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 你不知道的、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一提到肝炎,我们通常就会联想到大名鼎鼎的乙肝,其实肝炎的种类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肝炎是所有肝脏炎症的统称。是指肝脏细胞因为多种致病因素受到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肝功能指标异常,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引起肝炎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如病毒、寄生虫、细菌、酒精、药物、化学毒物和自身免疫因素等。
根据病因、病情轻重和长短等因素,肝炎可有很多分类。
1.根据病因
根据致病因素,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如阿米巴原虫和血吸虫等)、药物性、中毒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等众多种类。
2.根据病程长短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
3.根据有无出现黄疸
根据有无黄疸表现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否升高,可分为黄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
4.根据病情轻重程度
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
发烧:多为低烧,且下午比上午更明显;
食欲降低:食欲下降,腹胀,甚至恶心、呕吐;
乏力:乏力嗜睡,日渐消瘦,两腿有沉重感,稍作活动就感觉疲劳;
肝脏肿大、疼痛:肝脏肿大,肝区有压痛或叩击痛;
黄疸:最先巩膜发黄,继而全身皮肤发黄,尿液呈深黄色,甚至将衣物染黄;
脾脏肿大:脾脏肿大,面色晦暗,出现“肝病面容”;
出血倾向:常为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和鼻出血等;
性功能紊乱: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下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和闭经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大多数指的是病毒性肝炎。而病毒性肝炎又有甲、乙、丙、丁、戊、庚肝几种分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甲乙丙肝。
甲型肝炎
流行地区:多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达国家较少。农村高于城市。呈地方性流行。
流行季节:秋季发病率较高。
发病人群:年龄越小隐性感染比例越高,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最高。
传播方式:多由于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饮水、饮食和粪便等。
乙型肝炎
流行地区:全世界各地,呈散发性,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农村高于城市。
流行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发病人群:儿童和青少年高于成年人。
传播方式: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丙型肝炎
流行地区:全世界各地,集中在非洲、中亚和东亚。
传播方式: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
全世界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感染,每年有50至7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约有1.3至1.7亿人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估计每年有35万人因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
对于有传染性的肝炎,要避免接触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例如:
预防甲肝,就要保证饮水和饮食的安全,粪便的合理处置;
预防乙肝和丙肝,就要避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预防细菌性和寄生虫性肝炎,就要避免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等.
肝脏作为人体的解毒器官,大部分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要避免滥用药,谨遵医嘱。
劳逸结合,适当运动,营养均衡,保证强劲的抵抗力,对抗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肝炎病毒的侵袭。
对于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比如甲肝、乙肝等,要及时注射疫苗。
饮酒伤肝。对长期嗜酒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约75%~95%存在脂肪浸润。
此外,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增长5~25倍。
研究发现,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约30%~50%的肥胖患者合并脂肪肝,而重度肥胖患者的脂肪肝病变率甚至高达61%~94%。当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肝脏脂肪浸润也会相应的减少或消失。
作为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肝病初期通常都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察觉,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
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势在必行!
主编丨郁杰
编辑丨小南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