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温饱走向全面小康 鄂尔多斯70年民生改变折射经济社会发展
天大地大,百姓的事儿最大。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70年光辉历程。翻开70年的岁月,一个又一个变化书写着鄂尔多斯的发展奇迹。盘点发展,必数民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70年来,随着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人民生活经过了从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历程。我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民,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7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经历了脱离贫困、解决温饱、进入小康、迈向富裕的风雨历程和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全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积极实施保增长、保民生各项措施,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带动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收入渠道多元化,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迈向小康。2016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221元,是1978年的144.2倍,年均增速7.4%。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收入来源由集体统一经营为主转向家庭经营为主。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各地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突破口,促进了农牧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2016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达到15480元,是1978年的79.8倍,年均增速6.5%。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70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推动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正逐步由温饱型消费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转变,由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老三件”到电视机、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新四件”,再到目前的电脑、家用轿车、住房“现代三件”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26486元,比1989年的939元增加25547元,年均增长13.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571元,比1989年的469元增加14102元,年均增长13.6%,居民生活水平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交通邮电通讯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初,我市城镇居民出行基本依靠自行车,通讯方式只有信件和电报,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很少。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通讯方式迅速融入居民的消费之中,成为城镇居民持续增长的消费热点,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大幅增加。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5402元,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2755元。可以看出,全市居民出行途径日益改善,通讯方式日益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方便与快捷。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74辆;全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39部。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民居住条件经历了由草房、瓦房、楼房到洋房的转变,市区居民住房由破旧简易房屋向现代化成套住宅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前期实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居民住房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又使许多想买房而又无力买房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住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性支出5256元,比1989年的52元增加5204元,年均增长18.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3561元,比1989年的53元增加3508元,年均增长16.9%。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8.3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1.6平方米,是1978年的5.7倍。农村牧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46.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8.3平方米,是1978年的5.7倍。
健康保健观念形成,医疗保健支出增加。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日益重视医疗保健和生命质量,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消费模式也由以往的有病寻医问药逐步转变为医疗保健和健身养生等多种形式并存。同时,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用于健康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呈稳步上升趋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1522元,比2000年的271元增加1251元,年均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1736元,比2000年的420元增加1316元,年均增长9.3%。
民生工程取得硕果
70年来,鄂尔多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深入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措施。近几年,全市保障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富民优先导向,继续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重点民生支出。截至2016年底,全市财政民生支出45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6亿元。伴随着民生投入的增加,民生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较大程度的提高。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全面贯彻就业优先方针,出台积极就业政策,缓解就业矛盾和就业压力。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几年基本稳定在3%左右。城镇就业人员109.8万人,比1980年增加109.4万人,年均增长16.9%。
国家工资制度多次进行改革,职工工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的职工工资长期徘徊不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地方财力增加,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增资措施,多次调整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建立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恢复和完善各种奖金津贴,这些政策措施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市委、政府更加关注民生,采取多项措施增加工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目前全面改革正在继续推进。2016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4496元,比1998年增加67581元,是1998年的10.8倍,年均增长14.1%。职工工资的不断增加,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
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2016年,全市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2.1万人,比2000年增加42.1万人,年均增长10.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0.4万人,比2000年增加10.4万人,年均增长4.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5.5万人,比2000年增加26.5万人,年均增长9.0%。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由1995年的217元提高为2016年的2698元,年均增长12.8%。全市城镇、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在2004年开始推行,但并没有统一标准,到2005年实行城镇低保标准月人均140元,农村牧区低保标准月人均52元。2016年城镇低保标准月人均提高到566元,农村牧区低保标准月人均提高到414元。
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70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就在这短暂的70年中,鄂尔多斯儿女在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奋发图强的光辉画卷,谱写了一曲激情豪迈、催人奋进的壮丽乐章。
本期编辑:何苗 校对:宝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