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关于高考的小事,让聚清园的他们铭记一辈子,因为……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

总第 829 期图文,总第 1895 篇消息 ▎

今年第 141 期图文,第 228 篇内容 ▎


聚清园

这里有雨过天晴的彩虹

这里有灿烂满怀的阳光

这里是我们的主场

这里是我们的家乡

今天

是2020届高中毕业典礼

距2020高考还有9


经历了在家的网课学习

经历了高考的突然延期

经历了漫长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如意


终于走到了这一天这一刻

你的心情会是如何


请不妨

暂时放下毕业典礼的祝福花束

暂时放下略显沉重的学习资料

来听听

华附老师的高考故事吧

你一定会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感触




01 

▋ 刘敏老师   1988届考生 


-----

▶  为何参加高考?


这个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过,好像理所当然就要高考。因为在城里大院长大,周围同龄的孩子都是这样读书,也就幸运地在家附近读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我们那个年代,感觉读书没有现在的学生压力大,初中到高中,下午大部分时间是自习或体育锻炼课。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还是老师独立开发的实验教材。语文课上老师海阔天空地讲,还鼓励我们自己创作,题材和写作形式也灵活多样,我们可以写散文、小说、诗歌······我的第一篇小说《晨光第一线》写了厚厚一大本,就是在初中完成的(也成了我至今唯一创作)。到了高中,语文老师换了,但风格上相似,我们定期会出班刊,所以高一高二基本没有啥备考的压力。到了高三,尤其是下学期,压力来了,该记的没记,该背的没背,知识漏洞一大堆。晚上宿舍关灯了,偷偷打着手电筒看书,但熬夜加班的效果并不太好。回想起来,知识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功夫还是在平时。等考前的一个月,有点看不下去了,宿舍里的几个女生,轮着看起琼瑶小说来调节压力,给备考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此处注明:这个不可取,但当时就是这样过来的)。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而我们这些从小成长在城里的孩子,切身的感受十分有限。人生中刻骨铭心的经历,莫过于亲身的体验。我赶上个好时代、好老师、好家庭······所以呢,好任性!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语文,最后一刻写完了作文,谢天谢地!数学,感觉良好,把所有的题都做了,也算是自己的强项。其它几科靠记忆的学科,心里都不太有把握。政治,太可怕了,最后五分钟,把一道大题涂改重写,简直就是人间地狱。现在回想,考场经验太差劲了,怎么能在最后时刻怀疑自己?估计那道题吃了个零蛋!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高考没有考上我的理想大学,我本想天高任鸟飞,考去北方。因为成长在南方,就想在冰天雪地的北方体验一把青春岁月。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虽然留在了南方,却选择了我所喜爱的师范,每年的假期,依然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回想当年青葱岁月,若是早有目标,估计会更有计划地去积累知识。不过人生的路很长,高考只是一段难忘经历,更难忘的,是校园那片林荫,那些友情,那些一起奋斗的点点滴滴······



02 

李健老师  1991届考生 


-----

▶  为何参加高考?


我是1991届考生。就是因为喜欢看书、想读更多的书,参加高考。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备考过程中难忘的有:1、前紧后松。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最紧张,每天六点起床到晚上十二点左右睡,那时候精力真好。高三下学期开始放松,每晚十一点准时睡。2、晚上一背书就犯困,一做数学题就精神。3、心态自我调节,是备考后期发挥出水平的关键,高三下学期开始因为前面紧张和焦虑一度出现幻听,后来放下了,就好了。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印象最深就是休息时看小说到困了就睡,到考试时就考,什么都不想。政治最后一道题写不完,只写了一些要点。还有就是坐在我前面的,是那个同班女神。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最大的影响是去北京读书,从一个江南小乡镇来到了文化学术中心的北京,有好多书、有各种学术大家的讲座。上大学时,大部分钱买书了。



