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回首过去的五年,是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崭新台阶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动“两个巩固”根本任务落地见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导向正确、基调鲜明,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五年来,抓紧抓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统筹推进理论武装、宣讲普及、研究运用,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狠抓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市委常委会议必学内容,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严格落实学习成效检验机制,持续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推动社科普及。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十进”宣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疫情防控先进典型事迹等30项专题宣讲活动,集中宣讲2.1万余场次。“百姓话廊”宣讲团、“蒲公英宣传队”荣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深入调查研究。结项2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省级项目,完成市级社科课题128项。创编《智库专报》《领导参阅》103期,29篇理论文章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持续为市委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五年来,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调整成立市委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治安全领域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协调机制,常态化开展全会述职点评、定期分析研判、日常督导考核、约谈提醒通报。压实压细工作责任。建立意识形态“1+8”工作机制和跨区域网络舆情信息互联互通、每月远程扫描等机制,细化量化目标责任考核,层层压实责任,监测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筑牢阵地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属地管理、主管主办责任和重点文化活动审查备案制度,持续加强对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文艺团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出版图书、影院、互联网传播平台等阵地的监督管理。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五年来,着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加强内宣外宣、统筹线上线下,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为西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全方位呈现中国、青海、西宁发展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累计在中央媒体刊播报道3000条、省级媒体2.2万条、市级及网络新媒体128.9万条。幸福西宁品牌叫响。着眼品牌树立,连续四年在央视开展《绿水青山·幸福西宁》城市推介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118场(次),举办城市形象对外推介活动111场,西宁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舆情处置稳妥高效。建立三级舆情收集举报处置平台,推进落实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舆情预警监测和分析研判能力明显提升。市委网信办被授予“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致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着力在惠民生、出精品、强改革上下功夫,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文化事业创新繁荣。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熊猫馆等文旅项目,打造了“唐道637”“FIRST青年电影节”“几何书店”等一批特色“网红打卡地”,文旅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精品剧目润物无声。持续挖掘优秀文化,《西宁盛典》实现常态化驻场演出,《湟水河畔》亮相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花儿·少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并在全国巡演,《尕布龙》等20件(部)文艺精品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文化惠民丰富多彩。持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打造“市民文化艺术节”“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常态化开展文艺轻骑兵巡演、全民阅读、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17万余场,城市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蹄疾步稳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改革,改革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有效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报台网融合,市广播电视台搬入新址,挂牌运营三县融媒体中心,创新线上线下联动宣传途径,策划推出的《40城·40年》《绿色西宁》《复兴路上》等一批优质产品获国家级奖项。教育阵地拓展优化。探索推进“三化三共三联”工作机制,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76个,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建设,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1.6万场次。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先后成立西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互联网新闻中心、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市委讲师团等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机构,大通、湟源县成立文联组织,完成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志愿者协会换届工作,新闻战线21件作品荣获“青海新闻奖”。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让西宁焕发生机、更具魅力。核心价值引领风尚。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心铸魂的基础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市31万注册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城市“温度”持续上升,城市精神自信昂扬。文明创建全面铺开。出台《西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评选市级以上文明村镇277个、文明单位620个、文明校园181所,2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1人荣获市级道德模范称号及提名奖,30.7万户家庭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创建日”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全市各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感恩奋进、拼搏赶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西宁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