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顶山老人的生活日记
幸福生活是什么模样
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答案
这里有一本顶山老人的生活日记
一起看看她的答案
DAY1
居家养老,还得看“医养融合”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中,听说隔壁小区有个大姐在家摔骨折,社区给她申请了保险,赔了好几千,好几个小姐妹问我知不知道,其实之前社区网格员就跟我说过啦,街道给我们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买了意外保险,大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特地开了理赔讲座,我顺势给周围邻居都科普了一下,大家开玩笑喊我为“专家”,其实我只是想多了解了解政府的优惠政策,让我退休后的生活更有保障而已,这几年真的明显感受到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
我是社区舞蹈队的一员,街道为我们提供了练习室和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月我们都会有几场演出,在这个年纪,我们仍可以去追求爱好和梦想,在舞台上发光发热,身心依旧保持年轻健康。
社区居民组织的舞蹈队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区。朋友老王参加了书法课程,跟着书法家协会的老师学习书法,之前脑梗的老张经常来这里做康复拉伸,闺蜜老李喜欢去活动室打乒乓球……过去的老邻居们现在隔三岔五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聚头,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居民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活动
社区还经常组织义诊活动,给我们定期量量血压、测测血糖,人年纪大了,都有个“三高”,很多电子仪器我们也用不好,定期来这里测一下,我们也安心。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义诊服务
退休之后,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我最经常待的地方,孩子们都发现我们越来越年轻了。在这里,真的很幸福!
DAY2
“健康小屋”为身体保驾护航
人年龄大了,身体难免出现小毛病,孩子们在外面打拼也不在身边,去趟医院都不方便。之前我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慢性病跟踪治疗的,今年初,养老服务中心的小陈跟我说,以后“家庭医生”可以定期来养老服务中心里给我们问诊了,我和老伴的降压药能直接在社区刷卡取药,还可以互联网问诊,这可是个好消息!社区“健康小屋”建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了!
“小北医养”提供社区里的健康服务
我们社区是老社区,独居老人还挺多的,楼上王大姐,家里条件有限,老伴还常年卧病在床,平时就很难见到他们出门,社区把服务送到了他们家,给他们送了护理床,床头还安装了一个一键呼叫装置,出现意外就可以直接连接亲属或网格员手机,防止意外发生,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员也会定期上门给王大姐家送药、进行日常检查,这些贴心的举措,也让我对未来居家养老有了信心。
护理人员上门服务
DAY3
家庭医生定制“健康档案”
自从得了高血压的毛病,我就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我还“收获”了专属的家庭医生——郭医生,郭医生给我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在微信上跟我沟通,询问我的身体情况、通知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给我分析体检报告,我现在有什么不懂的都会问他,也知道了更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诊疗”项目。
家庭医生问诊及签约
儿子今年40多岁了,每次回来都说自己伏案工作,导致总是腰酸背痛,有次颈椎压迫神经,还吐得稀里哗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让他去过几次医院,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后来听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了康复治疗项目,可以根据情况定制康复治疗方案,我让他去看看,他去完一次之后,头晕真的好了很多,他已经跟医生约好了下次就诊时间,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的“升级”了不少。
DAY4
看病再也不用过江
秋冬换季,老伴的风湿病又犯了,以前我们都去市里的三甲医院看,坐公交来回得2、3个小时,还要排长队、做检查,一整天都耗在外面了,后来,鼓楼医院江北院区开了,医生还是那些医生,我们打车过去5分钟就能到,再也不用一大早跟年轻人挤公交车了!
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
现在我老伴的风湿病定期在江北鼓楼复查,有时候约到晚上做检查,吃个饭溜达着就过去了,检查结果两个院区都能直接调,不需要我们再大包小包的带着材料过去,看病也能“说走就走”啦!
DAY5
医疗产业高地成“定心丸”
大家都说,我们这儿是一个“国际健康城”,有很多很优质的医疗资源,三甲医院、高端体检应有尽有,这成了我们顶山人的“定心丸”。
国际健康城
听说这里还有很多高科技的医疗企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都运用到医疗领域来了,未来的医疗肯定比现在还要先进!
顶山“城”事①丨一间小屋,满满“烟火气”
发布:王小雨
点一下会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