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学习成长,愿青出于蓝:2019年华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顺利结束

华附教学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557次图文,今年第273篇内容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青蓝工程”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奖名单公告

从3月至5月份两个阶段举行的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青蓝工程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圆满结束。教学技能比赛的形式有:解题、命题、教学设计、说课和课堂教学。第一阶段的比赛共有83位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赛,按各科组参赛人数比例确定26位教师进入在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比赛。

许多学科组通过请校内外专家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研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进”的比赛初衷。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推动学科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成长。

现将比赛结果公告如下。

获奖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一、课堂教学比赛(综合奖)

一等奖:程涛、董楠、林琪、孙逊、王煜、杨超、赵建辉

二等奖:李金月、李明珂、李蓉、林佩珠、刘湘敏、罗心蕊、罗宇立、申西芬、叶信曦

三等奖:陈达姗、邓雅荻、霍颖怡、黎颢、刘莉、龙芸、谭志昌、王飞华、吴沛仪、许灵敏 

上图1-3:姚训琪校长为获课堂教学比赛(综合奖)一、二、三等奖的老师颁奖

二、教学设计比赛

一等奖:赖彦君、黎海燕、林琪、刘莉、申西芬、孙逊、谭志昌、王璐瑶、王煜、赵建辉

二等奖:程涛、都曦卉、范绮芹、黄靖舒、李金月、李明珂、李应、林春鸿、刘湘敏、吕鸿斌、倪骊珣、许灵敏、杨超、叶信曦 

三、说课比赛

一等奖:邓雅荻、黄靖舒、黎海燕、林琪、罗宇立、申西芬、王煜、杨超、赵建辉

二等奖:程涛、赖彦君 、黎颢、李金月、李应、林春鸿、刘湘敏、龙芸、吕鸿斌、曲娜、叶信曦、赵炜

四、命题比赛

一等奖:叶信曦、林琪、刘莉、范绮芹、梁泽贤、郑华、陈达姗、赵建辉、谭志昌

二等奖:程涛、黎颢、李蓉、罗雪梅、罗宇立、吕鸿斌、申西芬、吴玉婷、徐蔚琳、许灵敏、赵炜、邹晓燕 

五、解题比赛

高中组第1-3名:曲娜、许灵敏、赵炜

初中组第1-3名:杨媛、杨景丽、李蓉 

教学处

2019年7月12日


附参赛教师教学反思

1、语文科董楠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临行密密缝”——考场作文快又好的“提纲大法”》

教师反思:①教学应当想学生所想:教学内容的确立经历了“教我想教的”到“教学生需要的”的过程,在葛菁科长、夏俊萍老师、颜文茵老师的提醒下,认识到即将面临二模考试的学生更需要在应考内容方面的指导,所以果断更换为考场作文写作指导。正因为抓住了恰当的教学时机,所以这几课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②教师应当虚心求教在课后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的意见建议让我醍醐灌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继续虚心向各位有经验的老师们求教,争取更大的进步。感谢科组各位老师的关心与帮助。

③教学应该不忘初心:教学的遗憾永远存在,但是正因为这些小遗憾才使得我们不断继续努力。教师的成长,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敦促着教师的成长。不忘教学初心,才能不断精进业务成长为更合格更优秀的语文教师。

 

 2、语文科李蓉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伴随悠扬的下课铃声,我的比赛课也落下了帷幕,随之而来的有轻松、有感谢,更多的是反思。

在语文科组的老师们对我的课进行点评之后,我感受到了语文科组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心及帮助。尤其是我的教学师父葛菁老师,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一次次建议,一次次修改,具体到每一处细小的环节、环节间的逻辑甚至是课堂上的话语,都耐心指导。在这里,衷心感谢葛老师!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科组及备课组老师们的点拨也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每个小细节的处理建议都让我感慨不已,比如最后结尾的处理、提问学生的方式、问题的精确化等方面仍需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清楚地知道想要不止步需要不断向他人请教,同时自己也要勤于思考。我的教学之路才刚启程,我会一直上下求索,永远保持学习的热情!

