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巴什绿”“鄂尔多斯蓝”“中国好空气”……鄂尔多斯人尽享“绿色生态福祉”

2017-08-22 鄂尔多斯日报

湛蓝的天空

绿色的大地

清新的空气

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享誉全国

正走向世界



70年历经沧桑

70年华丽蜕变

鄂尔多斯

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交上了一份绿色发展的成绩单

经过一代代鄂尔多斯人的努力

成功创造了“鄂尔多斯生态模式”

鄂尔多斯各族人民

尽享“绿色生态福祉”


筑牢生态底线 创造绿色传奇


在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占总面积的48%,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占总面积的48%。鄂尔多斯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生态状况“先天不足”,更坚定了鄂尔多斯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和使命。生态建设是鄂尔多斯最大的基础建设,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绿色是鄂尔多斯的底色和价值。今天的鄂尔多斯人会自豪地告诉你,曾经大片消失的绿色,又渐渐地回到了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70年来,鄂尔多斯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模式,开辟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条崭新途径,成为中国西部生态治理模式的典范。鄂尔多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沙害基本消失,丘陵水蚀明显减弱,生态状况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改变。如今,鄂尔多斯荒漠化得到全面逆转,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资源总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2016年,森林资源总面积3480万亩,比1947年增加近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7%,比1947年提高22个百分点,超出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鄂尔多斯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上绿色发展的成绩单。


生态建设道路艰 绿色重生美名扬


艰辛的探索。面对脆弱、恶劣的生态环境,70年来,鄂尔多斯历届党委、政府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重视生态建设,把它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一届接一届,一代接一代,常抓不懈。并在实践中艰辛的前行:50年代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提出“种树、种草、基本田”;70年代提出“退耕还林还牧,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提出“三种五小”(种树、种草、种柠条;小水利建设、小流域治理、小草库伦、小经济园林、小农机具);90年代强调“基本环境建设是伊盟最大的生态建设,是立盟之本”。期间,杭锦旗穿沙公路实施百万亩生态建设,创造“大漠奇迹”。

绿色的重生。进入新世纪,鄂尔多斯从客观规律出发彻底摆脱环境困扰,生态建设翻开崭新一页。2000年确立建设“绿色大市”的发展战略以来,先后推行“禁、休、轮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三区规划”等措施,生态状况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走出长期困扰的“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怪圈。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等一批国家生态重点工程,形成了国家重点工程和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双轮驱动,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的新局面。2000年以来,生态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0多亿元,其中地方资金180多亿元。2005年以来相继启动实施了“六区”(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新农村新牧区)绿化、“四个百万亩”(油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碳汇造林、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圈和“四带工程”(沿黄河绿化风光带、环城区城镇绿化带、沿路沿线绿化带以及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绿化带)等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完成高标准造林600多万亩。201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市国土面积48%的沙漠、48%的丘陵沟壑和干旱硬梁区全部披上绿装,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成功举办六届,杭锦旗七星湖被联合国确定为“库布其国家沙漠论坛”永久会址,见证了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成就,鄂尔多斯版图已实实在在的刻画在了草原蓝天碧水间。



环境保护成绩斐然 绿色发展步伐稳健


从漫天黄沙到天朗气清。2000年以前,鄂尔多斯沙尘暴肆虐,“对面闻声不见人,白天屋里点明灯。”连续多年的干旱,加之过度放牧导致草原严重超载,鄂尔多斯一度陷入即将被沙漠吞噬的困境,沙化、退化的草场面积已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0%。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市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来抓,大力推进绿化步伐。有一串数字可以为证: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与第三次监测结果相比显示,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80.8万亩,年均减少58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2.7万亩,流沙面积由1716万亩减少到1028.2万亩。毛乌素沙地的治理面积已占到总面积的70%,库布其沙漠的治理面积占到总面积的25%。沙尘暴天数由2000年的9天减少到如今的1天。在巩固现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鄂尔多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入力度,改变过去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的发展方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另一串数字显示,2010年—2015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3%,单位GDP耗水量累计下降43%;累计消减二氧化硫3.8万吨,氮氧化物5.7万吨,化学需氧量0.21万吨,氨氮268万吨。2016年鄂尔多斯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7天以上,鄂尔多斯尽显绿草如茵,天朗气清。