03 

▋ 张锦春老师   1992届考生 


每次听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句歌词,高中时代的画面就会在脑海出现,因为那一年我高考。而且后来我从中原地区来到了靠近中国南海边的地方工作,南北方很多奇妙的差异,丰富了我的生活。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我读高中的年代,练习册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老师发的练习和考试次数也少(受限于打印复印技术和机器的发展),于是课本就是备考的主要资料。记得自己把数学书每个角落的公式都推导一遍或几遍,对生物书、政治书,更是每本几乎都记住每页的内容。但是还是有时间,于是需要自己找点事情做,就把做过的数学和物理题再拿出来做,看还有什么新方法。这样对扎实基础的确有效,但可能对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则不够,记得高考考场上生物关于基因的题我就乱答了一通。高考备考过程印象深刻的,还有自己对模拟考特别重视,做到了高仿:提前准备好和高考一样的文具,提前几分钟在课室坐好,脑海中回顾一下注意事项和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印象中自己高考和平时考试的感觉没什么区别。当然,高考我也考到了自己高三以来在年级的最好名次。所以现在我经常向高三的同学兜售“高仿模拟”法,实在是由于我亲测有效。备考中有趣的是高三突然有了历史课。我考试的科目除了语数英理化生之外,还有政治,其中政治那年又有20分的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于是不知从哪天起,写作文的例子我都用历史事件,似乎就再没担心过作文素材的问题。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高考三天,记忆中有一些温暖的“小事”。记得班主任每天早上、中午都到宿舍外叫我们起床,并叮嘱注意事项。老师是很儒雅镇定的人,每次走出宿舍,听着老师的叮嘱,就感觉一切该怎样就怎样。考场就在我们学校隔壁的一个小学,考试的课室被打扫的特别整洁干净,甚至还在地砖上洒了水防尘降温。第一科考完,学校门口有一些家长,没想到,我父亲也赶来了,我很开心。不知怎地就是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回忆起来总是有幸福感。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那一年,对我大的影响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是我意识到学习和思考要体味其中乐趣,高三也是很轻松和开心的。第二点就是我终于能去北京读大学了,当然,除了北大清华。



04 

▋ 刘伟老师   1992届考生 


-----

▶  为何参加高考?


1992年上半年,正是中国大地惊雷的时节,但变化才刚刚开始,一切似乎还是原来样子。正是在那个火热七月,我参加了高考。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那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如果你不想和贫穷甚至麻木活一辈子,你就得参加高考,去上大学,去吃国家粮,去迁户口,把自己的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去由国家分配工作,去把自己变成一个城里人和知识分子。可是当时全国高考录取比例大概只有7%,当时高考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湖南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见,要想成功,必得拼搏。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当时学校离家约有50公里路程,车票10块钱(当时1块钱可以买1斤猪肉),路上单程用时约2.5小时,学校离最近的车站还要步行1小时左右,故每个学期只有期末才能回一次家。每天的学习从早上6点开始,起床后在学校旁边的机耕路上跑步15分钟,6点半开始学习,一直要持续到深夜11点半(中午睡半小时)。学校食堂八人一桌,一盆蒸饭用勺子划成八块,两份菜,八个人一人一天轮流负责分饭和分菜。因持续性紧张,营养又跟不上去,到备考后期身体开始出现一些状况,如右眼视力下降、偏头疼等,甚至指甲都出现一道道凹槽。更要命的是神经高度敏感,到备考后期只能把课桌挪到面墙,只有在眼前除了学习资料外一片纯白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考前一个月左右,兄长从家里过来探望(上学期间唯一一次),带来了鸡蛋、麦乳精和补脑液(当时农村最高档的营养品)。送他回车站的路上兄弟俩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一路跟着他默默地啜泣。两个月后,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我去了北京,坐着绿皮火车离开了那片生我养我并曾经奋斗过的热土……

