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村众筹 | 梁思成和林徽因未竟的故事,我们一起去记录

2016-03-04 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

林徽因 故乡


我叫秦艳,毕业于南大古建筑和遗产保护专业,长期从事古建测绘和修缮保护工作。我和几位研究、关心古村发展的老师、朋友组成了“六村友”,希望能为日益没落的古村做些力所能及的保护行动。


2010年的春节,我开始了对家乡山西赵城镇老街区的调查。当时,城市大规模拆迁建设的浪潮已蔓延到了乡镇。由于自己从事遗产保护相关工作,处于一种本能的保护和焦虑,我拿起相机,开始了最无奈的保护记录,在节假日时间走访拍摄了大量文物古迹的照片,用这种方式,留住一个老镇的记忆。




一条新开的公路,将原来的街巷打破,公路两边正在坍塌的建筑,以及街区内部已被废弃的老房子,残破的现状,先人辛苦建设的家园,精美的建筑遗产,正在消灭.....




一座座深宅大院,无奈的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与如今的悲凉。门头的木雕,残存的墀头,依稀还能显出老镇过去的辉煌。这片老街区,后来建成了普通的新式小区,一模一样的造型。


2013年的冬天,我们走访了山西晋东南一带民居。




这两座民居后来的命运,也是自生自灭中。或者早已经被红砖水泥的新建筑代替。


2016年的春节,走访了晋南深山中的上寨古村。这里的民居,循河谷依山崖而建,形如碉堡,非常独特。村口有皇帝圣旨御赐的节孝牌坊。乡村遗迹,自生自灭中,随时有可能塌毁和消失,或者被人为拆除。


探访过程中,与一位当地的年轻人对话,他说“祖先留下的宝贝,被村里人连拆除带揉蹋,一座四合院,一夜之间就没了,带雕刻的木梁第二天就被人当柴火烧了。村里的戏楼和寺庙被推土机一会儿就推平了,造孽啊”。


我感慨人们的无知和随意,难道那些经几百年传承的东西真的就是“已经不流行”的糟粕?同时又万幸,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在乡村中少有珍稀爱护意识的年轻人之口。




这些建筑一旦塌毁,就永远的消失了。这些,只是这么多年普查记录的一个缩影。这不是艺术,不是摄影,是无耐的纪实。


在全国其他地区,人为和自然的破坏从来没有停止。


我们的乡村,民族文化之根


那些沉寂在深山中渐渐凋敝的古村,承载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乡愁和记忆。尽展中国乡村水墨神韵,契合中式文化生活理念。传统的古村古镇,其选址和布局以及景观空间,都是经千百年的自然人文磨合与选择而形成,记录和承载了中国最深厚的文化,以及时代的印记。如果说建筑是文化的载体,那乡村就是文明的史书。


冯骥才先生如是说:“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民族之根深深地扎在农村。无论从它的规模、内涵还是价值来讲,中国古村落都是一个最大的文化遗产。”





2000年时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了,一天之内就有近300个自然村消失,这其中就包含众多古村落。据中国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古村落消失的速度相当惊人。


古村遗产信息的普查与记录,已经到了不能再等的程度,是与时间在赛跑。


而这,从来不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支持。


关于普查,我们不是先行者


早在民国时期,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位先生,就开始了对我国古建筑遗产及乡村文化古迹的调查和记录。即便在颠沛流离的战火年代,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城市到乡村,从寺庙建筑到人文古迹,足迹遍布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了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据此写出了第一本研究中国建筑的书籍——《中国建筑史》。




调查中,林徽因非常关注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方面的研究及保护,还拯救了濒临灭绝的景泰蓝工艺,成为我国手工艺遗产保护的先驱。


他们这一时期的普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当年经普查的建筑已不复存在。那些珍贵的照片和图纸资料成为唯一的历史资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直到现在还被相关建筑研究者及学者当做必读的经典专著。


面对一片狼藉的故乡,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基于大量古村镇建筑及文化遗产信息的破坏现状,我们江苏古村之友近期将启动对安徽徽州区西溪南等三个古村的民间公益普查活动,记录珍贵的遗产留存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众筹的方式,集结古村之友普查团队、高校师生力量,摄影协会和媒体志愿者一起,以文字、影像、照片,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我们古村古镇的整体风貌、选址格局、建筑形态、自然环境要素、原住民情况及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艺、民间美学、民间精神、民间信仰等。先了解乡村并记录,再展开后续的保护和活化。


普查主要成果包括一套专业系统的村落遗产信息档案、一套古村印象系列纪录片及多套古村印象系列周边产品。希望构筑起人与土地的陪伴,让乡愁有处安放,让初心得以回归乡野......


让我们跟随江苏古村之友,来一场文明的自觉自知,全民的集体归乡。走回思乡的路,循迹乡愁和文明之根。我们不能让美好的家园只存在古人的诗句里,只存在过去的记忆中。



你愿意一起完成两位先生的未竟之事吗?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支持他们







全国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组织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全国30个省、直辖市、地区
数万名古村志愿者

近千家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社会组织

共同参与


古村之友的主要公益项目

(1)古村救援通道

古村之友欢迎在古村保护过程中需要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的朋友们与古村救援通道联系。


(2)古村创客支持

古村通过公益众筹、资源平台、能力提升、流量支持等系统方式帮助古村创业成功。

(3)古宅公益修缮

古村之友公益帮助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公益修缮,修缮一幢古宅、活化一座古村。有符合条件的古宅和古村,欢迎和古村之友联系。

微信号:gucunzhiy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