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张晓风、绿蒂一行走访中国作家协会
5月24日晚,台湾作家张晓风,台湾文艺协会理事长、诗人绿蒂(王吉隆),舞蹈家薛英娜乘坐的飞机跨越台海,抵达雨后的北京。不眠的城市灯光璀璨,让这个夜晚显得格外富有诗意。随后,《诗刊》社、作家出版社、《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等单位工作人员代表引领张晓风、绿蒂一行参访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文学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港澳台办公室、北京市台办支持。
“让书中的智慧跟现实接触”
《诗刊》社现在融合了《诗刊》《中华辞赋》和中国诗歌网,已成为拥有160多万用户的大型诗歌传播平台。《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介绍了刊物的历史和发行情况,《诗刊》社向作家、艺术家们赠送了1957年1月25日的《诗刊》创刊号影印本以及最新一期纸质刊物。众人在毛泽东同志为《诗刊》题写的刊名前合影。绿蒂感叹道:“我是诗人,对诗歌的感情最深。《诗刊》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刊很早的诗歌刊物,能来这里看看,我非常高兴。”
在聆听作家出版社历史介绍、参观作家社常设展览、观看作家社网络售书直播间的过程中,张晓风、绿蒂一行与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松、责编省登宇交流了传统出版社为适应图书营销方式的新变化而尝试的新方法。“社会在进步,大家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实体书和实体书店也都需要改变路线。像台湾24小时书店那样兼具多种经营方式的地面书店,在大陆也越来越多了。”张晓风如是说。
《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向张晓风赠送了三期以她的文章作为卷首的刊物以及一幅装帧精美的刊物插画。《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说:“张老师,您的作品在我们大陆的中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很受青少年的喜欢。”张晓风应邀在杂志社为青少年手书寄语,她沉思良久,郑重写下:“古代中国有个晒书日,把家里的书在七月七日,拿到艳阳下晒一晒除湿,并且点数自己书架上的珍藏,也让书中的智慧,跟现实接触。”以此鼓励青少年读者要多读书、读好书,对书籍有敬畏之心和珍惜之情。
“让两岸的文学对话与文化交往更为深入”
5月25日上午,张晓风、绿蒂一行来到中国作家协会,拜会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
吴义勤与张晓风、绿蒂等会谈
“非常高兴能够在中国作协见到来自宝岛的作家、艺术家朋友,我代表中国作协对三位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中国作协是作家之家,也希望大家到作协来,能够有一种家的温暖。”吴义勤表示,文学是全世界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精神共鸣的通用语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20世纪中国文学取得的巨大成绩,是由海峡两岸作家共同创造的。两岸作家有着悠久的交流历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文学创作上也互有激励。“张晓风和绿蒂老师多年来高品质的散文、诗歌创作,始终坚持人文立场,不仅传达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也表达了两岸一家亲的情怀。期待两位作家的创作能迎来新的春天,为两岸读者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
“发挥文学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两岸的共同愿望。我希望作家、艺术家们能把大陆之行的美好记忆和感受带回去,把大陆人民对台湾人民的真实感情带回去,也希望更多的台湾作家都到大陆来,让那些心系祖国的作家能跟我们建立更好的联系,吸纳更多的台湾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吴义勤特别谈到,中国作协非常重视两岸文学交流,尤其重视为两岸作家搭建文学桥梁,曾多次组织台湾作家走访大陆和大陆青年作家参访台湾。希望台湾作家能够为加强两岸文学交流多提意见和建议,让两岸的文学对话与文化交往更为深入、更加有效、更有开创性。
已是耄耋之年的张晓风平时走路常拄拐杖,听完吴义勤的一席话,她坚持从沙发上站起身来,不失风趣地说:“我在楼下看到鲁迅先生的雕像和诗句,感慨良多,可惜他早已离开了我们。拜现代医学所赐,我和绿蒂已经80多岁,比鲁迅先生长寿得多。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中国土地的成长、人民的成长,而且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荣幸和愉快。所以我想,人不仅要活得久,还要像吴义勤书记的名字一样,‘勤’能补拙,得‘勤快’‘勤奋’‘勤劳’地持续写作。”
“其实我跟中国作协的渊源很深。”绿蒂回忆起自己自1991年秋天参加艾青国际诗歌研讨会开始,与中国作协、中国文联建立联系的往事。“我曾和余光中、郑愁予等一同来过大陆访问,也参加过五届文代会,最深的感触就是,觉得大陆这边蛮重视文化,这方面比台湾做得好。”他谈到,尽管大陆与台湾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两岸同胞同根同种的血脉联系是无法割裂开的。“大陆的强大是中华民族的幸福和骄傲。台湾虽小,却有很多值得看的文艺场所,也有值得体验的文艺氛围,希望中国作协领导有机会能常去台湾看看。”
参加会谈人员在中国作协合影
“把最珍贵的书放在最该放的地方”
张晓风、绿蒂一行参观现代文学馆展览
以“家”为主题的作家书房展,展出了包括台湾作家柏杨在内的10位中国著名作家书房陈设,在这里可以近距离体验作家的创作生活细节。以“纸”为载体的珍品手稿展中,也包括林海音、柏杨、余光中、张秀亚、洛夫、聂华苓、陈若曦、赵淑侠、纪弦、萧逸等作家的手稿。张晓风、绿蒂一行通过陈设的器物、珍贵的纸页和丰富的资料,触摸百年中国文学的历史脉络,重温经典作家的文学道路,感受到两岸文学的同频共振。
张晓风、绿蒂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文学档案资料
张晓风、绿蒂一行在《诗刊》社合影
张晓风、绿蒂一行在作家出版社合影
(摄影 王纪国)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3年5月29日1版
微信编辑:王楠(实习)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