//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考前一周已经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提前搬到县城考场附近一远房亲戚家住下,随身只带六套试题、知识归纳和错题集。每天的事情就是保温做题,回放电影式的浏览知识体系错题。考前一天看考场,熟悉了座位(当时可以进考室)。第一科语文就非常顺利,作文材料大概意思是牛奶被打翻后该怎么办,契合当时时局(八十年代拨乱反正,九十年代初大刀阔斧改革)。卷中一道考题出的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竟然就是我每天都用的字帖封面诗句(学习累了就练一会钢笔字来调节),白得2分,也算是神迹了。结果150分语文考了128分,进了大学还免修大学语文(偷笑)。接下来的各科竟然也相当顺手,有如神助。张榜那天在县城看到了成绩,意料之外又觉情理之中,没有象范进那样发疯,一个人平静走到供销社,买了一瓶可乐(当时五毛钱一瓶,也是人生第一次喝可乐),当做对自己的奖赏。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高三备考过去近三十年,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除了改变命运,还有习惯的养成。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当晚把明天要做的事梳理一遍,整理好相关物品,第二天一早就很从容。记得备考时每天上晚自习之前都会把要用到的学习资料准备、甚至按需使用的先后顺序叠放在桌面,用的时候连头都不用抬,看都不用看就可以找到想用的资料,效率自然比较高。除了学习习惯外还有锻炼习惯,运动现在已经成了生命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收获健康的身体,还有阳光的个性,这些可能才是真正改变命运的因素。备考艰难,但回望历史,那只是人生的一段历程,一段奠基的历程。经历过,奋斗过,没有后悔,便无愧人生。



05 

▋ 赵建辉老师   1999届考生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一、人多。高三备考那年我所在的班有96个人,偌大的一间课室坐得挨挨挤挤的。起初分配座位时我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那个位置想要看清楚老师的板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再加上当时没有多媒体设备,也没有麦克风,上课只能竖起耳朵专心听讲,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生怕漏掉了什么。虽然后来调换座位时前进了两排,也仅是听得更清楚一点,整个高三基本是靠耳朵和笔记


二、充实。整个中学阶段让我感觉最充实的就是高三那一年。一个月过一次周末,休息两天,平时不能出校门。每天早上5:30起床,6:00开始早读,早读四十分钟,7:00吃早餐,8:00-12:00上课,下午14:00-17:00上课,晚上19:00-22:00是晚自习。宿舍晚上统一11:00关灯,但是很多同学在宿舍熄灯后自己拿着小凳子坐在走廊里继续学习,因为走廊里有灯。半夜三四点还能听到走廊里同学讨论问题的声音。整个高三的备考既单调又充实,没有电子产品的干扰,没有网游的诱惑,大家每天都只想着一件事——学习,毕竟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只有高考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选择。高考结束后要在高考分数公布前根据自己的估分填报志愿,父母在农村,给不了什么参考意见,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如何填报志愿。我选择师范专业有两个原因,一是作为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二是那时候师范院校是免学费的。但是全国有哪些师范院校自己根本不清楚,我去请教我的班主任韩春山老师,韩老师根据我的估分建议我报东北师大,但被打小就怕冷的我果断排除了,后来韩老师说那就去一个暖和的地方吧——华南师大。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华南师大,当时还不知道这所暖和的学校在哪个城市,也是韩老师告诉我我才知道它在广州,就这样志愿填报就完成了。后来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南方这个大都市,也顺利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像我这样出身农村、通过高考改变贫穷命运的人,高考对我个人人生的意义非凡。我庆幸当时自己在没有意识到高考多重要的时候,仍没有停止努力与付出,用高考答卷上那不算尽如人意、仍勉强合格的分数,换来了一所不算顶尖的211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结识了一群可并肩一生的的朋友,开阔了我的心胸见识,完善了我的价值观,以及一切基于以上而得到的现在让我满意的工作。感谢高考,是二十一年前的那场考试转折了我的命运。



