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牧野】歌从草原来——哈勒珍与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简单的哼唱,欢快的语调,在空中有韵律摆动的手指尖,自然流畅地指挥着东胜区蒙古族学校七八十位学生学唱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天籁般的歌声充满整个教室……正在上课的指导老师就是国家级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哈勒珍。
踏遍千山万水寻古调
年轻时,哈勒珍身体不好,遵从母亲安排,上卫校,当赤脚医生。她回忆,当年,医疗条件比较差,当医生的日子很辛苦,她依然没忘记自己喜欢的短调民歌,每到一个地方行医,她都会向当地有名的短调民歌歌唱者收集曲谱。
短调民歌培训
2002年以来,她到周边盟市给农村牧区基层单位演出,都会到当地蒙古族聚居的地方收集古老的短调民歌。特别是2005年—2008年间,哈勒珍更是奔向新疆、甘肃肃北以及蒙古国肯特省等地方,向不同地区的更多人学习民歌。在所到之地学习原生态民歌的同时,哈勒珍也积极宣传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让更多人了解、喜爱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她表示,还要到吉林等地的蒙古族聚居地继续采风,收集更多的蒙古族短调民歌,整理编辑成书,把我们的这些短调民歌传给更多的人传唱。
近年来,她把收集的成果编辑成书,出版《鄂尔多斯民歌联唱》《鄂尔多斯民歌经典》等磁带、光盘共12部。2001年12月份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由她编辑整理的《鄂尔多斯婚礼民歌大歌曲》一书,该书又在2013年7月份再版,2015年6月份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本《蒙古三弦演奏技巧》一书,适用于民乐教学。
不悔初心
哈勒珍对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喜爱来自生活的熏陶。孩童时代,哈勒珍常常能听到爷爷奶奶和邻居们劳动时哼唱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她回忆说:“一听到那些歌声,瞬间感到心情愉悦。我学会的第一首短调民歌是爷爷教的《沙日塔拉》。”生活中短调民歌的浸润,让她对短调民歌的热情越来越浓。
录制短调民歌
每年,在牧区举办牧民大会,她都会召集周围对艺术痴迷的年轻人一起准备节目。当时的表演没有灯光,没有话筒,她们简单古朴的歌声能带给辛勤劳动的农牧民喜悦,带来放松的美好时光。她讲述起当年表演,那份热情依然没有减退,留有满满的幸福。
母亲是一位医生,对女儿疯狂追求音乐有诸多的不理解,常常抱怨她不在家做针线活,天天跑去唱歌,没有女孩子样。有一年,鄂旗乌兰牧骑挑选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加入他们,由于哈勒珍个子矮,无缘走进乌兰牧骑,但没有摧毁她对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热爱,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对艺术的追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送上原生态歌曲演唱的舞台。当时,伊盟艺术家们正在寻找原生态歌曲演唱者,熟人之间口口相传,哈勒珍进入他们的视线,并依据程序对她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邀她参加了当年的鄂尔多斯汇演,演出空前的成功。这是哈勒珍第一次走出牧区,第一次在报纸上被报道,誉为“草原原生态艺术家”。
哈勒珍能坚持唱下去,离不开丈夫的大力支持。哈勒珍说:“刚开始,好多人都不看好我们的婚姻,旁人总觉得我没正式工作,拖累我丈夫。但是我丈夫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并经常安慰我,心里常常能感觉到温暖。由于他的支持,让我在唱短调民歌的路上走得更远。”
呕心沥血传经典
50多年来,哈勒珍一直坚持教人弹唱民歌,致力于培育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让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能够延续。
在教学基地给学员上课
2011年至2016年,哈勒珍参加了鄂尔多斯原生态民歌教学工作,在鄂尔多斯西部五个旗进行鄂尔多斯民歌、蒙古三弦弹唱培训,共培训出1000多位优秀学员;2014年至2016年,在伊金霍洛旗、杭锦旗、鄂托克旗等地组织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培训班、蒙古三弦培训班15次,共培训出500余名牧民干部职工;2015年“三个千人”团队三弦培训工作中她担任指导工作,共培训出1000多人(次)。
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鄂尔多斯短调民歌,2015年10月创办了“鄂尔多斯原生态民歌微信教学基地”,通过微信平台开展民歌教学工作,并于2016年6月举办了挂牌仪式。微信教学基地的成立受到鄂托克前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广电局为哈勒珍提供了220平米的活动场所,为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微信教学基地开展各项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教学基地自创办以来,共自行出版发放了900本教学书籍以及200本宣传书籍。
网上学习班毕业典礼
无论是长年累月东奔西跑的现场教学,还是每天午夜还一直坚持的微信教学,哈勒珍无怨无悔地耕耘在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的教育一线。她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艺术的魅力是无限的,传承好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让鄂尔多斯短调民歌走进千家万户。哈勒珍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我的班里能有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那样的教育才是最美的。”
近年来,她走进东胜区蒙古族学校,教授孩子们学唱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为适应教学需要,她正在编写一套适合学生学唱的教材,现已写出五六本教材手稿。她说:“这套教材曲目准备都选用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传统曲目,也会尽快完成这套教材。”
经典艺术的传承,不仅是对原有曲目的收集,还需要创新。近年来,她创作的歌曲有《美丽的高山坡》《有缘相会》《巴音呼日呼》《神奇的苏里格》(作词热·图们、作曲哈勒珍)《绿色乌审》(作词热·图们、作曲哈勒珍)《潇洒一生》《牧区风光好》等110多首。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
文化名片
鄂尔多斯地区素有“歌海”之称,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鄂尔多斯地区传统音乐门类齐全,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宗教音乐都很发达。尤其是短调民歌与歌舞艺术,更是闻名遐迩。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演唱技巧已达到相当高度,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期编辑:高正彦 校对:何苗
鄂尔多斯日报客户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