 

 3、语文科陈达姗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高考写作审题立意实战演练》

教学反思:在高三作文备考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审题方面欠缺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归纳出几个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到自己写作的中心观点。因此我设计了错题回顾和实战演练两个主要的环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回答问题。但是也反映出学生在做迁移练习的时候,思维的精准度还不太够,教师需要进一步的归纳概括以及提升。说明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我应更加大力度去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准确性。感谢高三备课组的老师们在平时的备考工作中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经常有醍醐灌顶的畅快感;也感谢科组同事们的信任与支持,给我各种锻炼的机会,督促我成长。

 

 4、数学科王煜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正是在备课、反复打磨、向老师们寻求指导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逐渐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教学设计更精细,课堂把控更精准。感谢数学科前辈们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教学师傅周洁珍老师,马科,黄毅文等老师帮我磨课,从细节上,严谨性,整体把控方面为我提出具体而精细的意见,让我豁然开朗。感谢刘燕萍老师对整节课从系统上做出有深度的解读,引导我从更高层次把握教学环节间的逻辑,使整节课更为流畅。教学之路漫漫,在华附众多榜样的引领下,定当不断学习,脚踏实地,不忘初心! 

 

5、数学科申西芬老师教学反思


贯穿将近一学期系列比赛(教学设计比赛、同课题说课比赛、出题比赛、授课比赛)给我以下几点感受:

1.在教学设计比赛中,满满的两个小时,让我们回归到最基本的一种备课状态,没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只有面前的一本教材,让教师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如何将这些知识用更好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2.同课题说课比赛,进一步让我们能将前期教学设计中所思所想阐述出来,进一步完善一节内容,或者说用另一种形式展示教师的思维和对知识的理解;

3.在出题比赛中,其实又是以另一种形式来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的一种预测和检验;

4.最后的上课比赛当然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再现。考察我们对课堂和对知识的全面把控。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意识到要不断进步,要不断剖析自己,向他人学习,促进自己的进步;但是这次比赛太集中了,我觉得应该单项分开开展,以便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效果会更好。


6、数学科林琪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立体几何中基本模型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人任教的班级为高三B3层,学生基础适中,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一二轮复习。学生对立体几何掌握得一般,对于比较抽象、灵活的立体几何问题存在较难入手的现象。立体几何的困难在于直观想象的困难,学生对于三维空间里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难以把控,较难结合问题将抽象的问题模型化。因此本人将授课内容定为《立体几何中基本模型的应用》,以不同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搭建利用基本模型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中包括有哪些常见的模型(定理、公理中的模型、空间几何量的求解原理、常见几何体等模型)、模型的作用、处理问题时常见的立体几何思想(模型化思想、平面化思想、特殊化思想)。

由于高三复习课的特点及复习已进入到后期,因此授课内容的综合性及系统性更强,本节课通过立体几何模型这一主线,将不同类型问题串联起来,方便学生整体化思考问题,系统性地处理问题,知识形成链状或块状,方便记忆与调动。本人选取的教学模式是自主探究及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关键及困难之处教师加以点拨与引导,课堂自然地生成。

 

7、英语科邓雅荻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an inspiring person in your daily lives” 阅读课

教学反思:整节课完成度较高,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写作手法、态度观点和主旨并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及情感与文本主题相结合,形成自己观点。学生能将文章中写作手法运用在“an inspiring person in your daily lives”的话题。但学生在进行知识迁移过程中,思路会受到文章主旨的局限,没有进一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拓展。

本节课设计方面,内容较丰富,但对于主旨探究方面还不够深入,适当可对于某些活动内容进行删减,在主旨探究方面,可进一步挖掘。


8、英语科黎颢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The Unknown World”阅读课

