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旗:全域旅游助推经济转型有妙招
两年前,村民高兵文还想不到城里人旅游跟他有啥关系。如今,他通过参与“土地认养”旅游项目,已经成为伊金霍洛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受益者。
“今年的40份(每份一分地),一开春就订出去了。按每份400元/年估算,比自己耕种能多挣近1.5万元。”高兵文满面春风。
去年初,伊旗创新机制,举全旗之力实施“旅游兴旗”战略,全域旅游已成为带动伊旗经济转型发展、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探索出一条资源型旗县借力第三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新路。
规划引领——产业布局全域优化
打破资源型产业独大格局,实现多极支撑,是可持续发展必须跨越的槛。伊旗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旗’战略,培育新的产业支柱。
伊旗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成吉思汗陵和苏泊罕草原、红海子湿地、秦直道遗址、战国长城、乌兰活佛府、清朝郡王府等一批自然、历史、文化景观;森林和植被覆盖率高,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发展旅游业,伊旗的条件得天独厚。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去年伊旗携手专业机构,把全旗视为一个大景区,结合旗情编制了《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系列配套规划,以“天骄圣地”和“天骄牧场”“草原明珠”“煤都秘境”主题规划建设,构筑起“一个龙头、三大板块”为支撑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一个龙头”,即以“天骄圣地”成吉思汗陵景区为核心,协同周边80平方公里内的景点,建设“大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区,作为全旗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三大板块”即:西翼以苏泊罕草原旅游区为核心,联合周边旅游项目,打造“天骄牧场”——苏泊尔嘎草原旅游度假区;中心城区依托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以红海子湿地、乌兰活佛府等为核心项目,打造“草原明珠”——休闲旅游示范城市;东翼以煤炭工业旅游为核心,打造“煤都秘境”——特色工业旅游创新区。
“随着规划的实现,全旗逐步形成景区、乡村、城市、矿区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正从‘单点游过境地’向‘全域游目的地’迈进,带动了旅游业蓬勃发展。”伊旗旅游局局长折志平说,去年全旗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7.9%,今年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机制创新——产业要素全域联动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管理需要统筹联动。去年以来,伊旗创新旅游发展组织领导、管理运营、市场监管、政策保障、宣传营销等机制,全域联动促发展。
一是创新领导机制。为聚全旗之力发展全域旅游,伊旗成立由旗委书记任主任、旗长任副主任的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牵头政策、规划制订和项目建设等工作,给部门、乡镇和景区下达年度发展任务,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以促进协作联动。
今年,伊旗在乌兰木伦镇安排了一批工业、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春节过后,伊旗就启动了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乌兰木伦镇长马东说,新机制激发了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注入了发展活力。
二是创新监管机制。成立旅游工商分局、旅游警察大队和旅游巡回法庭,与旅游局执法监察大队相配合,搭建起“1+3”联动执法机制。
伊旗旅游警察大队队长杨海军说,不久前一位外地游客投诉称,在景区购买药材时受到欺诈。接报后,“1+3”执法机制立即启动,问题当天即得到圆满处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三是建立发展扶持机制。从去年起,伊旗每年安排1亿元发展专项资金和2000万元引导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项目;成立国有控股的旅游投资公司,负责运营赛马场、影剧院等文化旅游资产。
一系列新机制,推动了旅游业规模迅速壮大。去年,伊旗有3万多人融入旅游及相关产业链条,占本地人口的近20%。与旅游相关的注册企业,同比增幅达到150%。
塑造品牌——产品供给全域升级
伊旗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提升景区新面貌、开发乡村游新热点等举措,努力构建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去年,成吉思汗陵景区为提升游客体验,完成了陵园门牌楼、长明圣灯祈福殿、游客休闲长廊和购物中心、停车场扩建等建设项目,实施景区“一体化”管理和“一票通”,全年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增长近20%。
完善设施,丰富项目,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和A级景区创建工程;开发冬捕、冰钓、滑雪等项目,补齐冬季旅游短板;建设房车和帐篷营地、直升机空中观光基地、骑行道、马道等户外项目,引领旅游新时尚;强化道路建设,促进景区互联互通;配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设施打造旅游商圈……多措并举,推动了全旗旅游产品供给由旺季游向四季游、单日游向过夜游转变。
伊旗还按照“城市品质、乡村风貌”的理念,首批建设了“幸福田园”“吉祥牧村”“山水庄园”等8个乡村游示范点,带动发展起农家乐、牧家乐和大型农牧庄园等乡村游经营主体200多个,有6000多名农牧民直接获益;全年接待游客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分别增长22%和122.7%。
过去,龙虎渠村的村民主要靠务农和打工为生。去年通过开展 “幸福田园”旅游项目,发展起采摘园230多亩,市民认养土地300多份,接待游客近3万人。村支部书记高宝说,今年村民参与的热情高涨,土地认养的规模也翻了一番。
供给侧发力,促进了旅游体验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打响了“天骄圣地”全域旅游品牌。去年,伊旗接待的过夜游客达到116万多人,冬季旅游热度不减,荣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旅游+”战略——产业融合全域共进
旅游业是带动性强的综合型产业。伊旗创新实施“旅游+”产业融合工程,通过发展“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健康”等业态,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共进。
气势恢宏的蒙元时期“古城”、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令人赞叹的蒙元石刻艺术、影视拍摄区内颇具穿越感的“北方民国城”……规划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是一处集蒙元文化展示、影视拍摄、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景区。目前,该景区已与100多家影视企业签约合作,去年实现收入近4亿多元。
“旅游+体育”也实现重大突破。过去,伊旗全民健身中心由政府管理,每年的维护开支大,承办的赛事却很少。去年,伊旗将其交由北京的一家体育公司运营,该公司当年即引入羽毛球、花样游泳、门球等领域的11场国家级赛事。
如法炮制,去年7月,伊旗将赛马场租给一家大型马业公司,当年举办的首届国际驭马艺术节,吸引了国内外人士参加。今年该公司将举办至少5场国际纯血马速度赛,未来还将发展集休闲度假、观赏、骑马、竞赛为一体的马业项目。
盘活资源,节约开支,集聚人气……伊旗实施“旅游+”战略收获颇丰,尝到了甜头。今年,该旗将承办国家和自治区级赛事10场以上,并举办第二届国际驭马文化节等12项品牌活动,进一步以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
本期编辑:何苗 校对:高正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