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则臣对话贾尔迪内里 阿根廷孔院举办“中阿文学对话”

2016-04-21 国家汉办 孔子学院

感谢您关注孔子学院总部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孔子学院”关注我们。



/19

04

4月19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邀请阿根廷著名作家贾尔迪内里与中国作家徐则臣,进行以“本土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为主题的文学对话。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学生、阿根廷喜爱中国文化的市民及中国出版代表团全体成员参加了活动。两位作家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现场为观众签名赠书。


贾尔迪内里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阿根廷的文学创作历史比较短,大概只有200年时间,但阿根廷文学一直是西班牙语系中的先锋文学,在十九世纪,阿根廷出现过许多世界非常著名的作家。在二十世纪初,阿根廷的文学就慢慢走向了世界。


1983年阿根廷结束军政权统治以后,阿根廷出现了一批女性作家,她们中很多成为了文学的先锋代表。此外,阿根廷的文学不仅限于首都,阿根廷有许多著名的作家都是来自不同省份,这些作家让阿根廷的文学增加了丰富性。


徐则臣也向阿根廷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他说:中国文学如果从最早的《诗经》开始算起,到现在大概已经有二千多年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使中国文学拥有非常雄厚和坚实的文化底蕴。进入世界文学阶段以后,中国文人逐渐发现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和文学之间是有一些差异的,进而逐渐认识到中国的文学需要建立在自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



徐则臣继续说:文学可以交流是因为有共同性,文学需要交流是因为有差异性。在文学作品里面作家保留了社会变化的最丰富、最真实的一些细节。所以,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最好的方式是阅读这个国家的文学作品。



关于本土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两位作家都强调:文学间通过交流来丰富本土文学,通过交流融入世界文学,让文学成为世界共同的财富。



对话结束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洋向两位作家赠送了纪念品,对两位作家光临学校与学生交流表示感谢。中国作家徐则臣现场接受了阿根廷多家媒体的采访并为热情读者购买的《跑步穿过中关村》一书签名。


本次活动由孔子学院拉美中心协调,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和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联合举办,为2016年孔子学院拉美中心“作家讲坛”的首场活动。 


作家简介


贾尔迪内里是阿根廷著名的作家和记者,著有《热月》《触及天堂的手》等。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获得多项文学领域的重要奖项,在阿根廷乃至南美洲以及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徐则臣,1978年生,江苏东海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午夜之门》《跑步穿过中关村》《水边书》《耶路撒冷》,中篇小说《苍声》《啊,北京》《西夏》等,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花街》《最后一个猎人》《伞兵与卖油郎》《如果大雪封门》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部分作品被译成德、韩、英、西、荷、日、法、意等国文字。《跑步穿过中关村》译成西文出版。



图片来源:孔院拉美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