教学反思:本课以视频导入,引出文本话题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思考路径,并以此为抓手激发学生探知欲,通过启发学生抓住叙事文本的时间线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总体结构,在充分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挖掘文本隐含信息,提炼文本行文特点,为读后产出做好铺垫和准备,达到以思助学,以学促用的目的。基于实际授课情况,本节课还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发展为导向,训练学生综合能力。新课改提出了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强调学科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维度的发展。本课在输入环节借助思维工具梳理文本信息,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立体框架,抓住重点,在输出环节着重训练学生获取、分析、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深度解读文本,发挥想象力进行读后续写,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获得充分发展。

2.以文本解读为中心,深度挖掘文本内涵。本课紧密围绕文本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在主题语境中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逐步完成对文本的解构和剖析,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思考,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进一步深化文本解读,评估文本内容,理解写作意图和表达特点,凸显了以文本的主题意义为轴的深化文本解读的课程设计思路。

3.以主题意义为主线,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学生围绕文本的主题语境,基于文本阅读,在梳理文本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深化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探析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感悟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尝试运用所学创造性地开展读后续写,在交际过程中促进沟通能力发展,提高理解和表达效果,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9、英语科龙芸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无声的幽默的大师》

教学反思:这节课从对“学生已知水平”的分析开始。由于学生对卓别林有所耳闻,但观看过其作品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对卓别林何以被称之为“无声的幽默大师”缺乏认识。基于此分析,通过反复研读语篇,我明确了此篇阅读的主题意义,也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明确人物传记的基本要素;了解查理·卓别林的生平;概括卓别林的表演特点、体会其隐藏的深刻本质;学习卓别林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围绕着“卓别林的人生经历如何塑造了一个幽默大师”这一主题探究问题,我把语言学习、文化内涵和人生态度融为一体。从学生对于“两次世界大战对于卓别林的影响”、“卓别林的童年生活对卓别林表演风格的影响”和“小小流浪汉的形象内涵”的回答可见,本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

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借班上课,课堂节奏不够流畅,在学生对照人物传记要素阅读文章过程比较拖沓,导致学生无法完成“读后鉴赏”这一部分,没有深入分析本篇人物传记作者的目的,是否实现了该目的,以及作者叙述是否客观,没有实现“批判性阅读”。听课评课的老师课后建议,通过“翻转课堂”,把对照要素阅读文章这一过程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上学生交流分享。也有老师建议,变人物传记要素对照阅读为小组合作提炼,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有老师指出,拓展《城市之光》的片段视频不如播放《淘金记》课本描述的“卓别林煮鞋吃”片段,以进一步加深文本理解、促进语言的应用。这些建议均让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未来我仍需潜心研究、静心教书、用心育人。


10、 英语科杨超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The Return of the Dinosaurs?’”

教学反思:该议论文在提出想通过克隆的办法使恐龙回归地球是不可能的。文章在进行原因分析的时候,作者列举的除了事实还有一些主观性的观点,并不是支撑观点的最好证明;而列举的另外一些事实虽然与论点相关,但是由于缺乏清晰的因果分析等逻辑论证过程,并不能很好地直接论证观点。施教班级学生对基于简单事实细节的问题没有太大兴趣,偏好具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同时,多数学生在篇章意识和批判性阅读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尚未形成进行批判性阅读的习惯。这些薄弱环节正是本班学生的发展区,也构成了本班阅读课堂的重难点。

    基于此,我设计出既适合学生学情和文本特征又符合新课标中培养思维品质的要求的教学目标。即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以及完成其延伸出来的家庭作业,学生能够1、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特点把握论点、论据等基本事实信息。2、通过语篇分析,掌握论证论点的两个要领:基于事实、逻辑清晰,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相应地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3、分析和讨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文章大量使用的因果分析的逻辑论证过程,提升思维的逻辑性。4、质疑和讨论是否所有论据都很好地论证了论点,培养批判性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上,我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也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认可,认为本课在培养学生批判性精神和教会批判阅读的方法方面,做了很好的创新和示范。

 