从资源经济到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鄂尔多斯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延长林沙产业链条,促进林沙产业发展,建成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900万亩,建成规模以上林沙企业20家,建成恩格贝、七星湖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林沙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沙产业理论设想在鄂尔多斯变成现实。2016年,鄂尔多斯市林沙业总产值达44.5亿元, 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绿了荒漠,富了百姓。鄂尔多斯不仅是一座生态之城,更是一座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的宝藏。扬(羊)眉(煤)吐(高岭土)气(天然气)的鄂尔多斯,在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上实现工业发展与绿色环保并驾齐驱。10年前,鄂尔多斯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本着“生态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打响了一场提高地方煤矿资源回采率三年攻坚战。这场攻坚战总投资近200亿,让鄂尔多斯市煤炭工业脱胎换骨,实现了从“黑三角”到“中国最大的绿色煤炭生产基地”的华丽转身。原来沟渠纵横、尘土飞扬的煤炭开采区,经过环境治理后,如今也穿上了绿色的新衣,变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园区。黑岱沟矿区土地复垦改良后已经具备现代农牧业生产条件。一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生态保护之路徐徐展开。


共建美丽家园 共享生态福祉


守望相助,共建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内蒙古之行,把欣喜和眷恋留在了千里草原,也把盼望和祝愿留给各族人民。鄂尔多斯人深深理解“生态兴则文明兴”,绿色生态理念已融入鄂尔多斯人的血液,一以贯之地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与恶劣生态环境的博弈中,鄂尔多斯涌现出无数造林模范和先进群体,创造出许多生态传奇。从“ 48 32177 48 15536 0 0 2820 0 0:00:11 0:00:05 0:00:06 2953乌审召精神”,到“穿沙精神”;从鄂尔多斯集团治理“恩格贝”,到伊泰集团建设万亩甘草园、亿利资源集团建设库布其沙漠万亩锁边林;从乌日更达来,到治沙女杰王果香、全国劳模殷玉珍……一个个企业倾情投入,一代代治沙人不断涌现,接力谱写绿色新篇章。如今,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并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全市干部群众把“美丽鄂尔多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更大力度保护生态,更严措施治理环境,更高效率利用资源。

绿树成荫,共享生态福祉。远望是满眼郁郁葱葱的“康巴什绿”,抬头是醉人的“鄂尔多斯蓝”,闭目吮吸是沁人心脾的“中国好空气”……这是鄂尔多斯人共享的生态福祉,更是全人类共享的生态福祉。2017年,规模盛大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将在鄂尔多斯市召开,这是大会首次走进中国。经过70年的努力和探索,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一顶顶“重量级”荣誉桂冠相继而至。2008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典型城市”之一;2009年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1被中央文明委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2013年被全国绿化委正式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4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2014年首批获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市府所在地康巴什区荣获全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AAAA级景区。古老神奇、充满活力的鄂尔多斯彰显着生态、健康、智慧、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天朗气清,自在养生”的美丽鄂尔多斯诚挚地欢迎各方朋友来这里与我们共享这片蓝天、共呼吸这里清新的空气。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这场历经70年的绿色变革中,鄂尔多斯守住了生态这条底线,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蓝天为卷

绿草为画

鄂尔多斯

以壮美的生态画卷

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


更多推荐

重大项目!年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3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项目开工,建成后能带来哪些利好?

蒙泰· 2017鄂尔多斯国际马拉松举办


部分图片来源:刘博仑

本期编辑:高正彦 校对:何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