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牧野】记忆中的煤油灯——娜拉与蒙古族服饰
“我想学服装设计。”
娜拉的这句话在家里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全家人震惊之余纷纷找出各种理由来劝说她打消这个念头。
二三十年前的牧区很多牧民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想要穿一件新衣服几乎是个奢望,“买衣服”也是一个还未曾被人熟知的概念。一家人从头到脚的行头都要依靠家中主妇的双手。娜拉兄弟姊妹七人的衣服都是姥姥和妈妈亲手缝制的。姥姥和妈妈还会给别人做蒙古袍、蒙古靴子补贴家用。白日里辛勤劳作,夜里干完农活,姥姥和妈妈就坐在一盏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娜拉还不到学针线活的年纪,只能帮忙穿穿针,然后在一旁看着姥姥手把手的教姐姐做针线。裁剪、盘扣子、配花边,姐姐眼里极为无聊繁琐的营生,却吸引着年幼的娜拉,耳濡目染下,娜拉反而比姐姐学会的还要多。上中学住校后,娜拉不再有机会接触蒙古服饰制作。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煤油灯下的记忆浮现在娜拉脑海中久久不能挥去,于是她说出了心中想法,希望报考服装设计专业。但是全家人都觉得服装设计不就是当裁缝么,是没有出息的,加之当时也很少有大学设有服装设计专业,最终她只好放弃了心中的梦想,改报了热门的会计专业。
大学毕业以后娜拉理所当然的成了一名会计,替人打工的日子充满艰辛,且漂泊无依的感觉始终萦绕在心头。工作结束回家,娜拉又可以经常看见姥姥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着,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衣服不再做了,只能做做麻海,就是手工毡靴,每双可以卖六百块钱。当了几年会计,娜拉也换了好几家公司,疲于折腾,她决定自己开一家服装店,但是服装店的生意并不好。此时姥姥虽然已经去世,娜拉每每回到家里,恍惚间好像还能看见她盘坐在炕上认认真真的纳着鞋垫。娜拉渐渐觉得,一直给别人打工、开店都不是长久之计,一定要有个手艺才算有打不烂的饭碗。就像姥姥一样,到了八十多岁还能靠手艺挣钱,不用再因为怕丢工作而整天提心吊胆。记忆中的煤油灯又亮了起来,把娜拉心中深藏已久的梦想点燃。2010年在好闺蜜的鼓励下,娜拉关了服装店,开启了她的求艺之路。
小时候煤油灯下姥姥和妈妈制作蒙古袍的过程依然清晰可见记忆犹新,娜拉受两位长辈多年熏陶,初步裁剪、盘扣子等工序她都会做。凭借这点手艺她在呼和浩特一家做蒙古族服饰的裁缝店里当了帮工,一边挣钱一边偷艺。蒙古袍制作过程中,裁剪非常重要,帮工只是裁剪出个轮廓,细致的剪裁还是由师傅亲自上手;而最难的就是领子和花边的缝制针法,要是缝不好这件衣服就不合身了。娜拉偷偷地“看”会了,把师傅的做法记下来,自己回头再去实践。一年之后,她在呼和浩特开了一家裁缝店,专做蒙古族服饰。
在不同地区,蒙古族的服饰均有不同特色,娜拉擅长做鄂尔多斯地区和乌拉特地区的蒙古袍。呼和浩特有来自各地区的蒙古族居民聚居,也俨然成为各地区蒙古袍集中展示的大舞台,经常可以见到融合多地特色的蒙古袍。娜拉在这样的环境下思维也越来越活跃,经常自己尝试去设计款式新颖的蒙古袍,把时尚元素融入其中。兜兜转转二十年,娜拉终于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她曾经想过要创立一个属于自己品牌,奈何她起步太晚,短时间内难以为创立品牌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她经常后悔当初没有坚持选择服装设计专业,觉得哪怕早点去当学徒也比现在要强。
在呼和浩特,娜拉不仅收获了事业,还收获了爱情。她的爱人伊拉乐图是一位民族服饰摄影师。二人成婚后一起回到了伊金霍洛旗,开了伊德日民族服饰婚纱摄影,除了卖蒙古族服饰以外,还为新人提供民族婚纱、民族摄影、民族礼仪一条龙服务。
近年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蒙古族幼儿园、中小学都会要求学生一周至少穿一天蒙古袍,还要求家长来开家长会时也要穿蒙古袍。娜拉把改良的时尚元素与蒙古袍元素相结合的短褂更是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销量很好。有了穿蒙古服饰的氛围,大家参加各种聚会出席各种场合时也爱穿蒙古袍,传统蒙古袍也渐渐有了市场,尤其是婚服。鄂尔多斯婚礼上新娘的服饰做工繁复花边精美,只要是蒙古族的姑娘结婚都少不了要给新娘子做一件婚服,娜拉最得意、卖的最贵的一件衣服就是新娘礼服。
娜拉婚后的新家在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苏布尔嘎嘎查,这是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相传五世达赖进京朝圣乾隆皇帝时途经此处,白马死在了这里,为了纪念这匹白马,当地修建了白塔和寺庙。娜拉家正好位于白塔和寺庙中间,而且这里离七旗会盟的旧址也很近。去年夫妻二人在这里建了四个蒙古包开了一家农家乐,夏天服装店里生意比较冷清,却是农家乐热闹的时候,冬天游人少了也正逢节庆、婚礼又多了起来,如此两边错开时间,夫妻二人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娜拉和丈夫都喜欢传统蒙古袍,她做的好多心仪款式从来都舍不得卖,闲来和爱人穿着亲手做的蒙古袍在亲手建的蒙古包里过着最质朴无华的生活,是娜拉一直以来最向往的。
记忆中的煤油灯一直摇曳着闪烁着,守护着心中那块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今年旗政府鼓励娜拉申报西部民族服饰传承人,追求多年终于获得了肯定,成功申报也是娜拉目前最大的心愿。心中有梦想,身边有爱人,彼此又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事业,几经辗转,娜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文化名片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2004年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其款式多样,有开衩的,有不开衩的,有下摆宽的,也有下摆窄的;根据袖口进行区分,有马蹄袖式样的和非马蹄袖式样的。因此,尽管蒙古族各部都穿蒙古袍,但也因地而不同,各具特色,各有各的美。鄂尔多斯地区蒙古袍的特点是身长袖也长,且比较宽大,两侧均不开岔,只留浅口,大襟右侧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必须系腰带;领口高,冬天可以御寒,夏天防止蚊叮虫咬。女士长袍紧而束身,显示出其苗条健美,多用红、粉、绿、蓝等鲜艳的颜色。
记者:王亦然 马利军 刘博仑 宝上越
本期编辑:高正彦 校对: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