11、物理科刘湘敏老师教学反思


      本学期,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包括说课、出题和讲课比赛。科组非常重视,邀请洪丹老师为我们讲授什么是说课,如何说课,洪老师身上担负高三教学重任,为了这次培训,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重做了课例中实验,非常认真负责地为我们讲解。让我非常感动,于是我也认真准备了说课和讲课,在这个准备过程,我收获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在平时匆匆教学中没有想到的问题。

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上,我反复斟酌,最后围绕以下几个要点1、如何将思维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备课过程会去思考,为何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何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2、重视物理实验,注重学生的参与。3、如何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遇到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的比赛,我收获良多,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虽然自己工作十几年,但教书绝对不是重复往年教案,要上好每一节课没花上心思是绝对上不好的,今后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前行。

 

12、 物理科赵建辉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动态圆”在磁偏转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很大的收获,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学的经验。经验是日积月累的结晶,必须经过自己的有效反思和总结才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经常的反思总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青年教师要想成长的更快,就要多参加这种课堂教学的比赛,多听专家、老教师的指导和意见,自己多反思、多总结,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在最后的课堂教学比赛前,我在科组分别参加了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大赛和命题大赛,每一轮的比赛我都认真对待,态度决定高度,我本着学习、提高的心态来对待这次教学技能大赛,也希望在这系列的比赛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到了课堂教学这个环节。这次参赛课题确定下来后就进入到紧张的备课环节,从考试大纲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情到教学方法,从教具制作到板书设计,每个细节都能精心打磨,力求做到万无一失,经过精心的准备,这节课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效果良好。

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看到不足才能进步,发现问题并正视这些问题,是我们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还不够深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不够,时间的分配还可以更加优化和高效。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赛,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我还要继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是为了参加这样那样的比赛去备课,去上课,而是从根本上去充实自己,并把自己所学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化学科叶信曦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人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的限度”

教学反思: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精选学科知识并置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兼具实践性和思维性),在持续建构和螺旋上升中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素材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本着以上原则,笔者设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并实施。教学中以系列实验为教学载体,以问题链的方式,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化学素养。

 

14、化学科许灵敏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亲核取代反应中的选择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2班化学特长组的学生。考虑到奥班学生的特点:思维活跃、知识面广、逻辑性强,尝试以讨论课的形式来展开教学。首先通过几个典型的亲核取代反应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亲核取代反应中的选择性判断的一般规律来预测较为复杂反应的选择性,并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来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思考反应机理。教学活动上应用小组讨论、学生画机理、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亲核取代反应中的选择性规律提升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由于初次尝试讨论课这种比较灵活的上课形式,尽管对于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做了充分的预测,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整体课程的进度也比预测的要快一些,因此对于个人的临场发挥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氛围也较讲授课更为活跃。


15、生物科李金月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从初稿到终稿几经修改完善,在生物科组多位老师提出的建议和实践反思中,有了一些新的思考:(1)联系实际设计课堂引入:设置眼睛辨识游戏最初只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暴露学生前概念、引入教学主题。如暴露出学生可能存在的前概念“黑眼珠指的是瞳孔”,进而引入对眼球结构的学习。(2)精选活动突出教学重点:从最开始的素材大集合到最后精选的两个课堂活动,真切体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对于学生深入体验和知识生成的重要作用。(3)学生协作促进知识生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分享,由其他小组进行修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既有组内合作、又有组间互助,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合作生成知识。(4)问题串联呈现知识条理:课程设计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至关重要,通过设计问题串形成清晰的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5)明确任务指向有效课堂:在初一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课程,由于初一年级学生思维和注意力发展的特点,确立明确的课堂规则、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教学指导,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有力保障。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实践和反思。感谢学校提供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感谢科组提供的宝贵机会,感谢在备课过程中提出宝贵建议和帮助的各位老师们。我将继续向各位老师学习,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成长。

 

 16、生物科孙逊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基于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应用PBL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STS教育和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思想和原则,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独立思考,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产生新问题,展开新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践机会,大家大胆尝试,认真观察,勇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不断的自我修正和完善,收获了探究及合作学习乐趣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思想。

通过在本节课探究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师生双方均收获了新的体验和成长,感谢学校和科组提供的比赛平台,给予的实践机会,也感谢所有在备课、磨课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老师们!


