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守微——康永乐山水画展
近闻永乐将要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首先对他的首次个展表示祝贺!这也体现深圳特区近年来对青年从艺者的扶持和培养。
永乐有着湖南人的刚正直率,勤恳努力,他在学校期间就有着较开阔的视野,永乐在笔墨上受到了系统的训练。尤其是在写生创作中有其个人的语言诉求。记得2007年带他们班去武当山写生时,永乐用王蒙牛毛皴的笔意画雷神殿岩石,笔墨苍茫浑然,结构清晰,古雅中见新意,也是从那时起,他从小处着手,把山石元素画出层次感与厚重感,繁密而通透,永乐能从细微的提示启发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画意清新淡雅,他在图式上研究宋人全景式的构图,注重笔意与画景的生发营造。在水与墨的渍染勾皴中经营浑茫幽玄的意境,令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
永乐到深圳工作已四年有余,笔耕不缀,希望永乐未来勇猛精进,取得更为可喜的成绩。
永乐早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师从丘挺教授、陈平教授等名家,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对中国绘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先后获得本科学士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永乐毕业后留在北京,从事美术实践和美术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历,更有助于他融入社会的浪潮里洗净铅华、不断沉淀、精进创作。2018年,永乐选择携家人离京南下来深,加入文博会这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在深圳国际文博会拍卖有限公司任国画部总监一职。多年来,永乐一直在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上潜心探索,孜孜以求,博采并蓄,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成为了新时代国画青年艺术家的新秀。欣悉永乐即将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可喜可贺!永乐的作品呈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云格物。“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永乐善于从中国古人、古诗词、唐宋元明清传统中国山水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其精髓,得规律而行,顺大势而动,从构图到物像的行与态,从中梳理、归纳事物发展的规律,再通过他细腻的笔触,在画纸上进行有效且生动的呈现,一枝一叶总关情,展现他心中的广阔山水情怀。
二云古韵。“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永乐水墨画里的青绿山水,无不体现古韵。他的画作构图疏密有致,虚实相应,用笔精当,而永乐又特别擅长勾勒轮廓,在染技法方面有独到的功夫,巧妙运用套染、点染、罩染、接染等技法,将生机勃勃和苍茫古韵有机、和谐地呈现在同一画面中。
三云诗意。“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永乐的作品追求东方诗意和气韵,重视山水画与诗意的融合,以达诗画相融的境界。结合中国历代文人的吟咏,在不同画作中体现出不同时刻的乡愁、思古、田园闲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等审美情绪。
四云清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看似平凡的自然物象在永乐的笔下都充满了生机、灵气、清新、沉静,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令人身临其境,只愿踱步其中,细细品鉴,赏尽秀美山川。
从永乐近期的作品上,可察看到他画作转型的端倪,在坚持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性进行勇于创新,在技法上更具时代性,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突出人文与自然的思考,更多关注的是人对心灵深处平静的追求,相信未来一定能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山水,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新风格,永乐的艺术世界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我与永乐是在2003年夏结识,当时都是为了进入美术最高学府一起奋斗。屈指算来,已经是快20年的交情了。我们都是来自湖南的外地小子,旅囊羞涩,曾经为了买画大卫的素描纸,徒步走了近7公里。又很幸运,在2006年,我们也共同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同班学习。
入学后,正赶上中国画学院教学改革,从大一就开始进行传统训练,而非往年的大二入手。永乐后来又随丘挺老师读了研。他在央美中国画学院经受了7年的传统笔墨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中国传统美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累起了丰富经验和优秀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和多种多样近乎完善的语汇范式、制作技巧。《宋书·宗炳传》中记载了爱好远游山水的宗少文在老年时画山水于室内,便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实际上,就是在笔墨间营造自己心中的乌托邦。
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也强调山水画需要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古人的生活也是充满了各种压力和无奈,人生波折需要心灵慰藉。而传世经典就会把这种审美情趣形象化延续下来。
可以延续的乌托邦,就是对于中国传统经典的致敬和学习。永乐继承了北宋人全景图式,延续了元季诸家的笔墨追求,形成个人面貌。在纸绢上耐心耕耘,不是停留于小庭院的雕琢,而是在山水中涵养性情,吸收烟云供养。他的这一过程还未定型,仍旧保持艺术家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精神,笔墨虽老道,气象依旧新,十分难能可贵。
在今天,作为一名艺术家,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保持前卫的焦虑感,在传统中吐故纳新,不断突破旧有的羁绊,不停地剔除个人的习气。艺术家的赤子之心,或许就在于心中的乌托邦不忍他人亵渎,也不容自己油腻。
永乐和我都已进入中年,互相砥砺,彼此锐进,虽然道阻且长,但相伴而行,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