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羊晚报道 | 华附男声合唱团爆红的背后——能文能武才是华附学生的真实写照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498次图文,今年第158篇内容


华附男声合唱团爆红的背后

——

能文能武才是华附学生的真实写照


2019年5月8日《羊城晚报》A16版


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阴郁并未阻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这群爱唱歌的快乐学霸,他们反而因为这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爆红全国。


4月19日晚的无锡机场,正遭受飞机延误煎熬的乘客们突然听到熟悉的《传奇》旋律——“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这首应景的歌曲让等待起飞的乘客焦虑渐渐消除。


更没想到的是,在这“快闪”后的一周里,这群男孩成了各大主流公众号头条的主角,而这满满的正能量也温暖着人们的朋友圈……



央视4月27日《新闻周刊》新闻特写——华附合唱团机场快闪



01  新闻回放

“与其焦急地等待,不如快乐地唱歌”


尽管现场叫好声一片,不少乘客一边举着手机拍摄,一边跟着哼唱,但华附合唱团指挥老师杨纳的内心很忐忑,“因为那天我们刚参加完第六届全国艺术展演(以下简称‘国赛’),早上5时许就起来了,折腾了一整天,大家都十分疲惫,我担心他们在如此疲惫的状态下声音发挥不好;另外,在空旷的机场,我担心他们的声音不够大……”


杨纳和李明珂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也正是因为这两位老师追求极致,不断跟学生们在专业上“死磕”,才让这群进合唱团前还是大白嗓子、大都不识五线谱的“菜鸟”,经过一两年乃至数月的训练,就收获了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以下简称“省赛”)第四名的好成绩,如今又站上了国赛舞台。


▲ 在文艺小广场临时表演,还有一点点腼腆


而“快闪”是华附校园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了:在饭堂排队打饭的间隙,合唱团队员会忍不住唱几句;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排练完还意犹未尽的他们,会一路放歌走回宿舍;有时,在状元桥上即兴来一曲……




▲ 华附第12届英语节闭幕活动居然是“快闪”,大家高唱《Good Time》,满满都是欢乐

详情见:华附第12届英语节闭幕活动——快闪


“学生们觉得‘快闪’是一件很欢乐的事情,所以那天在无锡机场,他们就是很单纯地想到‘快闪’可以活跃气氛,与其焦急地等待,不如快乐地唱歌。”杨纳说,当时在机场,有同学在微信群里建议“快闪”,没想到一呼百应,说唱就唱。当然,在唱歌前,老师们去跟机场工作人员沟通,在得到许可后,这群男生才开始放歌。


▲ 华附学子在无锡硕放机场“快闪”,让众多旅客感觉很温暖


02  外界惊讶

“‘神学院’竟然有合唱团?!”


其实,早在去年省赛上惊艳亮相的华附男声合唱团已经引来不少议论,很多外校学生惊呼:“‘神学院’竟然有合唱团?!”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作为“神学院”的华附,只是一群埋头苦读的学神、学霸,每天跟数、理、化斗智斗勇,应该是“感性绝缘体”,没想到在高手如林的省赛上斩获第四名,并且获得国赛资格。大家纷纷好奇:华附合唱团,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 获得省赛第四后,在去年12月8日华附130周年校庆庆典上,华附男声合唱团同样惊艳全场


华附合唱团里,除了学霸,还是学霸: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队员,拿到名校offer的出国党,拿到知名艺术院校合格证的艺考生,学校各大社团的骨干人员……但是,他们也是普通人,也爱唱歌。在他们看来,学习与唱歌并不冲突,反而互相促进,大家因为热爱音乐聚在一起,唱歌是调剂、是放松,合唱团更是让大家收获了无穷的欢乐和宝贵的友谊。


▲ 华附合唱团平时的排练中


“学生们对唱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很多高三的学生都不愿意离开合唱团,哪怕高考前,他们都要参加排练。”杨纳总是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她认为,是学生一直推着她往前走。


这也是华附老师普遍的感受。


姚智丹和王沁玫都是高三学生,每次合唱团有排练,她俩都积极参加,“华附男声火了,很多人以为华附合唱团只有男生,其实也有女生的,男生和女生各有一支队伍参加了省赛,只是男生闯进了国赛。”哪怕暂时没有上台演唱的机会,她们看着男生们快乐地唱歌,也感到愉悦。