17、生物科罗宇立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揭开肥胖的秘密——基于瘦素的实验思维的渗透

教学反思:由于授课时间(5月初,离高考不到1个月)和授课对象(高三)的原因,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主要有几点思考:一是知识整合,作为二轮复习的课堂,希望能把不同章节的知识整合起来,唤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回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这堂课主要通过瘦素这个话题把动物生理的相关知识点串起来;二是思维提升,生物是一个实验学科,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方案设计,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三是问题导向,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思考这些问题的角度和方向,进而去调用知识形成规范的答案;四是情景教学,为了让学生尽量摆脱沉浸了一年的题海,这堂课利用了瘦素研究这个情景,有效地嵌入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去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单纯地“做题目—讲题目—做题目”的课堂模式。

 

18、政治科林佩珠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探索未来的职业世界

教学反思:1、参赛的心态。比赛(公开课)是一个契机和平台使我自我鞭策,备课的过程需要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式,促使我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对所教内容有更多的思考,对教法,甚至具体到如何提问进行琢磨,做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不管结果如何都有收获。

2、备课的过程。比赛课的呈现是我第4个版本的教学,从第1版到到第4版,教学目的和重点,大的框架都没有变化,主要是细节上的变化,几次的调整,一是自己上课的观察、感觉和反思,二是听课老师的反馈,三是去听别的老师的课所受的启发。

3、上课的感受。这节课有很多的生生对话以及师生对话,我是蛮享受对话的过程的。从刚入职时很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些我无法把握的话题,到现在我有点渴望学生生成些我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如果能,我觉得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深化,是一种丰富和深入的过程。对我来说,如何更好地创设平台让学生对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探索,更多的抱着好奇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4、努力的方向。发展指导课的范围和内涵比心理课广,是更综合的一门课,尤其是外部世界的探索部分,跟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甚至信息学关系非常大。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向其他科任老师取经,用有趣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去探索和思考发展的问题,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19、政治科吴沛仪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发展论英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是介绍国家制度,内容限定性高,上起来也会很容易走向枯燥说教式。为了打破这种一般模式,我查阅并调动了大量的素材,对课本的知识也重新整合了一遍,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国家制度。课堂也意外地得到科组老师的认可,科组长评价称“这节课做到了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一般为神奇”,科长的这番评价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但这节课也有很多我需要反省的地方,我更多的把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而忽略了学生这个重要的学习主体,在深入思考每个知识点应该怎么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怎么设置让学生跳一跳就能碰到知识的学习难度和素材选取的方向这块上缺乏考虑,;而且当时我也做了个不恰当的决定,课前一直强调会很多老师甚至是校长来听课,导致他们在上课时候也很紧张,放不开,整个课堂显得较为压抑。说实话,我确实当时更看重的是老师的观感,可能这也是一个不自信的年轻的老师的功利心所致,事后我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对学生来说也是不负责任,我已经吃过教训了,希望下次我能长点记性,也更自信点,让公开课成为常规课。 

 

20、历史科刘莉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罗斯福新政》

教学反思:连续12年教学生涯,让我亲切大气、激情思辨的教学风格已经形成,但我一直坚持并付诸实践的“高立意、高互动、高思辨”的实施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仅是课堂参与,思维的延续性不够,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参与度不够,每节课老师追求的高立意,最理想的结果是学生经过思考和引导后自发地把思维拔高到老师预设的或者更高的思维程度,但是这种自发和生成比较少,所以教学风格急需升华和创新;出现的困惑还有思维定式和史料采取的广与范,对史料的删选力度不都大,胡子头发一把抓;教学进度前松后紧,上课比较随意,本学年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透彻;通过第一轮的说课和第二轮的公开课,我终于豁然开朗,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也终于突破了我一直以来的瓶颈(杂乱的东北大乱炖),我现在的目标是像主题鲜明的精致广东菜迈进;更重要的收获是我摸索到了一种提升思辨力、可操行非常强的方法:小组探究思维争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延续付诸实践、不断提升完善,让我酷爱的历史课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并将一直在我的教书生涯中延续下去……

