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王窑湾:走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

刘生梅 鄂尔多斯日报 2020-09-20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这几天,在乌审旗无定河镇王窑湾村,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田野上,农民耕耘播种翻出泥土的芬芳;养殖棚圈里,猪肥牛壮,小羊羔蹦跳撒欢;蔬菜大棚里,秧苗吐绿,绽放希望的新芽……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这片热土上乡村振兴的图景勾画得愈加清晰。

描摹乡村振兴图

绿满田野柳滴翠,春回乡里路飘香。乘车行驶在王窑湾村,一路诗情画意。这几年,该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完善基础条件,纵横交错、环绕全村的乡村小水泥路,使这里与外面的联络更加通畅便捷。当我们来到村委会时,市驻村工作队负责人,旗、镇包联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一班人马,正在利用午休时间商讨修改王窑湾村振兴规划。

“现在正逢这样好的机遇和政策,我们带领乡亲甩开膀子大干的信心更足了!”王窑湾村党支部书记朱志中、村委主任赵占岐说,“我们要用5年时间,把王窑湾村建设成为靖边县城26万常住人口的后花园、菜篮子、休闲养生的地方;建设成为无定河流域调结构、促转型、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典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职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王窑湾村地处无定河镇西南部,是自治区最南端的一个行政村,素有自治区“南大门”之称。S215线穿村而过,与S216线在这里交汇,距离陕西省靖边县城6.8公里、榆林市榆阳区120公里,距包茂高速入口14.8公里、青银高速入口1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014年以来,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在原鄂尔多斯市派驻王窑湾村“三到两强”工作队、后来精准扶贫工作队市农牧业局,乌审旗、无定河镇两级党委政府及农口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领导下,大力推广土壤改良、优质高效蔬菜种植、优良牧草种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等先进农牧业技术,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育苗中心、专家工作站、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体系、经营体系,全村上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鉴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势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王窑湾村即在第一时间着手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今年全国‘两会’后,我们根据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先后两次将原来规划的‘八大工程’改为‘六大工程’‘五大工程’,在全村5.1万亩总土地面积上,划出二大基地、四大园区共六大功能区,对每个功能区块产业发展、项目摆布都做了详细规划,并多次征求专家和村民意见,力争科学完善惠及全村所有父老乡亲。”乌审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审旗县级包联王窑湾村领导王永清说。

“五大工程”,即产业转型品质王窑湾工程、生态宜居兴业王窑湾工程、乡风文明美丽王窑湾工程、社会和谐善治王窑湾工程、党建领航富民王窑湾工程。推动全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同时,通过环村绿色生态长廊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养殖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筑牢自治区南大门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六大功能区”,即二社村委所在地核心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自西向东涉及全村所有12个社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基地;核心区东部涉及三、四社的神海子湿地生态园;中部地区涉及二、六、七、八、九社的现代农业园区;南部至靖边县和青银高速入口沿线、涉及七社的沙地生态观光园;东南部涉及十一社的休闲养生农业园。同时,该规划还依托南部毗邻S216线至靖边县、榆靖高速入口的区位优势,将对位于五社的曹动之兵营团旧址进行修复还原,  让这一红色旅游资源纳入自治区红色旅游线总规框架内。充分体现山水生态乡土味道,保留红色革命历史、古老民间故事等地方文化根脉,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特色种养富农家

来到村委会前面的一个智能暖棚里,淡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鲜嫩的黄瓜挂满枝蔓,随行的村支书朱志中顺手摘下两根递给我们:“不用洗,有机绿色的。”咬一口在嘴里,清爽多汁,自然美味。而旁边另两个大棚里,上千个育苗盘如微缩田园阡陌纵横,洋溢着盎然生机。

近年来,王窑湾村蔬菜种植、特色养殖颇具规模,成为增收致富的一大优势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村累计实施节水灌溉项目1.9万亩;建成小果园162处、塑料大棚430栋、蔬菜小拱棚500个、日光温室8栋、育苗中心一处;培育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大户6户,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存栏200只以上肉羊养殖大户30户,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家;在全旗率先成立了王窑湾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全旗范围内备受瞩目的“王窑湾模式”吹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号角。产业扶持、项目投资、技能培训等利好政策和环境,让好多有思想有头脑、敢想敢干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养殖大户脱颖而出,辐射带动效应显著。

王窑湾村十一社85后小伙潘兵,是远近闻名的返乡创业致富能手。他从最初养羊养牛到为充分利用农家肥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凭借自己的灵活勤奋,一步步发展壮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牧业。2017年,他在政府的扶持下,蔬菜大棚增加到38栋,加之40多头育肥牛的出售,三口之家人均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和潘兵一样,一社许军、六社朱文化、九社让小莉、十社王建仁、十一社邵海玉等农民,不仅蔬菜种得好,有的还当上了经纪人,帮助乡亲们将成百上千吨新鲜有机绿色蔬菜销往山东、河南等地。特别是十社的李怀莲,在多年蔬菜种植积累经验后,开起了蔬菜种子肥料门市部,并积极自发参加新品种新技能推广培训,用微信发布各种蔬菜种植、土肥管理知识,热心服务广大乡亲们。

