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火神山药房、武汉前线日记……这个元宵,来听听华附人抗疫故事

校媒体工作室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 712 次图文,今年第 55 篇内容





今日元宵

庚子年的第一个月圆日


在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你是否想起了

华附饭堂每年元宵节的免费汤圆?

校园内热热闹闹的灯谜会?







特别鸣谢:华附小伙伴们的朋友圈
但这个春节可能少了几分亲朋团聚的热闹与喜悦但这个元宵华附校园也暂时没了往昔的欢快和熙攘

“冷清、安静得不像我附啊”

毕竟是

庚子年战“疫”进行时

我们当然要

躲得过初一,守得住十五



元宵佳节,他们还是特地赶回学校录课老师们不戴口罩,是为了更好的录课效果(点击查看大图,看看他们是谁)。但也请放心,每次录完都会进行细致的场地消毒。“停课不能停学,不能停教”

元宵佳节,他们还在为下一批物资奔波着

华附校友会及众多校友向省内多家医院定点捐赠防疫物资(来源:广东卫视新闻频道2020年2月6日17:00“正点播报”)除了参与校友会的抗疫援助计划,还有不少华附校友自发到防疫工作前线捐赠物资“前线抗疫,后方当然要继续接力”

元宵佳节,更还有他们!他们还在抗疫前线忙碌着!不止是我们最为熟悉的55届钟南山校友,他不仅一直身体力行奔走在抗疫前线,今天还在《中国行!今日元宵,让我们共护家园!》里为大家加油鼓劲

刚放下物资捐赠工作,88届陈振光校友作为广东第三批医疗队成员又马不停蹄驰援湖北
在武汉重症室前,81届谭杰校友通过小视频向大家道一声“元宵快乐,安全健康”
86届季波校友(左)随第二批医疗队连夜出发,英姿飒爽86届季波校友年过五旬即将退休,但她毅然报名奔赴武汉。在面对央视采访时,她非常有底气地告诉全国观众:“药房目前已具备了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所有种类药品,包括抗感染、抗病毒药品以及生物制品、急救药品等,目前正在把各个药柜及药品责任到人进行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为火神山医院药房负责人,不用说,我们都能猜到这个元宵她将如何在忙碌中度过。


【抗疫日记】走过最黑的夜,我们将迎来黎明的曙光


图中拿着“北”字的是99届黄林洁校友

作为第一批医疗队队员,黄林洁校友在除夕夜即驰援武汉。这是她(左一)和同事们在隔离病房前的加油打气。怎么辨认?唯有衣服上手写的姓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林洁讲述:

抵达武汉后之后,经历马不停蹄地安顿整理、紧急培训,我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在1月26号接手汉口医院的呼吸科病区,里面有近80张病床。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病房环境还是患者情况,一切都在慢慢改善,这都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黄林洁校友和前来接班的同事详细交班

还记得第一次进入病房,首先感受到的是忙碌的氛围。即使隔着护目镜,也不难看出上一班医生们的疲惫。交接班后,我们发现病区情况可以简单概括为:全病区所有患者的诊断都是肺部感染,胸部CT都是双肺磨玻璃、实变、纤维化,基本没有做过核酸检测,危重患者都是呼吸衰竭、低氧,严峻的情况让我们更加紧张。但查房的结果让大家的心情稍微好转——虽然重症患者居多,但有部分患者的情况确实呈现逐渐好转迹象,证明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正在起效。

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了汉口医院的电子医嘱系统,针对各个病人情况对医嘱进行调整,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恢复。第一次值班期间,我们发现病房的供氧压力不足,而充分的氧疗十分重要,这是一个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赶紧向上级反映,希望可以得到帮助。在值班时,我们不仅要处理病情,还要不断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值完第一个班下来,确实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但情况在一点点变好,第二次值班时,我发现病区供氧不足情况已部分改善,钢制氧气筒“大炮”的出现,首先满足了极重症患者的吸氧需要。不过,更换新氧瓶的频率较高,平均1-2小时就要进行一次,由于人手不足,医护需要一起上阵才能做好及时更换,再加上处理病情,大家完全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结束值班后,黄林洁校友准备下班,额头是深深的勒痕

值班过程中,有两个患者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第一个是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双肺弥漫病变、I型呼吸衰竭、有严重低氧血症,基本上每个小时都要为他更换一次氧气筒,每次更换时都需要我、陈茗副教授、邹子俊主治医师三个人协同工作,尽力缩短更换时间,以避免患者出现低氧。老爷爷对我们十分亲切礼貌,总是感谢我们,安慰我们说自己没事,让我们多去看看别的病人,或者去休息一会儿。

另一个是一位60多岁的患者,同样是双肺弥漫病变、I型呼吸衰竭、有严重低氧血症,但可能是出于紧张,他的配合度并不好,总是拉扯吸氧面罩和导管,并不断呵斥医护及陪护他的女儿。我们只能在治疗的同时,尽力安抚他的情绪,并安慰他疲惫的女儿。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他的情绪终于渐渐缓和,开始配合我们的治疗。

在值班过程中,我们主要任务是处理病情、完成病历书写,交接班后巡查病人,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琐碎的事情也比较多。在第三次值班时,我们每位医生都书写了20多份病程记录。但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我们发现至少有一半的患者病情是稳定中逐渐改善。

经过几次合作后,我和同事们都有了默契,值班过程中工作效率更高,更换氧气筒的速度和熟练度也显著提高,都成为“熟练工”了。更令我们骄傲的是,碰到患者出现病情波动时,我们分工合作、迅速抢救,让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并顺利交接给了下一班医生。

在这几次值班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大家从来不放弃、不抱怨,只是利用现有条件尽力去做好工作。所幸,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尽管前路艰险,我们也会披荆斩棘、奋力而行。相信走过最黑的夜,我们很快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谢谢你们但愿人康健,千里共婵娟


    ▌特别鸣谢:黄武昌老师、何博雯老师、李苑雯老师、梁锦钰校友、华附校友会及众多未能署名的校友

     ▌编辑综合:李芸老师



相关链接:



--------------------------------------------------------------



征集聚清故事 | 欢迎亲们赐稿

信箱:hf_tougao@163.com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ID:hsfzg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