(一)不足、困惑。1.“小组探究、思辨争鸣”历史课堂,思辨的分量非常重,需要老师有非常开阔的眼界和学术功底,我作为中学老师对学术前沿的了解和更新没有那么及时和全面;

2.虽然历史核心素养中有一条“思辨性”的培养,但在当前高考的应试教育之下,课本旧教材和新教材,与学术前沿的脱离;标准答案的趋同性和学术前沿的争锋性之间是矛盾的,标准答案和思维发散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和完美结合;

3.“小组探究、思辨争鸣”历史课堂的实施还属于初步启动阶段,具体操作过程还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课前互助探究的时间保障、探讨效果、课后的记录跟踪的真实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等等方面,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及时调整;

4.“小组探究、思辨争鸣”历史课堂也需要突出主题,增强新主题的整合能力和高屋建瓴的眼界。

(二)努力的方向:1.增强学术意识、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和动态,开阔视野、扎实老师自身坚实的历史功底;

2.坚持“小组探究、思辨争鸣”历史课堂一如既往的实施,了解思维的碰撞;了解学生的思想,疑惑、思维的争鸣,并且激励和鼓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

3.积极参与科组名师李健老师、黄永友老师的两大课题和李健老师的“求知”工作室、认真学习;

4.坚持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继续积累经验摸索初中3年教学和高中新课改走班制教学高一、高二至高考整一轮历史教学;让同学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素养! 


 21、地理科程涛老师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比赛,我加强了相关课堂教学和命题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前的命题和教学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经验的方式在进行,而为了参与此次比赛,我也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加强对命题相关理论知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学习。而这个过程对自己在整个有非常大的帮助。

通过此次比赛,也促进了我命题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在第一轮命题比赛中,我能将当前流行的命题方法运用到命题中,并结合当前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热门话题进行命题。在第二轮的授课比赛中,我打破以前授课的传统模式,选用《英国》这一国家来完成《欧洲西部》这一部分知识的讲授,通过以小见大的这种方式来讲授这一区域,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在教学时选择了在讲授此刻的一种新的方法——对比教学法。整个课程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教学时能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材料——“足球”这一要素,能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整个课堂效果较好,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同。

通过此次比赛,促使不断的总结、反思、学习和提升。2009年毕业之后,我即来到附中工作,今年也是我刚好是我再附中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恰遇学校今年举办了“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我把她看作是对这十年工作的一种检验,也把她看作是继续在附中工作的新的起点。能进入第二轮,我把看作是对我过去10年在教学上认真钻研,踏实工作,努力付出的一种认可。同时,在整个比赛中,我也发现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她促使我不断的思考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未来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22、地理科谭志昌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教学思考: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确定主导因素应以达到经济目的为原则。在课堂问题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问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导入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讨论。特别要强调同一种工业因技术条件的改变,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会发生变化,在工业区位选择时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工业区位的选择。

 

23、信息与通用技术科霍颖怡老师教学反思


参赛课题:《人工智能初识——语音测评》

公开课结束之后,本人十分荣幸与校内校外的同行前辈们一同评课,感觉受益匪浅。前辈们给我很多关键的建议,加上自己的自查反思,梳理归纳如下:

1.学生是否对探究活动感兴趣?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意义,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实体化,有效引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可是课堂中探究题目比较生硬,只是要求制作语音评测机器人,而没有将其放入实际应用请景中润色,学生机械完成任务而不知为何。改进:“制作语音评测机器人”改为“老师在课堂上想要客观地检测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请你为老师制作一款机器人吧!”