“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多年来,我国生猪行业呈现周期性波动,被称为“猪周期”。可是王窑湾村规模养猪大户、八社村民刘录平和刘中平却因适时调整种养方式、生产高品质生猪和猪肉产品而稳立市场不倒,确保少挣不赔。

刘录平从2009年开始生猪养殖,到如今已发展到年出栏育肥猪1300多头的规模。2017年,在村里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中,当地乳酸菌养鸡让他深受启发,回来便开始尝试乳酸菌苜蓿生猪养殖。因丰富蛋白质、微量元素和高营养价值,该猪肉深得消费者青睐。目前,刘录平已经注册了“绿凭”牌乳酸菌苜蓿猪肉商标,并在他家邻村红进滩村和靖边县东坑镇开设了两家直营销售店,生意非常好。

而和刘录平邻居的苜蓿养猪大户刘中平,多年来也是凭借苜蓿猪肉良好的质量口碑赢得稳定消费者和回头客。这几天,他正计划和市驻村第一书记赵建刚去上海考察全程不用抗生素的“无抗养殖”。“如果成功了,我们的猪肉将再提一个水平档次,不愁卖不上好价钱。”站在嫩绿茁壮的大棚苜蓿地里,刘中平对未来充满信心。

共谱美好生活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扶工作,不仅仅是资金,更主要的是技术扶智和理念扶志,让这里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发生质的转变与提升。”市农牧业局派驻王窑湾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翟永清说,“今后,我们要全力协助王窑湾村推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做好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促进当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市农牧业局从2014年至今,已为王窑湾村投入各种项目资金近500万元,推进现代农牧业技术项目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在这里风生水起、开花结果,使这个曾经没有一点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一跃成为拥有500万元固定资产、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的富裕村。

“近年来,无定河镇按照乌审旗‘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质量兴农牧、绿色兴农牧、品牌强农牧,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体现特色,同步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将王窑湾村及其邻近的萨拉乌苏村、红进滩村确定为优质农副产品流通贸易区,激发这里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乌审旗政协副主席、无定河镇党委书记王刚说,“加之王窑湾村技术领先的专家工作站和正在推进的全旗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基地建设,将为全村、全镇、乃至全旗农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要说将来颁发‘荣誉村民’证书,大学生村官吴文艳可不能少。今天我又听到乡亲们夸这个娃娃,说她十年如一日坚守这里已经和群众融在一起了。”“这几年,像市农牧业局驻村工作队、专家组项鹏宇等各位成员,旗人大副主任王永清,镇党委书记王刚、镇长樊占军、包村领导王凤龙、驻村干部吴文艳等等,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王窑湾‘荣誉村民’,村里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无私奉献。”

两位村干部赵占岐和朱志中的对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也让我们一行人深有同感。几天的基层之行,在倾听百姓心声、感受美丽乡村发展变化的同时,对所有市、旗、镇、村干部心系百姓疾苦、沉下身子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肃然起敬。如大年腊月凌厉寒冬,他们为不误蔬菜户开春移苗而赶完温室育苗;清明期间大家牺牲假期,坚守王窑湾干群同心共御寒潮……我们在王窑湾村看到的每一位领导和干部,每一天都是这样风尘仆仆忙碌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增收致富呕心沥血,他们的身影,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

和美春风阡陌来。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王窑湾村先行先试,制定详细规划,采取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农民的思想观念极大转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越过越舒畅。用他们的话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区、市、旗各级党委、政府惠民政策的结果;是市包扶单位,旗、镇各级包联领导,村干部引领带动、倾情服务的结果;是昂扬向上、走进新时代的全体父老乡亲共同奋斗的结果。而明天,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又将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再次迎来收获的喜悦……

感言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以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原动力,让他们过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近年来,乌审旗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上同心攻坚,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让城乡发展更趋均衡。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点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上下功夫,加快推动农牧业由数量优先转向质量第一、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迈好乡村振兴第一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牧区发展新动能,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融合,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3+1”互助共建活动和“百企帮百村”活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通过“企业+党支部+合作组织+农牧户”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农牧户开展产销对接协作,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引进“福瑞达”肉类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等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提高农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率。

支持农牧民创新创业,培育职业农牧民,依托“互联网+”,开展绿色化、个性化、特色化生产,建设一批品位精致、特色鲜明的农牧业产业基地和园区,创建国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实施种养殖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农畜产品由“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浩荡春风里,奋进新时代。王窑湾村民十足的干劲、脸上的笑容,就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回馈。他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定力不变,始终坚持“两委”班子坚强有力的领导“主心骨”作用,始终坚持自治区南大门的站位高度,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培育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兼顾70%以上小规模户子农民富裕问题,在乡村振兴、奔小康的路上不让一户老百姓一个农牧民掉队,真正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美丽乡村全面振兴。

更多推荐

由“量”变到“质”变 鄂尔多斯市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了这么多

【鄂尔多斯改革开放40年】打破荒寂春来到——改革开放40年看杭锦旗工业发展


本期编辑:何苗 校对:高正彦

鄂尔多斯日报客户端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