姚智丹曾是华附国学社社长,还曾代表广东出战2017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唱歌也是她特别热衷的事情。她说:“合唱团还有很多‘高四’、‘高五’的学长学姐,也就是他们上大学了还特别关心合唱团的发展,经常在群里给我们专业的指导,放假了也回来一起排练唱歌。每年12月底的‘华附春晚’,校友们返校,一起大合唱是我们的传统,只有经历了‘返校’,看见那片星海,才是真正的毕业。


▲ 华附春晚那片“星海”


03  合唱团揭秘

“就像钠(纳)丢进水里滋滋地化学反应,不断有新想法”


这样一支没有艺术特长生的合唱队伍,为何可以脱颖而出?“是热爱将我们聚集在一起,缺乏热爱的合唱团是没有灵魂的,也是热爱让我们出色,让我们得以站在更高的舞台。”国赛结束后,高二学生陈恺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 国赛前紧张的排练中


当然,在所有合唱团成员看来,军功章上肯定少不了他们的纳姐。“纳姐跟我们在一起,就是一块钠丢进水里,滋滋地发生化学反应,其实就是思维的碰撞和创新。


高二学生张弘毅说,大家都更爱称呼杨纳老师“纳姐”或“纳纳”,对学生十分用心是所有合唱团成员对纳姐的一致肯定。每次排练完,纳姐都带头鼓掌,并让学生为自己鼓掌,这是对自己进步和努力的肯定。


“去年参加省赛前,得知要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们也是震惊的。”张弘毅说。


不过杨纳却觉得这没什么,“合唱给人的印象是唱主旋律或阳春白雪的歌曲,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尝试流行歌曲啊,也可以尝试有趣轻松的表现形式,唱歌最关键是让自己和听众都感受到快乐。”


确实,不管是《传奇》还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男生们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非常到位,这种创新让观众和评委耳目一新。这群学霸可不只是会学习,一站上舞台,个个戏精上身。每次都会过来看男生们排练的姚智丹也对表演赞不绝口,“他们就是正正经经在搞怪。”


这种“搞怪”就是华附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的结果,而华附历年来在全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上都有不俗的成绩,也是在这种鼓励中潜移默化的结果。


04  校长说

“华附学生更希望成为有趣的灵魂”


还有一个月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张同学已经通过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这三所大学的艺考,他只要在高考中发挥正常就好了。“我们平时排练都是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唱歌的时候能把学习的烦恼抛诸脑后,唱  完就身心愉悦。晚上再投入学习,效率会高很多。”


张同学高一通过“大仙班”(注:大学先修实验班的民间昵称,其介绍详见 招生简章)考上华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从小受父母的艺术熏陶,对艺术发自内心地热爱,所以决定走艺考这条路。“从小听多了交响乐,受艺术的熏陶,对我的思维启发很大,艺术跟思维是相通的。我们合唱团还有很多奥班的学生,他们一样学习、唱歌两不误。”


艺考中,张同学从众多艺术尖子中脱颖而出,专业成绩排名全国第五。他认为自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华附合唱团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北电的专业考试中需要才艺展示,很多人选择朗诵、跳舞等,但我选择的是美声,纳姐的指导和我们平时的排练真的功不可没。”


华附校长姚训琪说:“外界总是觉得华附的学生很安静,只会呆呆地读书,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特别热衷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华附男声合唱团“快闪”爆红后,让华附学生“能武”的一面展现出来了,“能文能武”才是华附学生真实的写照。华附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都很强,总是高效率学习,挤出各种时间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学校几乎每月都有大型体育活动,如华附体育节从羽协杯开始,共10个项目(羽协杯、乒协杯、游泳锦标赛、田径运动会、校运之星评选、足协杯、冬季长跑和冬泳、篮协杯、棋类赛、春季运动会),跨越一学年,正可谓“无体育,不华附”


▲ 华附跨越一学年的体育活动,正可谓“无体育,不华附”


同样,文艺类活动也种类繁多,花样百出:华附青春旋律艺术节从每年11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底,共十个项目(主持人大赛、小歌手大赛、舞蹈表演、器乐表演、艺术展、高雅艺术欣赏、年级文艺汇演、华附春晚、辞旧迎新主题班会、艺术之星评选)。



姚训琪说,体育与艺术教育是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意义非凡。“我们希望学生全面发展,而华附的学生也更希望成为有趣的灵魂。”


文字:何宁 李芸

▌图片:学校供图

▌出品: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转载自:公众号“羊城晚报学大大”5月8日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