2. 拓展探究任务的目的不清晰,可用“相似度”原理引出下文“平均算法”。拓展探究任务旨在给学生阶梯式编程训练,提高他们使用图形化编程的能力。探究任务是制作有计算平均分功能的语音评测机器人,在原有编程基础上拓展运算模块的学习,可是在引入拓展探究任务时,并没有说明这样设计任务的原因,导致学生机械完成任务,并不知为何求平均数。改进:描述语音评测原理时曾提到输入语音与标准语音的相似度是评测分数的标准,在这里可以提问:如果要客观准确地评价一名同学的英语口语水平,需要多次测试数据,并取得数据的平均值,才能体现他的平均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给机器人升级呢?

3.  器材不足,学生课堂参与度受影响。这次课堂上分组情况为每组4~5名同学,每组配备一套器材,一份导学案。在上课前任命每组的小组长分配组员任务并且要求每位组员都有事做,旨在提高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协作能力和保证课堂活动有序进行。可是器材少会导致动手实践机会有限,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改进:3人一组一套器材一份导学案。

4. 学生分享时间有效化,效果会更显著。把握课堂节奏的同时学生小组分享是反馈的重要途经,可是这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不应以时间长短衡量效果,我觉得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分享时间更加有效化才是需要思考的。改进:在学生分享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回答并且把提醒学生把重点放在小组内的独特想法。

5. 小组评价表中加“合计”“平均”量化参与度。分析小组评价表得“动手能力”“任务”“探究一”得分较高,“乐于展示”“善于倾听”“探究二”这三项分数较低,反映学生动手能力,乐于参与到机器人制作中来,对动手完成的任务比较感兴趣;而在课堂发言和交流这一块还需要设计激励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二”任务难度系数增大,所以参与度较低,这里还是需要老师更关注学生完成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改进:每完成一个任务、发言,小组按照完成速度进行阶梯式加分,直至结束课堂评出最高分的小组,进行奖励。

6. 作为人工智能课程的老师,我们应作为一个产品的介绍者还是知识的启蒙者? 人工智能课堂上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现时代正是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而不变的是人工智能的原理。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需要成为知识的启蒙者,告之原理,以有趣的设计任务,多元的角度,激励的手段,引导学生自主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解决实际问题。思考及建议:人工智能课堂中需要有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调整。硬件:课堂环境、学习设备等;软件:教师资源、课程设计、学习软件等。目前国内还没有很成熟的人工智能中学课堂,所以需要多方专业人士对课堂研究和重组,而中学的人工智能启蒙需要找准位置,学习难度不宜过深,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人工智能才是重点,为高校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能者,为祖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24、体育科王飞华老师教学反思


比赛内容:下压式接力跑教学。

教学反思:1.学生通过分小组比赛有效。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教学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2.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缺少让学生放开思维进行思考和创新。本节课是新授课,所以对于动作的质量抓得比较细,因此忽略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思考-创新-练习”的步骤,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本次青年教师技能比赛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都受益匪浅,发挥个人优势教学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缺点,通过本次比赛更好鞭策我们更快的成长起来。

 

25、体育科罗心蕊老师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体能训练与游戏、音乐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练”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透过课的教学,本节课在准备活动以及体能、放松练习的的时间段选择跟音乐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音乐融入过于生硬还需要加强学习。2.在教学手段与场地的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充分的利用场地让学生们多跑动。3.在练习时应多关注学生,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26、艺术科李明珂老师教学反思 


课题:花城版《音乐鉴赏》模块第四单元第2节大众音乐—《爵士音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紧抓爵士乐的特点——拉格泰姆音乐节奏特点与布鲁斯旋律特点,同时利用《演艺人》及《蓝色狂想曲》的谱例深入且高质量的分析音乐,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从而创造爵士乐氛围。

同时,亲自用钢琴示范演奏《土耳其进行曲改编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布鲁斯音阶”的理解。同时,在了解爵士乐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对简单旋律进行“唱”或“弹”的创编,使学生在创编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爵士乐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爵士乐。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中规范使用专业音乐术语,同时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共学习成长

愿青出于蓝

▌来源:教学处

▌图片:各学科组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