06 

▋ 吴玉婷老师   2002届考生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其实关于备考过程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但有件事却深深烙在脑海里。我记得临近高考的时候,我得了中耳炎。那段时间,耳朵里常常渗出脓水,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脓水封闭了耳道,躺下的睡觉的时候常常听到一阵阵如海浪拍岸的声音,以致于辗转难眠。这个中耳炎,我大概是高考后经历了药水洗耳、打耳针等治疗了大概一个月才完全恢复。现在想来其实就跟得了场感冒一样寻常,可是记忆中当时那段时光却是活在了不安与恐惧中。一是由于对疾病的无知,二是高考焦虑状态下会把病情放大。那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要是我考听力的时候耳朵还没好怎么办?要是我这一辈就这么耳朵聋了又该怎么办?好几个夜晚都是睡不着,干脆爬起来翻书坐等天亮。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最终考不好并不是因为那场病,而是内心还不够强大。这份经历让我意识到,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人真正的对手是自己。我们或许没法阻止不好事情的发生,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改变自己对事情的认知,从而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记忆深刻的细节其实与题目无关,除了依稀记得语文作文题目与“选择”有关,其他的完全没印象了。我清楚地记得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因为中耳炎的缘故,高考期间清早还是先去医院做了治疗再去上考场。医院里人不算多,但医生并不了解我这个赶着时间上考场的人的心情,慢慢悠悠地,这使得我整个人非常焦躁。二是自己考大综合的时候,整个人感觉非常困乏。几乎在一种半睡眠状态中考完了整场考试,究竟是什么事情如此地影响自己地状态已经记不清了,最终大综合这一个科分数极低,大大地拉低了总分。回忆那三天,我的高考仿佛是在一片混乱中度过,然而这个教训在今天却成为了我的一笔财富。作为高三班主任的我深深地懂得,高考的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身体的状态和心理的状态都是至关重要的

//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最大的影响,是让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高考放榜那天,家里没有电脑,还是到家旁边的网吧查的成绩。查到的时候其实没有任何感觉,不知到是好是坏,是直到越来越多地了解了身边同学的成绩和后来学校公布的统计数据才知道或许是自己相对平时的班排级排而言,是考了高三史上最差的成绩。如果不是因为那个烂透了的高考成绩,我也许就不会成为一名老师,也就不会有机会站在附中的讲台上,也就没有机会遇见附中那么多美好的人和事。



07

▋ 颜文茵老师   2003届考生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当年广东考的是“语数英3科+X科+大综合”,很多学校都在高二按照X科重新分班,但我们学校没有,只是在上X科的时候走班上课,所以同班的都是三年在一起的小伙伴,大家感情特别好。高三备考肯定是累的,大考小考不断,但因为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课余时间打打闹闹聊聊八卦,日子却是过得飞快。现在回想起来,高三做了什么题考了多少分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一个个酷热的午后,在没有空调的教室里,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开玩笑的美好时光。直到现在毕业十几年后,经常会聚会的还是这一群高中同学。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众所周知,2003年既是高考提前到6月的第一年,也是非典横行的那一年。高考三天里印象最深的,第一就是进考场要测体温,当时有点担心会发烧要到隔离考场呢。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就是语文试卷的古诗鉴赏考的那一首《过香积寺》,是之前班里同学在课前演讲介绍过的,然而在考场上我却死活想不起来那位同学当时讲过什么,没办法,只能自己老老实实地去阅读、理解和做题,从最后的总分看应该做得还不错。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上课听讲很重要,同时在语文阅读上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说实话,经过高三无数次大小考的磨练后,真正考试的时候似乎也就是再多做几份卷子而已,跨过了这个父母和老师念念叨叨多年的坎后,总会有种恍惚而不真实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一门心思准备高考,单纯地想考上自己能力所及最好的大学,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往后的目标是什么,以至于上了大学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感到迷惘,也因此浪费了一些时间。总的来说我是幸运的,如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但如果当年自己能够眼界开阔一点,除了关注考试以外,还多点思考未来,哪怕只有一个笼统的想法,也许大学的时候能收获更多。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我总是在跟学生们聊天的时候把自己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提醒他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在高中慢慢学着为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



