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摘,那遥不可及的星!”华附四子光荣入选2020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

总第 858 期图文,总第 1949 篇消息 ▎

今年第 170 期图文,第 282 篇内容 ▎






去摘,那遥不可及的星

我校4位学子光荣入选2020年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于2020年7月24日公布了2020年国际天文奥赛国家集训队名单,并以2019年度的天文知识竞赛成绩等为参考标准,组织开展集训。


根据广东省2020年天文知识竞赛决赛成绩作为入选集训队参考标准,我校有4名同学光荣入选国家集训队,入选人数为全国最多。


他们分别是:

高一(2)班 郭雨泽    高一(6)班 王均乐
高二(3)班 王一藩    高二(8)班 梁楚霓


以上同学均荣获2020年广东省天文知识竞赛特等奖(指导教师:林程吉)。


这4名同学将于8月参加由北京天文馆举办的线上奥赛国家队集训,根据集训成绩最终确定参加2020年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国际天文奥赛(IAO)和亚太天文奥赛(APAO)三项国际赛事人选,由于疫情原因,目前已经确定2020年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将以线上形式举行,于9月下旬举办个人赛,9月至10月举办团队赛。


华南师大附中教学处

地理科
2020年7月25日







梁楚霓


高二(8)班

华附天文社12.0社长




 / 广东省天文知识竞赛决赛决赛出征前合影(梁楚霓为2排左1) / 


  学习感悟


在天文社的两年时间,天文社里宝贵的经历给予了我太多。我从一开始对天文一窍不通毫无了解的小白,渐渐变成了现在没那么小白的咸鱼(当然水平还是很低)。一年多前的我,在为没进国决而伤心,也曾有过低迷、迷茫,但决心高二再战。终于在高二取得成果,得到省特是我之前从来不敢想象的。这都要感谢社内共同作战的伙伴们和老师、学长学姐。


HFAA丰富多彩的活动、精心准备的社课、满是干货的集训,让我收获颇丰。我在观测等活动中积累天文观测的实际经验,为下一届准备社课时更深刻地学习了许多天文知识。省赛前的几个晚上在501里大家一起学天文、整理时事,很有学天文的氛围。寒假集训里,学长学姐们教了许多更高阶的天文知识,我的水平得到提高。


与天文的经历中我逐渐明白,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对天文的热爱,我想我很难坚持下去。在感到自己快要不能坚持,一想到头顶的那片瑰丽星空,回想起初见星空的心潮澎湃的感觉,又觉得面前的困难不算什么。像前辈们说的,天文奥赛是不带任何功利的,只是一群天文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交流对天文的热爱


今后的我也想带着这份不变的热情走下去,天文奥赛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能意外进入集训队更是幸运,成败与否,于我而言都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王均乐


高一(6)班

华附天文社13.0成员




 / 本次颁奖仪式上全体队员和指导老师(王均乐为后排左1) / 


  学习感悟


参加天文学知识竞赛让我受益匪浅。2019年的省赛让我对天文的热爱不再止步于欣赏某种天文现象,我开始系统地学习天文学。当我发现我能运用我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或者解决一些与天文有关的实例问题时,我觉得我的思维变得更加理性化了。


刚入社时我便树立了要学习天文竞赛的目标。为了备考省赛,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天文社的教材,整理了较为精细的天文时事材料,遇到不懂的地方也求助了很多天文社的同学和前辈。备考观测考试的时候,我和社友在生化楼天台练了很多遍的望远镜调试训练,从而在考场上做到心态平稳。


不管集训队的考试结果如何,学习天文竞赛的这一年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在这一过程中,我觉得特别要感谢林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点和帮助,当然也要感谢我对天文学的热爱和付出的努力





王一藩


高二(3)班

华附天文社12.0社长




 / 广东省天文知识竞赛决赛候场(王一藩为左3) / 


  学习感悟


接触天文两年多来,从与国决擦肩而过,到省赛特等奖,再到现在进入国家集训队。作为一项非功利性的竞赛,准备天文竞赛还是比较艰辛的,我们只有在课余时间备赛,也要靠自己收集题目、整理时事。但那段大家一起欠作业、一起背时事又一起吐槽的日子有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美好。


