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诺邓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最好的阳光”,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必留言联系
文 图 | 最好的阳光
诺邓为人所熟,最近大概缘自“舌尖”上的火腿那集。然而,自汉以来,诺邓已经出名千年了。
诺邓位于云南大理云龙县的山谷里,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自古盛产井盐。立冬前后,诺邓古村的人们会抓紧难得的好天气,熬盐腌制火腿。这里的火腿之所以美味,因为有诺邓盐。也就是因为盐,才有了诺邓的千年繁盛。也正是因为盐,诺邓才得以封存。盐,就是开启诺邓的密码。
抵达诺邓的时候,正值午后。云南的阳光只有在冬日才变得温柔起来,晒着驮盐的骡马,也照着背着行李的我。
诺邓古村,依山而建。村口的最低处有一井盐老址,介绍卤水如何取盐,以及村子曾经的荣光。
当年,这个滇西古镇是“盐马古道”上的中心,万商云集,喧闹异常。自从上世纪海盐大量开发,冲击了井盐,交通不便的诺邓便安静下来。
如今的诺邓鸡犬相吠,人声稀渺,偶尔听到清越的铃声大多是驮游客行李上山的。
村子里都是石板路,民居、会馆、宗祠、盐务署衙、庙宇,全部沿山谷蜿蜒而上。
因为隔绝的地理条件,村中的古建保存得相对完好,明清民居随处可见。白族的四滴水、五滴水建筑更是因山就势,台阶式错落,变得别致多样。
静谧的村庄,留守的老人们在门口吹牛聊天,小狗不知为何狂吠起来,大概是见到了生人。写着“石门冰棒"的牛皮纸广告醒目地放在小卖店中。诺邓古称“石门井”,诺邓冰棒的味道却遗憾没有品尝。各种民宿的招牌或晃在风中,或挂在有年头的土墙上,提醒着,诺邓也是一个旅游古镇。
这里的民宿大都从民宅改造,走进一家,也许就踏进了一个诺邓文化的家庭博物馆。
山脚便利,山顶开阔,沿途更是风景,于是,决定一直向上。
路边随时可以看见一种绿色植物,叶片上是纵横交叉的脉络网纹,还有无数的小凸起密布其上,看起来就有点怕人。
这种野生植物叫荨麻,蝎子草属,听名字就知道它的厉害了。叶片上的小刺,如果触碰到,就像被蛰了,疼痛难忍。
那年去元大都的草原,导游也提醒游客,不要去摸荨麻。在草原上,形象地叫它“咬人草”。
不时会发现旱金莲,一品红,螃蟹兰……,菊科的木茼蒿就这样开成一片海,在某个岔路上。
一个小小的诺邓古村,有滇西保存最大的古木牌坊——楹星门,穿过它,明清的玉皇阁和文庙、武庙就在山顶。
三个建筑连在一起,以道教为主,儒释道一体,成为建筑群。由东向西,从文庙可入武庙,再入道观、禅院。
玉皇观大殿藻井内的“二十八星宿图”更是诺邓一绝,原来还有阁楼可通,近前观看,现在全部撤掉了。
观中古木森严,因为还没到祭典,人烟罕至,十分静谧。
道观中的古树分杈处几乎全部是九十度耿直的样子,也难倒了我这个伪植物学家。
往另一个方向走,还有护佑一方平安的本主庙。
这里香火明显更盛,各种类型的泥胎神像在人间供奉的烟火中逐年沉着黝黑,从云龙县赶来的一家人正在这里祈福。
不管是文庙、玉皇阁,还是更为本土的本主庙,至今全部鲜活地存在于诺邓的日常中。
滚滚红尘中的商业、生活,与祠堂宗庙上的信仰、崇拜,平静地交融在诺邓。曾经鲜花着锦的繁华与寂寂的落寞淡泊交替出现在诺邓,使诺邓这个人类学家眼中的标本,既丰富,又立体。
云南的天黑得慢,诺邓的夜安静得很,可以听得到远处的虫鸣,看得到天上的星星。
欢迎与最好的阳光一道,
与花见 | 行记 | 物之味。