08 

▋ 申西芬老师   2003届考生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太有了。2003的考生好像是近几十年被同情程度最高的一届了,备考遇上非典,考试遇到提前,提前了整一个月,真的很惊喜。当年的信息较于今天较为落后,关于非典的详情,大众了解并不像新冠这样及时和详细,所以对于开学不久学校就做出的重大调整,作为学生还是觉得有点突然。高一高二全面停课,高三只留住宿生,走读生虽可更改为住宿,但是是住在高一高二课室临改的简易宿舍。于是我们6个要好的朋友就一起在学校后面租了3室一厅的房子,大家一起结伴备考,按照学校的作息来安排学习。从早读到小测,到模拟考试一步不少,日常相互答疑,彼此鼓励,学习氛围很好。特殊时期,大家每天也坚持锻炼,跑步,爬楼梯,记得我们好像住在7楼。最有趣的应该是每天下午去校门,帮住宿生送物资然后换回当天的试卷。其实并没有办法交谈,因为隔在我们之间有两道门,两道门之间有1米的距离,中间不间断喷洒消毒水。那个场景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每次出门还是尽量缩短在外时间。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2003年高考,我是考语数英加理综,共两天。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有三点:第一就是离开学校几个月终于回到学校考试了,只是要穿过层层防线,红外线,消毒通道,测体温……记得有很多隔离考场,当坐在教室的时候,人很平静也很幸福,就是那种久违的亲切感。所以第一场语文,就在这种心情下顺利完成,没感觉好与不好。第二就是理综考试时,化学漏了一道题没做,考完试对答案估分的时候才发现,呵呵;这可能跟我做题的顺序有关,我一般先做生物再做物理最后化学,应该是过题的时候漏下了。第三就是当年的数学卷,网传是五十年来最难,呵呵,至今网上还有讨论2003年高考数学卷的帖子。作为一个数学自认为还不错的同学来说,那年的高考数学给的打击还真是大,最后一题完全看不懂(完全超纲)。这在平时从未遇到过,慌张之余觉得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然后就冷静地放弃了,在愤怒和遗憾中把前面的题又谨慎地过一遍,最后很感谢当时的处理方式,让自己尽可能的拿到了最高分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我觉得高考对我来讲影响真的很大,分个短期和长期吧。短期影响:第一天下午考完数学,出了考场,我看到了一些人在哭,一些人欲哭无泪。大家回去都没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英语,睡前相互说了一句,好好休息,明天加油!终于第二天考完后,所有人的情绪就爆发了。当在学校旁边的护城河边或慢慢地走,或静静发呆时,我们会时不时听到一些释放性的吼叫,吼出了委屈,不甘,遗憾,还有解脱。长期影响:应该就是志愿的选择。我们当年是估分填志愿,当时身边的人都有一个自己没考好的感觉,所以填志愿的时候都很保守,农林牧副渔专业成了大家的选择,我选择了之前从未想过的学校,虽然我后来很爱我的母校。其实后来的学习生活经验都告诉我,有时候的选择当前看起来很重要,但其实更重要的是,选择后如何成就更好的自己,如何努力使得对于这个选择不会持久地感到遗憾



09 

王嘉懿老师  2004届考生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太多难忘之处,跟着老师的计划按部就班。因为我X科选的是生物,整个年级只有8个人,体会精品小班教学。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在高考的前夜,睡到半夜突然就醒了,是非常清醒的那种。我看了一下钟,才凌晨三点多,离起床还有很长时间。睡吧,脑子非常清醒;不睡吧,又担心第二天考试没有精神。想了一下,躺在床上睡不着只会徒增紧张心情,干脆坐在床上打坐,心里冥想一些宁静放松的场景,例如躺在宁静的竹林或者沙滩边等,不强迫自己一定要能睡着。大约打坐了半小时,睡意就来了,顺利入睡。