当然,天文给我带来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竞赛成绩,更多的是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当然还有收获的喜悦与成就感。


天文带给我很多难忘的经历,有第一次观测的震撼,有编写社内教材带来的自豪感,有自己拍摄到深空天体的喜悦,还有准备省赛时温暖明亮的501课室、堆积成山的教材和天爱以及夜晚寂静的生化楼顶。


倘若不是当初加入天文社,我就认识不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永远发现不了头顶那璀璨的宝藏。尽管由于身体健康和学业问题,我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的国家集训,但退役不意味着结束,愿天文永远陪着我走下去。希望参加集训的同学可以为国争光!





郭雨泽


高一(2)班

华附天文社13.0社长




 / 和全国天文知识竞赛组委会杨斌、戴岩老师合影(郭雨泽为前排左3) / 


  学习感悟


人对闻而未见的东西总是抱有更为浓厚的好奇心,我亦如此。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天文,也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契机;当时都是从科普书籍上看到的图片,获得的知识。尽管如此,我还是沉迷其中,在七八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望远镜,虽然当时不会用,搞得啥也看不到,但也足足让我高兴了大半年。


小学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那时的我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天文是一门很综合的学科,涉及到物理、数学甚至化学的知识。对天文的热爱最终把我引上了物理的道路。


华附初中奥校的学习生活更是为我打下了数理基础。在五个竞赛科目中,我选择了物理特长。还记得初一的时候懵懂我第一次参加了天文省赛;那时候的我还太天真,也确实不太了解,想着仅仅只靠常识应该就够了吧,然后就只拿到了省二。那之后迫于学习压力,我就再未涉足天文竞赛。


来到高中,我加入了天文社,重新拾起了这份爱好。这时的我,与其他奥班物理组的同学一样,已经用高等数学和初步的物理竞赛武装起了自己。这时的我又仿佛重燃起了热情,翻出了几年前的望远镜,拍下了我所看到的第一个星像。


有人说,星星仅仅是一个点,即使通过望远镜也是如此。确实如此;但在我看来,那是传播了无可想象的距离和时间的光,在浩大的宇宙中恰巧被我看到,实在是不可想象的缘分


同样因为兴趣,我也参加了去年广东的天文省赛。但我个人确实在这方面是没有什么经验的,甚至也不知道该怎么准备。很多人会以为天文竞赛考的就是记忆,比如星图之类的;但实际上它是非常偏理科的。卷子上会给非常多的文字和附录,要求迅速理解新的概念。当然那个时候的我比较嫩,不太能做的出来这种题,因此也只是勉勉强强进入了决赛。


真正考验我的是决赛,也就是望远镜实操部分。比赛用的是赤道式的望远镜,而令人震惊的是,我在决赛前一个星期之前连赤道式望远镜见都没见过……没有办法,我只能自己补课,同时记住所有的重要事项和细节。当然,一有机会我还是得抓紧练习。


因此在复赛那天我其实是很紧张的,紧张到无法看书,双脚无力。真正面对题目时我倒是松了口气——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而真正到望远镜前时,我十分慎重,尽量少碰它。其实我还是很虚,最后一道小学数学题我涂涂改改了三次……但最后,我还是将卷子交了上去。


事后得知我在决赛中得到满分,我也是吃了一惊。我自以为还是没有完全掌握望远镜的操作,但看来谨慎与细致在重要关头也是会起到关键作用的。


自此之后,我对天文学习也更为主动。除去物理,我所拥有的天文专业书籍数量最多,翻动得也最频繁。天文竞赛是非功利性的,激励着我坚持下去的确实就是兴趣与热爱。我还是不能停下来,要向前;我相信,只要我不停下来,道路就会不断延伸;天文之路长矣,逐星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 End -



▌来源:教学处、地理科(特别鸣谢:林程吉老师)

▌编辑:李芸  卫嘉瑜


相关链接:




征集聚清故事 | 欢迎亲们赐稿

信箱:hf_tougao@163.com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