈,配备产床30张、换气扇6个,确保仔猪的成活率和棚圈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疫病的传播率。截至目前,猪年存栏达200多头,出栏100多头;养羊300多只,年出栏120多只。所有饲养牲畜统一用本地粗粮饲养,肉质鲜美,让刘建军实现了年纯收入15万元,给周边养殖户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让养殖业成为村里又一增收产业,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去年养了9只猪,收入了2万多元,现在猪栏里有7只猪崽,今年的这几只要比去年的长势好,收入应该会好一点。”麻地梁村李家圪楞的市级贫困户李三小站在猪棚前计算着今年的收益。他说:“看着养殖大户刘建军靠养猪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也决定试试,在刘建军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了小规模养猪,往后一步步扩大规模,这样走下去,我的幸福小康梦就一定能实现。”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麻地梁村民们干劲十足。大家在养猪的同时,还将养羊、养牛等多种养殖共同发展起来,村民们的目标不仅是脱贫,还要致富。

更多推荐

【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鄂尔多斯】达拉特:人与沙“和”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动员部署请看这里!


记者:郭彩梅 罗成蕃 郭东昕 邬欢

本期编辑:高正彦 校对:何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