在每科开考之前我都会心里冥想一些宁静放松的场景,使自己心情尽可能平和

高考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数学这科。之前的大大小小模拟考数学的六道解答题我一般能完整做完四题,最后两题能答出前两个小问题,大概130分左右的水平。那年的高考数学在顺利做完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后,在第三道解答题自己比较擅长的立体几何竟然卡壳了,耽误了很多时间。第四道解答题思路比较简单,但运算比较繁琐,也不能用计算器。在这两题上面我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最后两题本来比较简单的我也没有时间完成。最后六道解答题我只完整地做出了三题,一题不完整,最后两题全空白。

当天下午考完以后,我一个人在家楼上的天台坐了很久,想了很多,难道自己一直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就因为数学这科就上不了啦?!在反复思考以后,我明确了几点:(1)数学这科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了,没有必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2)数学可能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差,因为我确定自己做的选择题、填空题和那三道解答题能全对,合起来也有快120分;(3)后面还有三科(英语、生物、大综合)还没考,考好了我还有翻盘的机会啊

想清楚这几点以后,我心态就平和了,下去正常吃饭复习睡觉。我的父母也没问我去了哪里和今天考得怎么样(这是我和父母的一个事前约定,在成绩公布之前,只要我不说,你们不能谈论任何跟高考相关的话题)

//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通过那一年的高考,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心态一定要稳。只要不离开牌桌,打好手中剩余的牌,你就有翻盘的机会。无论是小时候的升中考、中考、高考,还是长大以后的毕业论文答辩、招聘,在做之前自己都会觉得是一件很庞大、很难完成的事情。但其实真正开始去做这件事情,尤其是做完以后,你会觉得它只是人生一段经历而已。高考也如此,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备考高考和进行高考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或者不如人意的事情,但这时最重要的还是稳住心态。从我自己的高考成绩来看,数学并不是我五科里面考得最差的一科,之前担心的事情都并没有发生而且比我预想的情况更好!而我数学之后的三科成绩更是一科比一科高,最终如愿进入自己的心仪大学心仪专业。如果当时我的心态崩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论出现任何情况,稳住心态,take it easy ,永不放弃



10 

谢莹璐老师  2005届考生 


-----

▶  您的备考过程有什么难忘之处吗?


备考过程其实真的不太记得了,应该就是做了一堆卷子,每天上了一堆的课(我们当年是3+x+大综合,所以高考9科都得考,每天都挺充实的)。过程应该是挺累的。但这些疲惫、辛苦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些诸如全班趁着自习课在班里玩起水枪大战这种调皮捣蛋的事情;每逢周二、周四中午午饭后和挚友吃着和路雪(因为以前小卖部只在周二、四供应和路雪,周一、三、五是五羊)逛生物园这种开心的事情;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发生的各种与知识无关的有趣的事情;还有每天16:20一放学就马上飞奔回家看一集动画片这种幸福的事情……所以诸君,苦累总会过去的,最终留在你的记忆中的都是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快乐~~~请好好珍惜现在和同学们朝夕共处的时光,除了要认真学习,也要认真生活~


-----

▶  高考三天里您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


第一天考试前老师们在生化楼给我们送考,班主任和英语老师拿了满满的一袋糖果,出门前给每人发了一颗,并温柔地说了一句“加油!收获甜蜜!”超级开心~


-----

▶  那一年高考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最大的影响就是收获了满满的回忆,以及接下来的4年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吧~




- End -



▌特别鸣谢:刘敏老师、李健老师、张锦春老师、刘伟老师、赵建辉老师、吴玉婷老师、颜文茵老师、申西芬老师、王嘉懿老师、谢莹璐老师

▌图片来源:受访者本人,华附朋友圈

▌编辑:李芸  卫嘉瑜


相关链接:




征集聚清故事 | 欢迎亲们赐稿

信箱:hf_tougao@163.com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